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最新版)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为人处世,
作者: 易东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263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4519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精明处世的做事宝典,左右逢源的做人法则,通晓66个做事先做的关键,掌控精明处世左右逢源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品牌,需要经营自己,推销自己,完善自己。本书详细阐述了做事先做人的处世原则,并将经典智慧和现代观念融合在一起,告诉读者怎样做才能走向成功。
66个做事先做人的关键,可以给你奋进的勇气和斗争的力量,为你提供做好一切事情的坚实基础。
内容简介
“做事先做人,人品最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品牌,需要经营自己,推销自己,完善自己。本书详细阐述了做事先做人的处世原则,并告诉读者如何在这个原则下掌握各种处世技巧。本书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让你在轻松阅读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目录
第一章 有才无德,注定失败
1.有才无德最可怕
2.能容人处且容人
3.以和善之心对待他人
4.同情之心不可少
5.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6.克己忍让,方显雄才大略
7.得理就饶人
8.别做心胸狭窄的人
第二章 诚信做人,精明处世
9.人最精明是诚信
10.恪守信誉,方能立足
11.诚信做人,坦诚待人
12.言必信,行必果
13.诚信为你赢得好人缘
14.精明处世,赢得精彩
第三章 相信自己,尊重对手
15.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16.自信而不是自负
17.尊重对手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18.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19.把对手当作镜子
20.借助对手给你的动力
21.与对手共存
22.在竞争中提升自信
第四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3.选择适合你的路
24.放弃也是一种超越
25.舍得之间感悟人生智慧
26.有所为有所不为
27.学会放弃才能成功
28.随时丢掉你的包袱
第五章 关注细节,做好小事
29.天下大事,始于小事
30.细节之处显修养
31.用细节赢得好人缘
32.把握小事中蕴含的良机
33.简单不等于容易
34.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35.不要小看日常应酬
第六章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6.低调不是消极无争
37.谦逊处世可受益无穷
38.做事踏实,力戒浮躁
39.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40.宁静淡泊,志在高远
41.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42.肯实千方能脱颖而出
43.用心做事,尽职尽责
第七章 方圆有道,刚柔相济
44.方正做人,圆融做事
45.培养灵活的个性
46.吃小亏,占大便宜
47.为人处世善于变通
48.借机成就非凡
49.通晓人情世故
50.求大同存小异
51.练就识别人心的本领
第八章 张弛有度,左右逢源
52.学会与各种性格的人交往
53.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
54.能屈方能伸
55.保持良好的形象气质
56.耐心经营你的人际关系
57.多个朋友路好走
58.与领导交往有秘诀
59.同事之间真诚相待
第九章 端正心态,把握时机
60.永远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61.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62.凡事有度,欲速则不达
63.战胜忧郁,放松心情
64.经常为自己的心灵洗澡
65.敢冒险才能抓住机遇
66.常存一颗平常心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有才无德,注定失败
1.有才无德最可怕
在选择人才上,历来有四种分类: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在这四种人任用上,有以下公认的论断:德才兼备者,是国家的栋梁,可以加以重用;有德无才者,虽然无才,但有德就不会危害社会,可以小用;有才无德者,这类人虽然有才但是无德,如果要是做起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将是巨大的,所以对这类人要采取封杀不用的办法,最多只是限制使用,让他无法危害社会、国家和人民;无德无才者,这类人尽管无德,但是也无才,不会对社会构成多大的危害,可以不用管他。
对这四种人的使用上,唯独对有才无德者采用最严厉的封杀手段,可见良好的道德是何其的重要。蒙牛集团的牛根生在用人原则上,也是采取上述四类分法。他强调:“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
(1)“德”与“才”的历史认识
“德”和“才”是人才素质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强调人的思想和品行,后者指的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关于“德”与“才”的关系,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论说,但实质是类似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他以道德为标准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圣人”、“仁人”、“贤者”、“志士”。墨子主张“尚贤事能”。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人才应是以“德行学识为本”的。
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同样在变法中提出了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低而任以官职的主张。而司马光更明确了“德”“才”的关系,他主张“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将人才的“德”放在首位。
到了现代社会,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曾强调指出,革命斗争如果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各届领导人在人才问题上都是一再强调,“德才兼备”才是选用人才的原则。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德才兼备”是我们的先辈评价人才的标准,“德”是“才”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有德有才”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2)有才无德是祸害
