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立夫大传(2-2)

陈立夫大传(2-2)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张学继,张雅蕙 著

出 版 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2页数: 4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30761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陈立夫是旧中国“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其兄陈果夫主管蒋介石政权的党务、特务、司法、文化教育兼及金融经济,许多惊心动魄的重大政治斗争、政治事件,他都担当了重要角色,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坛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陈立夫引咎离台赴美,开始自食其力的养鸡生涯,并开始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直至晚年仍殷殷期盼中华文化的复兴……

内容简介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50岁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 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他曾是蒋介石的秘书,国民党特务的创始人,“中央俱乐部”CC系的总司令。他经历过无数的党系斗争,是中统特工反共刺杀行动的后台老板。他曾夸口仿共进行教育大改革,发动御用文人围剿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却因各方舆论压力最终以失败告终。他曾是制宪行宪国大闹剧中的主角,却最终沦为国民党内战失败的替罪羔羊。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数十种,成为著作等身的一家。他的文化观及其具体的阐述,容或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不能不让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求学之路

一、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

二、从北洋大学到匹兹堡大学

三、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第二章 从政之初

一、从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做起

二、平生最得意的“历史性建言”

三、提升机要科科长献反共“高招”

第三章 蒋家天下陈家党

一、施计扳倒中央特别委员会

二、二届四中全会二陈兄弟争夺党权

三、陈氏兄弟铲除“丁家党”

四、组织“青天白日团”和“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

五、陈氏兄弟矢口否认CC之谜

第四章 穷追猛打改组派

一、拥汪精卫为领袖的“改组派”粉墨登场

二、CC派与改组派短兵相接

三、刺杀王乐平改组派受到致命打击

第五章 无穷无尽的派系斗争

一、CC系与政学系的明争暗斗

二、新旧CC系的内争

三、CC与财经巨头的矛盾斗争

四、CC系与黄埔系的争斗

五、CC与“太子”蒋经国的矛盾冲突

六、中统与军统的矛盾冲突

七、CC内部的矛盾斗争

第六章 国民党中统特工的后台老板

一、中统特务系统的演变

二、中统两大杀手:徐恩增与叶秀峰

三、“中央调查科”与“中央特科”的生死较量

四、国共内战时期中统的反共总“成绩”

第七章 CC文化活动的总司令

一、炮制国民党的哲学——“唯生论”

二、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及其批评与论战

三、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的成立

四、“统治阶级对于文艺也并非没有积极的建设”

五、文化“围剿”的总司令

六、CC向教育界扩张

七、向新闻出版界扩张

八、插手并垄断中国电影事业

第八章 从联苏联共到溶共反共

一、参与《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的谈判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牵线人

三、西安事变后退居国共谈判的幕后

四、抗日态度有反复真相内幕有待证明

五、“溶共”企图完全落了空

第九章 战时教育部长:教育大改革

一、出任教育部长的背景

二、战时教育思想与教育方针

三、维持与发展战时教育的措施

第十章 战时教育部长:教育大统制

一、所谓收回“文化的租界”

二、思想统制与组织控制

三、全面统制的实际效果

四、教育统治的失败

第十一章 国民党内的极右派首领

一、“对党外只有一手执棒一手执肉”

二、在重庆与毛泽东唇枪舌剑

三、发动御用文人“围剿”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四、政协会议上受到中共和民盟代表的驳斥

五、为破坏政协指挥中统大打出手

六、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CC与复兴社少壮派全面反扑

七、司徒雷登、马歇尔斥之为国民党极右派首领

第十二章 制宪行宪国大闹剧中的要角

一、力主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制宪国民大会

二、行宪国代名额的幕后交易

三、应付国民党、三青团退让国大代表的反击

四、蒋介石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犹如—把刀插到胸内

五、与傅斯年争夺立法院副院长

六、力阻张群蝉联行政院长结果开罪了蒋介石

七、逼迫民盟解散:“文件的文字一个字也不许更动”

