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庸才当道——藤与树:西汉王朝败亡路线图

庸才当道——藤与树:西汉王朝败亡路线图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小说,历史,

作者: 周大江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32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60320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两种人的舞台,刘氏皇统的家风与国运“巨藤”王莽的兴亡,都有儒家惹的祸。还有多少灵魂,在历史的深处独自忧伤?还有多少脸庞,在时间的河岸惊恐张望?

内容简介

封建帝国的治理结构,要球当权者不但必须拥有高超的政治权谋和卓越的治理才能,还必须具备一流的道德情操,否则便会沦为“庸才”,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平凡的普通人才是历史的主角,“庸才当道”便成为一个文明的悲剧宿命。

作者以“庸才当道”的独特视角,清晰勾勒出西汉王朝落日孤烟的“败亡路线图”,通过捕捉正史细节,以思辨之力剥出尘封千年的真相,细腻再现帝国官场的梦想与阴谋,使历史人物远离道德化的“脸谱公式”,回归鲜活的人性。

作者简介

周大江,贵州遵义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广泛涉猎西方哲学、管理学、思想史等人文科学及中国传统古籍。曾著有《党史商鉴》和《决胜红海》(二书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多家大型企业采用为管理层必读教材。

目录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

上篇:树根藤苗——刘氏皇统的家风与国运

第1章参天大树

天降大任

猛将周勃的胆战心惊

首开“言论自由”的先河

英明天子的过错

“取天下”和“守天下”

不是一条“道”

世代相随的“魔咒”

第2章 平衡大师

先帝的“遗产”

道貌岸然的儒学宗师

“宦官弄权”其实是皇上

精心布的局

“远贤臣”是为防患于未然

“金屋失娇”之痛

险些改写帝国的历史

“好色”并非原则问题

第3章绣花枕头

踌躇满志的青涩新君

专权之路(一):自固营盘,钳制对手

专权之路(二):制服宿敌,肃清障碍

被架空的皇帝

背后一刀

投错胎

三面“旗帜”

蒙冤2000年的柱国良臣

使错了对象的“宅心仁厚”

酒色是唯一的归宿

深藏的阴谋

绝世美人赵昭仪究竟谋杀了几个皇子?

第4章断袖之君

立志做明君

“恶霸”般的皇祖母

傅氏外戚集团的另类分子

陈圣刘太平皇帝

“同志”的拯救

下篇:藤居树位——“巨藤”王莽的兴亡

第5章“体制”下的蛋

“杰出青年”

年轻的首辅

潜“龙”在渊

卷土重来

快刀斩乱麻

第6章通“天”的大道

圣人周公不敌三只“野鸡”

犀牛,马屎及其他

兴建“经济适用房”

狗血溅到门头上

”美俗使者”与”猛人”何并

八人观俗团

尊贵的石头

第7章把“天”捅个大窟窿

有惊无险的“皇帝试用期“

江湖骗子批准“皇帝转正”

捧着铜柜坐皇位

“改制”不如蚕吐丝

空头支票

黔驴技穷

尾议:都有儒家惹的祸

早熟的哲学与青涩的科技

“向后看齐”与文帝的委屈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树根藤苗——刘氏皇统的家风与国运

第1章参天大树

天降大任

当太尉周勃等人派出的代表一路驱驰赶到偏远的中都城,风尘仆仆地突然出现在代王府时,代王刘恒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是来迎接自己去长安登基的。

事前一点儿征兆也没有。将信将疑的刘恒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局弄得且喜且惧,一时真假莫辨,吉凶难测。

他迅速把代王国的核心臣僚们召集起来,共商应对之策。

中都城位于今天山西平遥古城的西部,是代王国的都城。中都与长安,两地相距遥远,即使在今天直来直去的铁路交通,也有500多公里的路程。

代国臣僚们虽然对长安刚刚发生的政变——吕氏外戚集团被悉数诛杀——略有所知,但对朝局最新的具体情况却并不十分了解,更不清楚周勃等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更重要的是,此时控制帝国权力中枢的大臣,如周勃、陈平等人,都是一些当年随刘邦出生入死的虎狼之辈。如今刘邦、吕雉已逝,权倾朝野的吕氏外戚集团悉数获诛,已经没有人能够镇得住他们了。

