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何龙群著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0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509396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校长的工作侧重点是不同的。民族高等教育是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宗旨的教育,“高等教育”是其本质,“民族”是它的特色。民族高校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与其他普通高校一样,都要认真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这样的大学”的基本问题,但同时必须将“两个面向、两个服务”(即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切实落实到学校招生、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中去。这就要求在办学实践中,充分考虑民族高校这种特殊要求,把学校发展置于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以与时俱进为突出标志的时代大背景中,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善于把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同民族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与学校师生员工一道,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探索和回答“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如何办好这样的民族大学”的基本问题,努力推进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高等教育向前发展。
同时,民族院校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不少差异。由于各民族院校所处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不一,因而各民族院校具有其个性特色的地方。我坚信,世界上找不到两所同样的大学。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在办学的不同层面,包括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等。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是融合于各自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之下,自身培养、生长起来的。
目录
自 序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院校的发展——以广西民族学院为例
领导干部要强化五种意识
21世纪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刍议
关于民族院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为实现21世纪的新跨越培养民族英才——广西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经验总结
发展民族高等教育造就更多民族英才——学-7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体会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民族英才——《世界》杂志社记者访谈录
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创建高水平的民族大学
学术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是学报的主要特点
开展思想解放再讨论,探索加快我校教育发展的对策
重点学科建设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院校的发展
高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加强课程和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
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提高民族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和谐发展 自主创新大力推进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
以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大力推进高校办学多样化
在学科建设中提升办学特色
广西民族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
特色打造品牌实力铸就辉煌——《广西人才天地》杂志社记者访谈录
做创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大学教师
以制度建设推进高校科学管理
地方高校国际化新探
附录
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再创广西民族学院新的辉煌——在广西民族学院50周年校庆庆典大会上的致辞
在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暨建校54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书摘插图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院校的发展——以广西民族学院为例
(一)广西民院面临的机遇
一是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来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几年来,全国都面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教育部门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是先导”的高等教育改革总体思路,逐步扭转过去对教学领导精力、经费、教师和学生精力四个投入不足的倾向。通过对高等院校实施211工程、教学评估、共建、合并、专业调整和扩大招生等种种改革政策和措施来增强高等院校的实力和竞争力,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最近,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联合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看来这几年是教育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期。估计5~10年高校体系将基本定型。各高校都在调整自己的内部体系,这对广西民院的发展无疑是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压力。
二是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发展构想,根据全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的关系21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这一决策的贯彻实施,必将大大推进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大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这次西部大开发,与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在西部八省一市进行的“大三线建设”的开发相比,有许多不同:开发目的上,60年代是为了战备,这次是为了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