第十三章 国民党内战失败的替罪羔羊

一、插手美国总统选举却押错了宝

二、在战犯名单里陈立夫位列第八位

三、全力阻止居正组阁

四、一路惊险逃往台湾

五、陈诚公开说:我们不要政治垃圾再来到台湾

六、国民党显要下台以养鸡糊口惟陈立夫一人

第十四章 探索阐述孔孟传统文化

一、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邀请回台北定居

二、著《四书道贯》系统诠释孔孟思想

三、“文复会”副会长与孔孟学会会长

四、对以美国为样板的西方文明持严厉的批判立场

五、期盼中华文化复兴认为文化复兴的希望在大陆

六、一生著述可观真知与谬误并存

第十五章 台湾中医中药事业的守护神

一、从清末与民国时期全盘否定中医思潮说起

二、担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年

三、促进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

四、大力推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

第十六章 为海峡两岸统一大业鼓与呼

一、所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二、倡导“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

三、“护宪”失败认清李登辉“台独”本质

四、倡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反对“台独”

第十七章 和睦家庭生活及长寿之谜

一、美满家庭与夫妇相处之道

二、“立夫养生学”及字箴言

三、“蒋家天下陈家党”成为历史

四、魂归故乡指日可待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家世与求学之路

20世纪的中国,父子同为政坛核心人物的有孙中山、孙科父子,张作霖、张学良父子,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父子等好几对;兄弟同为政坛显赫人物的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三兄弟,而叔侄同为政坛核心风云人物的,则似乎莫过于陈其美与陈果夫、陈立夫叔侄……

一、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

陈立夫生于1900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父亲是陈其业,母亲是出身于吴兴名门的何文娥,据说何氏娘家比较新潮洋派。陈果夫回忆,小时候去外公家,处处都觉得新鲜,墙上挂着油画,柜子里挂着猎枪,还有一个很大的穿衣镜,可以照着全身上下。陈立夫在《回忆录》中也说,他母亲有兄弟各一位,大舅在上海丝厂任经理,陈立夫曾经参观过大舅的工厂,并从此对机器发生兴趣,陈立夫后来考入北洋大学,学习矿业也与这事有关系。陈立夫的二舅是经营盐业的。另外,何夫人还有一位妹妹,因为早年守寡的缘故,视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如同己出。何夫人是陈家长媳,为人胸襟豁达,而且很有见解,实际上充当了一家之主的角色,陈家的大小事务包括家中经济都由她掌管。陈其美是一位个性很强的人,却很听这位长嫂的话。 陈其业与何夫人的长子是陈果夫,生于1892年10月27日,比陈立夫大了近8岁。陈立夫的二哥早年夭折,大姐名祖孝,二姐名祖恭,陈立夫排行第五,名祖燕,字立夫,后以字行于世。陈立夫之后本来还有5位弟妹,但先后夭折或流产,成为陈家上下最痛心的一件事。

何夫人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陈立夫说,有一次家中有件东西掉到地上,陈立夫兄妹走过时没有马上捡起来,何氏夫人看在眼里,立即痛加责备道:“你们的眼睛在哪里,怎么见到不应该在地上的东西不把它捡起来。”何夫人总是告诫子女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任何事物不该任意放过。

由于陈立夫事实上是家中的幺儿,受到家中长辈的格外疼爱,长兄陈果夫早年已去外地读书,陈立夫留在家中受到继祖母、母亲、婶娘、姑母和姐姐等几位女性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爱护。何夫人操劳一生,在陈立夫10岁那年,因难产于1910年2月17日去世,陈立夫说,他母亲临终前说了这么一番话:“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我最担心的就是我这两个女儿,我死后就没有人能照顾她们了,她俩须得自爱自立;对于立夫,倒没什么可挂念的,因为他对人对事都将会应付和处理得很好,我很放心,相信他不会出差错的。”

奇怪的是,在何夫人去世前一天夜晚,出门在外的陈果夫忽然惊梦,知道事情不祥,立即从杭州动身往家里赶,终于与母亲见上了最后一面。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后来每每提及这件事,都认为这是母子心连心的心电感应。

