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 2008 04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文学遗产》编辑部 编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158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70257591002包装: 平装目录
古典文学研究三十年
永远的文学史
解放思想 继续开拓——兼谈“边缘化”问题
期待突破: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论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
孟子诗学思想二题
论汉代兰台文人及其文学活动
《搜神记》研究二题
诗国高潮的前奏——简论开元前期张说及其周围的诗人群体创作
黄庭坚诗学与宋人诗话的论诗取向
从“透脱”看诚斋诗学的理学义蕴
方回的“吴体”诗论及其诗学批评意义
论元初金莲川文人集团的文学创作
吴中词学与“词亡于明”辨
邓志谟“争奇”系列作品的文体研究——兼论古代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分野
从侯马、温县载书看春秋誓辞及誓约文化
论班固的铭
《文心雕龙.附会篇》 “豆之合黄”解
《全唐文》宋璟《梅花赋》为伪说补证
赵嘏卒年考
略论宋代宫怨诗词
元人选元曲所呈现的曲学史意义
《太霞新奏》征引《曲律》的方式和意义
王国维“系统圆照”的文学研究方法
学者研究
论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之路
建立科学的中国小说史学——孙楷第先生晚年“自述”及其他
学术活动报道
中国首届吴越钱氏家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59)
英文目录
书摘插图
古典文学研究三十年
永远的文学史
去年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京召开“文学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在会上作了一次发言,我说我在初中求学时初次听中国文学史课,采用的教材是谭正璧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纲》,它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屈指数来,已逾六十年。我当时不可能想到,我以后会与文学史研究、编写工作产生难分难解的“姻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总是在摸索着、尝试着做文学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尤其是近三十年来,我除了参与编写《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和《中华文学通史》外,还陆续参加了几部具有通史特征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学术座谈、讨论会,按出版时间排列,它们分别是: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现又有重写本《中国文学史新著》)、郭豫衡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些都是近三十年来有代表性的著作,它们各有成就和特色,还都被推荐为大学文科教材,影响广大。
我常有“说不尽的文学史”或者是“永远的文学史”的感受。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初以来,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有一千六百多部,一说已逾两千部,按一百年算,平均一年产生二十部左右,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我记得季羡林先生说过:中国史学之发达,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传统、重视历史经验,随之而来,也就十分重视历史著作的国家,史学著作盈千累万、不胜枚举。司马迁编修《史记》的宗旨一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往往成为文入学士的奋斗目标。现在人们都知道明代的汤显祖是杰出戏曲家,随着当下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引出的轰动效应,汤显祖的名字更是蜚声远扬,但很少有人知道,汤氏生平的最高学术目标是编修宋史;就他的主观而言,未能踵武他崇拜的史学前贤司马迁,或许是一生的最大遗憾。至于官修史书形成传统后,大凡士人能参预一朝一代史书的编修工作,也属很大的荣耀。当然,百年来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也还有其他原因,譬如学校文学史课程的需要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