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论诗丛稿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古诗词,
作者: 叶嘉莹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 271000版次: 1页数: 373印刷时间: 2007/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5809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叶嘉莹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成果斐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1989年获得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成为华人在文学研究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从本书所收入叶先生评赏诗歌的十四篇文稿中,读者将深刻地领会到叶先生论诗的四大特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纵观古今,融贯中西。而且,通过详读此书,读者还能了解到叶先生研读态度与写作方式的转变过程,即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知性、从欣赏到理论、从为己到为人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评论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14篇,有的从总体上把握中国诗歌发展脉络,有的对某一诗人的艺术风格作全面阐述,也有的对具体诗篇做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作者研究古代诗人,注重对诗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性格的说明,在此基础上阐述其艺术风格及独特的意境与韵味;研究诗歌,对一种体裁、一个主题,都力求穷源溯流,阐述演变之迹、革新之处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还借鉴西方文论的思辨之法,准确详尽地辨析,做到中西合璧。本书版本采用中华书局2005年版。
作者简介
叶嘉莹(1924- ),北京人,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目录
题记
中国诗体之演进
谈《古诗十九首》之时代问题——兼论李善注之三点错误
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
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时之“任真”与“固穷”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
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
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
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
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
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
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
钟嵘《诗品》评诗之理论标准及其实践
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看“赋、比、兴”说
后叙——谈多年来评说古典诗歌之体验及感性与知性之结合
书摘插图
中国诗体之演进
中国之诗歌,自《诗经》的《风》、《雅》、《颂》,以迄于今日的新诗,已有将近三千年之历史(《商颂》存疑不计,《周颂》一部分为周初之作殆无可疑,其时代约在纪元前11世纪之时),欲以数千字作完整之介绍,其势自有所不能,本文但就中国诗体之演变略作一简单之说明。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以前之古歌谣,一则不尽可信,再则未能成体,故从略)。《诗经》中的诗歌,虽二言至八言之句法俱备,然就其整体言,则以四言为主。此种四言之句,在句法之结构及节奏之顿挫各方面,皆为最简单而最完整的一种体式,是以晋挚虞即云“雅音之韵四言为善”,以为其足以“成声为节”(《文章流剐论》),盖一句之字数如少于四言,其音节则不免劲直迫促,不若四言之有从容顿挫之致,是以中国最古最简之一种诗体,为《诗经》所代表之四言体,此正为必然之势。惟是此种四言之句虽足以“成声”,然而却缺少回旋转折之馀地,典重有馀,而变化不足,后世除一些古典之作,如箴、铭、颂、赞及骈文之一部仍时用四言之句法外,至于抒情之诗歌,则渐离弃此典重甚至板滞之形式而另辟他途。其继承此一诗体而写作之诗人,如两汉之韦孟、仲长统诸人之作已乏生动之趣;魏晋之世,曹孟德、陶渊明二家之作虽颇有可观,然亦不过为四言诗之回光馀影而已,是以梁钟嵘已有“世罕习焉”之叹(《诗品•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