虽然才学对每个人的事业发展非常重要,它反映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但会影响你的生活水平,还会影响到你的社会认知程度。但是,如果只有才学,没有品德,只能算是一种毒品,一种祸害,小则损害亲戚、朋友、公司的利益,大则危害整个社会、国家的利益。
纵观历史上的奸臣和汉奸们,很多都是很有才学的人,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有才但无德,给社会和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他们来说,才学越大危害也就越大。赵高、秦桧、严嵩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三位。
赵高,本是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通狱法。赵高为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后世东汉许慎、北魏王情、南朝宋羊欣等在各自的书籍中都对赵高的书法技艺有较高的称赞。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有才无德,搞乱了社会,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在位期间,他结党营私、独揽大权,行政苛暴。后来他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的宰相。多行不义必自毙,赵高最终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秦桧是进士出身,同样是很有才学的人,也由于品德不佳而成为中国第一大奸臣,一直是国人唾骂的对象。秦桧性格残忍好险,善于背后挑拨离间,拨弄是非,其造成的冤案不可胜数,还杀岳飞,贬忠良,极力破坏抗金,使得北宋人民一再受到金人的欺辱和掠夺,民不聊生,社会惨淡。
严嵩,同样是进士出身,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也非常棒。但严嵩父子权倾天下长达二十年,他排斥同僚、结党固权,仅干儿子就有三十多人,这些人控制了当时政府的各个部门,使得严嵩独揽大权。严嵩贪污纳贿,侵占民产,作恶甚多。他的一生,是贪鄙骄横、误国误民的一生,只能成为别人唾骂、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
在现代,有才无德同样是祸害,那些贪官一个个几乎都是很有才学的人,但是他们没有为国为民的品德,只是为个人着想,把社会公德和国家利益抛诸脑后,最后不但触犯了法律,严重的还失去了身家性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宁可无才,不可无德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人的名字,他们之所以能被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都是有才能的人,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同样是家喻户晓,他们的形象却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深受百姓的敬重,有的人被万人唾骂;有的人是君子的典型,有的人却是小人的代名词。那些被人推崇、被人尊敬、受人爱戴的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那些被人唾骂、被人鄙视的则是有才无德的伪君子。
历史上,有多少人为了功成名就,一味盲目追求成才,却忽略了比“才”更重要的“德”。岂不知,“有德”才是成才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前提。每个人都应该清楚,有才无德的人不但不能担当公司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任,甚至还会成为祸国殃民的毒瘤,给公司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宁可无才,不可无德”。虽然没有出众的才华,未能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能在平凡中度过一生,但起码能够用自己高尚的道德给周围的朋友和邻里留下好的印象,总比当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要强得多。
“宁可无才,不可无德”,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在重蹈覆辙,铤而走险地踏上“有才无德”这条通往万丈深渊的罪恶之道想想那些落马的贪官污吏,才华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只有高尚的道德才可以成为这座陷阱的井盖,让它不再对你有任何威胁。
2.能容人处且容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回答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人世间真正的智者,其心胸宽如海洋,能包容世间的一切。人世间也有很多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但真正能做成大事业、有大成就的人,都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
(1)容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是不可能不与其他人交往的。在与人相处时,也会不时遇到他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不妨一笑了之,显示出一些大家风范。
于右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饭店、商铺都喜欢挂起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揽顾客。但于右任题写的招牌极少,大多都是赝品。
一天,有一个学生气呼呼地来找于右任:“老师,我今天见有一家小饭店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水平很差,明显是欺世盗名,您说可气不可气!”于右任说:“哦?”学生叫苦说:“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找来的写手,字写得歪歪扭扭的,难看死了。居然还签上你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
“这可不好!”于右任说,“你说的那家饭馆叫什么名字,主要卖什么东西?”
“是家很小的面馆,饭店虽小,做的饭菜倒干净地道,铺子的名字叫‘羊肉泡馍馆’。”
“呃……”于右任沉默不语。
“我去把招牌摘下来吧!”学生说完就准备出去,但被于右任叫住了。
于右任从书案旁拿出一张宣纸,提起毛笔,酝酿了一下,刷刷在纸上写下几个大字,交给学生说:“你去把这个东西给店老板吧!”
学生接过来一看,不由得惊呆了。只见纸上是龙飞凤舞、酣畅淋漓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并盖上了私章。
“老师,您这是?”学生大惑不解。
“呵呵……”于右任笑道,“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人家瞧得起我于某的字,只是不知道真假的人看到了那张惨不忍睹的招牌,若真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那么差,那我不就亏了嘛!所以,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张假的换下来吧!”