——万一他们生出难测的祸心,首先遭难的便是刘氏宗室的子弟。作为刘邦的亲儿子,刘恒更是首当其冲。

因此,以郞中令(负责王宫警卫)张武为代表的绝大多数臣僚一致认为此事凶多吉少。他们担心在所谓“迎立新君”的背后,是“请君入瓮”的阴谋,因此建议刘恒谨慎从事,假装生病,拖延时日,以静观其变;一切要等到时局明朗之后再做计议。

但中尉(负责都城治安)宋昌独以为“群臣之议皆非也”;他力陈如下六条理由,认为此事并无凶险:

其一,刘氏为天下之主,是大势所归、民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潮流,绝非少数几个人就扭转得了的。

其二,高祖当年所封诸位刘氏子弟的侯国,占据着帝国的各个关键区域,以“犬牙相制”之态,共同形成互为犄角而又互相制衡的局面。这样的布局坚如磐石,即使发生异姓叛乱,也不容易被破解。

其三,汉兴以来,“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刘氏政权已经深得人心。

其四,最说明问题的是,吕氏外戚虽然专弄朝政多年,但此次政变时,太尉周勃孤身持节驱入北军(京师两大卫戍部队之一),高呼一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结果全军将士悉数左袒,为刘氏而倒戈反对吕氏。这不仅再次印证了刘氏强大的“民心”基础,更为朝中的开国元勋们提了一个醒——反叛刘氏不得人心。

其五,此次政变,内有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两位宗室骨干坐镇中央,外有吴、楚、淮南、琅邪、齐、代等六王固守地方。此次政变对刘氏宗室来说,虽然表面上惊心动魄,实际上不可能节外生枝。

其六,刘氏皇统遭此大变,大臣们只有拥立高帝之子为新帝,才能控制得住天下的局面;而此时在世的高帝之子,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二人。代王年长,且“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因此,大臣们“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什么阴谋或危险。

宋昌的分析虽然入木三分,无懈可击,但事关生死存亡的安危大事,刘恒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去找母亲薄太后商量,薄太后也拿不定主意。

刘恒便又找来精通占卜的“高人”烧灼龟甲以卜吉凶,其结果为“横纹”。卜辞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意思是说,“横纹”代表占卜对象将像夏启继承大禹那样,继承“天王”之位。

刘恒故意问卜者,我现在已经是“王”了,按卜辞所说,我还能做什么“王”呢?

卜者答道,“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也。”

刘恒心里终于有了底。为谨慎起见,他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长安去会见太尉周勃,了解时局的最新动态,以做到万无一失。

周勃等人向薄昭详细通报了政变始末及迎立代王的原因。

薄昭回到中都向刘恒复命。刘恒心里的石头这才算完全落了地,便笑着对宋昌说:“果如公言。”于是便派张武等6人驾驶“六乘传”(六匹大马拉的驿车)先期前往长安通报;自己则在宋昌的陪同下稍后启程。

行至长安城附近的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县)时,刘恒自己停了下来,派宋昌先行进入长安城,侦察时局是否有变。

宋昌到达咸阳以东的渭桥时,正好遇到丞相陈平率朝中群臣在此迎候。他便马上调头回去向刘恒报告。

刘恒驱车至渭桥与群臣见面。群臣向刘恒“拜谒称臣”,刘恒谦让不敢当,遂以侯王之礼回拜。

太尉周勃一看刘恒不肯接受群臣的“拜谒称臣”,便对他说:“请借一步说话。”

想必周勃此举,是企图私下告诉刘恒不必过于谦让。

但机敏过人的宋昌却拦着他说:如果太尉是谈公事,就请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讲;如果是谈私事,那么,王者无私事,还是请免开尊口。

宋昌如此说,其旨有三:

其一,树立刘恒正大光明的形象,不给在场的朝中大臣们留下任何猜疑或口舌。

其二,巧妙地敲打一下周勃,提醒他注意刘恒此时的身份。刘恒以“准天子”之尊,不应该和大臣窃窃私语,即使是位列三公的重臣也不行。

其三,刘恒与周勃之间此时已经是事实上的“君臣”关系。宋昌要让这位政变的功臣从此时此刻起,便保持臣子对天子应有的敬畏之心,免得他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否则,如果开坏了“头”,今后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个微妙的插曲确实提醒了周勃,他马上跪下,向刘恒呈上“天子印玺”。但刘恒以足够礼貌而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口气委婉谢绝道:等到了官邸再说。

大臣们簇拥着刘恒进入代王在长安的官邸,正式恳请他即天子位。刘恒按照当时的礼仪,连续谦让四次后即天子位,是为文帝。

文帝当晚便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二军(京师卫戍部队);任命张武为郞中令,负责皇宫的巡逻警卫。这是他即位后任命的第一批官员。

