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七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76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3667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主要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专业师生对古代典籍整理、校勘、版本、目录之学以及文学、史学和哲学的研究论文集。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刊物。本期主要文章有孙钦善《春秋三传中有关孔子史料的文献价值》、王岚《汪藻文集与诗作杂考》、[日本]稻畑耕一郎著顾歆艺译《楚辞残简小考--汉初楚辞的流传》等。
目录
关于创立“国际汉籍文献学”的思考
美国公藏宋元版汉籍概述
美国国会图书馆敦煌高昌写经、宋金元本典藏、渊源、版本和数位化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黄善夫刻《王注苏诗》之特殊价值
写字台文库与佐伯文库——马廉与泽田一斋
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源流考
韩国收藏汉籍中的文学文献
晋及南朝目录体例考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义例新探
乐语、经说和诗论——《诗经》学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董迪《广川诗故》辑考
《论语》子游问孝章发微
近代日本文学视野中的《论语》——以下村湖人《论语物语》为中心
礼制的隐含与《论语》的诠释
《孝经》开元始注与天宝重注比较研究
整理《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札记
《汉书》引文的方式与特点——兼说《全汉文》采录《汉书》的难误
宋施宿家世行迹生卒年补证——兼《余姚施氏宗谱》遗存施宿墓志信疑考
明代方志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魏晋散佚子书与魏晋文学
《出三藏记集》和《佛所行赞》
出土文物资料与古代文学研究
王慎中与闽学传统
清代学术札记(20则)
关于谢灵运诗歌的若干文献问题
试论清代学者整理《玉台新咏》的成就
论《昌黎先生集》之《外集》——以宋代《韩集》编纂与校勘为核心进行论述
也谈蔡省风《瑶池新咏》
前代别集之雕印与宋诗之典范选择——宋代文献学与文学之整合研究
《宋诗话辑佚》本《诗史》校议
《全宋诗欧阳修诗》补正
黄庭坚佚诗辑考
林云铭自编别集版本试论
況风研究资料补述
弹词《倭袍传》的禁书与流通
小说话丛编前言
论古代小说文献流传形式
《平妖传》结构与人物性格分析
论《花影集》所收故事的流传与变迁——兼考拟话本小说故事的流传情况
歌行之“行”考——关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行”的文献学研究
由句中“兮”之位置推拟楚辞歌诵之别
偈赞颂管窥——从《全宋诗》对偈赞颂的收录说起
“回车”——寻绎诗人生命向度的一个视角
由唐人婚姻习俗看李白成名前的家庭生活
诗赋的创作与新诠——以杜甫《解闷》诗为例
欧阳修碑志叙事的创作方法和原理——以朝鲜文人金昌协的批评论为中心
诗材、诗风及诗人品格——朱熹咏梅诗词诠释
陆时雍与沈德潜诗论考辨
清代诗学西昆、江西之争与纪昀的折中思维:以其相关评点为主
清江昱《论词十八首》探析
附录
书摘插图
关于创立“国际汉籍文献学”的思考
我国古籍文献学在诸多的业绩中有一个特别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目,即我国学者以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努力,从事于自上古以来流散于我国境外的汉籍文献的调查、收集、登录、影印、阐释和出版。在本次学术会上,我注意到有安平秋先生、卢伟先生、杨忠先生、陈益源先生、黄仕忠先生、大塚秀高先生、居蜜女士、潘美月女士、曹亦冰女士等,就美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关于“汉籍文献”的收藏发表了十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足以证实以两岸学者为中心的世界华人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追踪、收集、著录和研究“中国域外汉籍文献”,已经成为本领域内学科的重点之一。
我国学者在海外的“访书”活动,是一百多年来我国近代学术构建中一个优良的学术传统。前辈学者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业绩。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在海外发动的“汉籍访录”的学术事业,正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续,而且在学术观念、学术运作规模、对流寓于世界各地的汉籍的表述、以及与国际文化的关系等诸层面,都有阔大的手笔,远远地超越了前辈的视野,其成果当然也就远远地超越了以往的业绩。
依据我个人的体会,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在“海外汉籍”的学术事业中至少在六个层面中表现出了学术的新的特征。
第一层面是“访书”观念的提升与更新。
前辈学者基于对中华历代艺文的执著,并兼有学问的好奇之心,发而为域外的“访书”活动,几乎都是一种“学术的自为”活动,尚没有“文化学意识”的“自觉”表述。近三十年来学者的“海外访书”在学术观念层面开始具有“文化的自觉”,可以表述者至少有三:
一是认识到,“汉籍的海外流传与保存”是中华文化向世界传递的一种形式,构成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内容;
二是体验到,汉籍在“海外流传与保存”的形式与速度,取决于特定对象国内在文化运行的具体状态;
三是观察到,“汉籍的海外流传与保存”有可能使特定对象国的文化在相应的层面中发生多形态的“变异”,催生对象国文化中“新形式”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