“啊,我明白了。”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
就这样,这家羊肉泡馍馆的老板居然以一张假招牌换来了当代大书法家的墨宝,喜出望外之余,不由得惭愧之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他人的小过如果能以大度相待,实际上就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他人心存感激,终生难忘。能容得他人,方能成就高境界,有大忍方能成大气。
(2)容人。方能得人心
在企业的市场销售运作中,对人的管理和对钱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一味紧紧抓住钱不放,势必会伤害到属下的感情,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胸怀有多宽事业才能有多广。能容人者众人归,众人归才能人才聚,人才聚方能企业强。所以要想做一个好的领导,必须有容智、容物、容事的肚量。
刘某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销售主管,四年来他兢兢业业,努力上进,深受公司同事的喜爱和赏识。一次,他出差异地,从客户那里拿回公司的货款时,接到了老家的紧急电话,他才知道他的母亲不幸得了直肠癌要立刻动手术,家里一时无法凑齐手术费。刘某此时大脑一片空白,他没有多想,狂奔到邮局,从公司的货款中拿出两万元寄回家,并在汇款单留言上写下了:两万元为救妈妈。
在回公司的路上,他很清楚,挪用公款是销售人员的大忌,轻则退赔开除,重则要受到法律制裁……在总经理的办公室,刘某将剩余款项和一张邮局汇款收据交给老总,并和老总谈了足足一个多小时。老总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对他说:“你回去休息下,叫孙秘书通知所有销售人员,半个小时后开会。”
公司的同事很快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全体销售人员鸦雀无声地坐在会议室里,老总重申了公司的销售纪律和财务制度之后,却向刘某表示深深的道歉。他强调说,是自己对属下关心不够,并告诉大家刘主管家里出了大事,自己拿出两万块钱借给刘主管,并让刘主管在欠条上写下每月从工资里归还的具体金额。这样,挪用公款事件一下子就变成了老总和刘某私人之间的债务关系。
之后,公司立刻出台了对员工的关爱互助基金,整个销售部全体人员被老总深深感动,刘某也留下继续工作,销售人员的心更齐了。
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有过人的心胸,战国时期的楚庄王,绝缨得猛士,终被猛士唐狡舍命相救。正是庄王过人的心胸,才得到唐狡赴汤蹈火、死而后已的回报。可见,领导者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心胸何其重要。
(3)练就容人的本事
孔子日:“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想做成大事,就必须有容人的本事。容人的本事其实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随着对事物总体的把握和心胸的开阔,不拘小节,自然就可以容得更多。
不拘小节,方能容人
《郁离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赵国有一个人家中老鼠成灾,于是从邻居家讨来一只恶猫。不久,此人家中老鼠被捕尽,但鸡也被这只恶猫给咬死了。
赵国人的儿子问:“为什么不把这只咬鸡的猫赶走呢?”
他的父亲回答:“这你就不懂了,咱家最大的祸害在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没有鸡最多不吃鸡肉,但如果因此赶走了猫,老鼠就又来为患,它们不但偷吃粮食,咬坏衣服,还穿通了墙壁,毁坏家里的器皿、家具。我们为什么要赶猫走呢?”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存在问题的一面,人的性格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看清其主次轻重,不拘小节,方能容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他的过失,能够宽恕别人的短处和过错,才能真正做到容人。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容人
宽恕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情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惩罚别人或者报复别人的动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认清楚彼此的厉害,从心底做到宽恕。有的人在没有解决自己的愤怒和痛苦之前就试图去宽恕别人,结果宽恕只是表面现象,而自己的不满仍然无法消除。
在决定宽恕别人时,其实可以这样想:“宽恕并不代表软弱,只是为了修复彼此的关系。”“宽恕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进行沟通和交心。”“宽恕的目的是弄清楚问题的原因,而不是分出胜负。”只要有了这样的胸襟,相信没有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不能化解的。而有了容人的气魄,相信你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3.以和善之心对待他人
老子有一句话:“上善若水。”在他看来,上善若水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通俗点说,就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充分说明了与人为善是君子之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与人为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与人为善,是“大善大美”。
与人为善,包括两个层面,善心和善行。善心是善行的内在动力,善行是善心的外在表现。善心,就是仁厚的品德和高尚的灵魂,只有心灵美,行为才会美;如果心灵卑鄙阴暗,那么就是偶然“行善”,只是伪善而已。
(1)与人为善就是善待自己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衣衫破烂、行李简陋的老人到一家旅店投宿,但旅店已经客满。当天值班的伙计知道最近正在举行大型活动,本地的旅店都已客满,老人是不可能找到歇脚的地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