这一切发生于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的前九月和后九月。

这一年闰九月。

猛将周勃的胆战心惊

文帝是西汉王朝官方承认的第3位皇帝。其实严格说来应该是第5位,因为在他之前,高祖吕后(吕雉)临朝称制期间还立过2位皇帝。

第1位皇帝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汉书》的记载,只说是他是惠帝刘盈的“后宫美人子”。

惠帝的皇后是张敖和鲁元公主生的女儿,而鲁元公主是惠帝自己的亲妹妹。吕后为了亲上加亲,让舅舅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这样的婚姻关系在2000年前尚处于草创阶段的伦理文化中,并不是件荒谬的事情。

这位孝惠皇后始终没有生下儿子。她在吕后的操纵下假装怀孕,“临产”前把另一位“美人”的儿子抢过来,偷梁换柱到自己的名下,并立为太子。

惠帝驾崩后,太子即位,名称“少帝”。少帝4年后才发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被吕后杀了,便愤而放出话来说,要在长大后为生母报仇。

吕后听说后,大吃一惊。为了避免养虎为患,她便将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幽禁在永巷中,“左右莫得见”;进而杀了他,一了百了。

少帝死后,吕后便又立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义为帝,更名为刘弘。

其实这已经是刘弘第2次更名了。他原来叫刘山,被封为襄城侯;他的哥哥常山王刘不疑死后,他继嗣其王爵时便更名为刘义。刘义比他的前任还要年幼,自然也是一个摆设。

周勃为了证明政变的合法性,硬是说惠帝一个儿子也没有。包括少帝和刘弘在内,都是吕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子之”。

其实这种说法极其荒谬,一点儿也站不住脚。

史书对刘弘的身世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说吕后曾经把惠帝的几个儿子封了王或侯,其中便有刘山。少帝则被笼统地说成是某位后宫“美人”之子。

西汉初立时因袭秦朝的嫔御制度,把皇帝的妻妾分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8个品级。后来经武、元二帝两次增加,演变成为14个品级。

“美人”的地位并不低(相当于元帝朝的婕妤),人数也不会太多,她们的行踪,尤其是性生活的轨迹,自然都会在后宫制度的严密监控之中,不太可能发生“红杏出墙”的风流韵事。即便有个别“美人”在吕后的支持下吃了豹子胆,非要“铤而走险”,也不至于胆大妄为到公然产子的地步。何况按周勃的说法,惠帝的几个儿子全部都是野种——果如此状,惠帝的后宫将会是一个多么混乱的局面?

即使吕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恐怕也不敢如此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此,既然承认了少帝及其兄弟们是“美人”之子,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是惠帝以外的血统。

周勃不肯承认其正统地位的原因,正如他本人所说,“今已灭诸吕,少帝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侯贤者立之。”

“吾属无类”,用今天的白话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要被灭族”。

惠帝是吕后的亲生儿子,惠帝之子,也就是吕后的亲外孙。周勃等人所诛之诸吕,都是惠帝一脉的娘家人。这些孩子长大后,很难说不会为他们的舅姨表亲们报仇雪恨。

周勃等人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真出现那种局面,他们这些“诛吕氏”的功臣们自然也难逃一劫。

由此可见,说这些人不是惠帝的儿子,显然是周勃自我保全的阴谋之说,其他大臣对此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永绝后患,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文帝即位的当晚便把惠帝的几个儿子悉数诛杀。

文帝对周勃的说法心若明镜。但他自己是最大的受益人,自然也不会去揭穿,更不会去追究,否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文帝因此却对周勃心存极大的警惕,即位后便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他为右丞相,罢了他的太尉之职。

在西汉初年,“太尉”一职只是帝国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首脑,原先并不直接统兵,无实际的兵权;但经过这一次政变,执掌实际兵权的吕家人及其党羽被拿下后,周勃这个“太尉”,无论实权和声望便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周勃其实对自己的作为非常的心虚。文帝给他的可观封赏:1万户封邑和5千斤金。除了不能转让的封邑之外,他把5千斤“金”全部送给了文帝的舅舅薄昭(薄太后的弟弟)。

“金”在西汉不仅仅是指黄金,还包括白银和铜。因此,这5千斤金实际上是5千斤黄金、白银、铜3种贵重金属的总称。

周勃当的这个右丞相,地位在左丞相陈平之上,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但他当得却一点儿也不舒坦。

文帝即位不久后,曾经当着众臣的面问了周勃两个问题:全国每年决狱(判决的案件)有多少起?二是全国每年的钱粮收支是多少?

