禅宗思想渊源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吴言生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版次: 1页数: 43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0105803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文库”之一,全书共收录了《是中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两类内容。《是中文学批评》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通史著作,分为三卷四十五篇,论及历代文学批评家凡六十余家,以时代为序勾勒批评原理的历史发展,探讨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思想。《中国散文概论》将中国散文分属儒家之文、名家之文、纵横家之文,作了简明扼要的阐发。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通史专著,分三卷四十五篇,论及历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共六十余家,以时代为序勾勒批评原理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思想。本书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不断再版重印,可谓历久弥新。
《中国散文概论》将中国散文分为儒家之文、名家之文、纵横家之文,分别作了简明扼要的阐发。本书版本采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作者简介
方孝岳(1897-1973),名时乔,字孝岳,安徽桐城人,古典文学专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圣约翰大学、中山大学等。
目录
新版前记
中国文学批评
重印缘起
导言
卷上
一 《尚书》中最早的诗的欣赏谈
二 《周礼》分别诗的品类
三 吴季札的诗史观
四 《左传》的诗本事
五 古时对于理论文和“行人”辞令的批评
六 孔门的诗教
卷中
七 “三百篇”后骚赋代兴的时候的批评
八 司马相如论赋家之心
九 扬雄与文章法度
十 扬雄、桓谭的文章不朽观
十一 王充论创作的文学
十二 魏文帝《典论》里的文气说
十三 陆机《文赋》注重文心的修养
十四 挚虞的流别论
十五 昭明《文选》发挥文学的“时义”
十六 沈约的声律和文章三易
十七 发挥“文德”之伟大是刘勰的大功
十八 单刀直入开唐来以后论诗的风气的《诗品》
卷下
十九 从治世之音说到王通删诗
二十 别裁伪体的杜甫
二十一 蓄道德而后能文章是韩愈眼中的根本标准
二十二 白居易的讽谕观和张为的《诗人主客图》
二十三 可以略见晚唐人的才调观的《本事诗》和《才调集》
二十四 标举味外之味的司空图
……
中国散文概论
书摘插图
一《尚书》中最早的诗的欣赏谈
我国古时的经典,乃至于诸子百家的书,都不能专门当作文学看。古代也没有专门的文学批评家。比较可以专当文学看的,就是太史公所说的古诗三千馀篇和我们现在所有的《诗》三百篇。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学批评,就应当把古代论诗的话,来寻索一番,找出他的条理和他们批评所根据的基点;就自然可以得到古时人鉴赏文学和辨别美恶的方法。这些批评,虽然散在各书,只是零星的单词片义,但是往往影响很大;后来人的文学论评,都时时上推到这些古义,拿他做出发点。
诗的起源,大概是很早。郑康成《诗谱》序里说:“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这就是说大庭、轩辕以来大概就有诗。到唐虞的时候,更是有据了。这些诗,不是现在所存的三百篇。三百篇外,古来的诗本多丧失。《论语》、《礼记》、《左传》里引逸诗很多。司马迁《孔子世家》也说:“古诗三千馀篇。”古时这样多的诗,恐怕没有到孔子的时候,已经散失很多了。这些诗虽然不存,但是我们有了《虞书》所载加于这些诗上的批评,也就十分可宝咧。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是《尚书•虞书》里的话。舜命夔典乐,教胄子,告诉他这几句话;从诗的创作到诗的格律,从作者方面到读者方面,一一都讲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