周勃被这两个问题给问住了,一个也答不上来,“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文帝转而问左丞相陈平。陈平的回答却非常精彩。

他对文帝说:陛下如果想了解决狱之事,应问廷尉;如果想了解钱谷的收支,应问治粟内史;这些事情均各有主事者。

文帝不客气地说:既然每件事情都各有主事者,那么先生所主何事?

陈平回答道:我主管这些主事者!丞相的职责是“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但文帝对陈平的回答非常赞赏。

这样的对比让周勃非常难堪。散朝后,他抱怨陈平说:咱们俩关系这么好,你平时为什么不教我对答之策?

陈平笑道:你居右丞相之位,怎能不知丞相之职?况且,陛下的这些问题,怎么可能直接回答得上?

于是周勃便意识到,要论当宰相,自己和陈平的能力差距可能不是一星半点儿。再加上有人善意提醒他,当心功高震主而身危,他便称病请辞相位,同时也想借机试探文帝是否在有意提防他。

不料文帝竟然就坡下驴,同意了他的辞呈。这显然让他更加胆战心惊。

一年多后,丞相陈平病故,文帝重新起用周勃为丞相。

但周勃刚刚上任10余月,那种可以想象的喜滋滋的劲头儿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文帝便再次客气地免了他的职,打发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去。

这一次让周勃彻底看不懂了。

这位叱咤风云的猛将从此便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余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文帝老辣高超而又不动声色的驭下之能,由此可见一斑。

在追随刘邦起事之前,周勃是个篾匠,以用芦苇或竹片编养蚕器物的手艺见长,间或也给别人吹箫送丧挣几个零花钱。

他这个人没有什么文化,也不大懂得文人们的礼数。在西汉王朝做了大官,每当接见那些咬文嚼字的文人,他也不客气一下,竟然直接东向而坐,强令对方有话直说有屁快放。西汉时的座次以东向为尊。

但刘邦惠眼独具,以为周勃此人可托大事。他在临死之前不久,向吕后交代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周勃退休归国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成天“自畏恐诛”。河东守尉每次来绛县巡视时,他都以为是冲着自己来的,神经兮兮地身披铠甲,令家丁手持兵器与守尉相见,生怕一不小心被人家逮个措手不及,拿下法办。

他这种草木皆兵的惶恐,再次印证了惠帝诸子之冤,同时也使他看上去更像是要谋反。

于是麻烦真的便来了。有人以周勃退休后的表现向朝廷报告,说他有谋反的嫌疑。

原本对他就不放心的文帝将信将疑,责令廷尉(朝廷最高司法长官,位列九卿)逮捕查办。

当狱吏气势汹汹地出现在他家门口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竟然惊恐万状,一时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狱吏对他也不客气,话语间多有侵辱;吓得他方寸更乱,赶紧从家中取出千斤金,好言好语殷勤贿赂,竭尽谄媚恭维之能事。

狱吏收了好处,便转而想办法来帮他解脱,在书写公文的木牍背面写了几个字给他看:“以公主为证”。

经狱吏这么一点化,周勃才恍然大悟。他的长子周胜之娶了文帝的公主为妻,如果她出面证明周勃的清白,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

此外,周勃曾经把文帝赏赐的5千斤金全部贡献给了帝舅薄昭,这回终于发挥作用了。薄昭知道周勃有难后,便进宫去找姐姐薄太后帮忙。

薄太后也不相信周勃会谋反,便在第二天找到文帝,对他说:周勃当初平息诸吕之乱时,手提传国玉玺,亲领京城的卫戍部队(北军);那时候他都没有谋反,如今屈居一个小县,如何会反?

西汉王朝的皇帝们都比较怵太后。这个传统大概从吕后开始的。

文帝正好刚刚看过了狱吏写的审讯报告——这个报告定然对周勃是有利的,因为狱吏收了人家的钱财——便歉疚地对薄太后说:我已经派狱吏调查过了,正准备释放他呢。

有惊无险的周大将军出狱后,竟然感叹道:我曾经统领百万雄兵驰骋天下,今天才知道狱吏的威风!

他大概忘记了,落了毛的凤凰连鸡都不如,虎落平阳时,连狗也不会把它放在眼里。

他可能更不明白,权力再贵,不如钱贵,自古而然。

……

庸才当道——藤与树:西汉王朝败亡路线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