在何夫人去世后,陈立夫的继祖母杨太夫人接管家务大权,把陈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小孩的管教宽严有方,陈立夫对这位继祖母既尊敬,又有几分畏惧。这位继祖母带了一个小女儿到陈家,不幸的是,在某一年过年的时候,这小女儿因肺病夭折了,这位继祖母自然悲痛异常,但按照中国古老的习俗,总认为在过年时哭哭啼啼是不吉祥的,于是.她强忍丧失爱女的巨大悲痛,强颜为欢。这位继祖母的坚强给陈家上下留下深刻的印象。

陈立夫的母亲去世后,陈其业又续弦娶了黄氏夫人,生子祖蒸、祖烈和女祖思。

陈立夫与兄长陈果夫在年龄上相差8岁,果夫总是以大人的态度对待幺弟,兄弟之间极少争吵,相处得非常和睦。到陈氏兄弟掌握国民党党务大权时,党务政务上的大事兄弟俩都要聚在一起讨论取得一致。陈果夫对国民党中央有什么建议,也必先征询弟弟的意见。陈立夫说,兄弟之间尽管有意见并不一致的时候,但都能相互尊重。陈立夫说,这是因为受了其父辈的影响,父辈兄弟三人相处得融洽和睦,从未发生过口角,这种优良的家风,为果夫、立夫以及陈氏家族的人延续下来,兄友弟恭,“悌”道长存,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二、从北洋大学到匹兹堡大学

陈立夫最早接受的自然是家教,特别是母亲的教育。陈立夫说,幼年时,每天晚饭后,他母亲何夫人常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述历史上伟人的故事,何夫人对中国的古书有一定的了解,常以孔盂仁恕之道来教育孩子。陈立夫在进私塾读书以前,就跟母亲学习了几百个字。7岁那年,陈立夫进入沈若臣先生的私塾读书,读《小学》《幼学》《四书》《五经》。陈立夫天资聪颖,记忆力尤其好,所学课文,基本上能做到过目不忘,让他背书,他都能流畅无误地背出来。这种强记的功夫,对于他后来从政执掌大权也有帮助。1948年,陈立夫以中央组织部长的身份参与主持“行宪国民大会”,选出的2000多名国民大会代表,陈立夫在见面时至少能叫出其中2/3的人的名字,这种好的记忆力一直保持到90岁仍不衰。

陈立夫就读的私塾共有学生三四十人,他的三叔陈其采和大哥陈果夫都在这所私塾读过书。

沈若臣先生教学认真,但也相当严厉,任何学生只要书没背好,手掌心就会被打手板。陈立夫因为记忆力好,免了许多板子。有一次,沈老师有事离开不在课堂,陈立夫做完作业就放在老师的讲台上,然后与同学开始嬉闹,这时沈老师突然回到了课堂,见此闹哄哄的情形,怒气冲天,大加责问,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所对,也没有人敢出声,陈立夫站出来承认了错误并承认是他带头闹的,沈先生见陈立夫诚实,敢于承认错误,就原谅了他,而将其他同学每人打5板手心(照例应打10板)以示惩罚。陈立夫的母亲从小就教导孩子要诚实,这一次陈立夫尝到了诚实的甜头和好处。不过,从政以后的陈立夫,在那如此激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是否还记得“诚实”二字,恐怕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这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第一枪,接着,革命党人在各省相继发动起义响应。陈立夫的二叔陈其美等也在上海宣布独立,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成为统管旧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最高军政负责人,这对湖州的陈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不久,就把湖州老家的家人及大哥一家接到了上海,不久,三弟陈其采一家也从北平搬到了上海,陈氏家族成了上海滩短暂的第一家庭。

陈立夫一家住在上海英租界跑马场附近的“马霍路”,市区的道路、洋楼、汽车,都给了从湖州小城来的陈立夫以深刻的印象。陈立夫说,英租界里英国人随意侮辱中国人的举动,更留给他极强烈和极恶劣的印象,尤其是印度巡捕,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中殴打中国人。更可恨的是在租界公园入口处,高挂着“狗与华人不得人内”的标牌,强烈地刺激着陈立夫幼小的心灵。他说,在上海的这段经历,成为促使他日后加入国民党,献身于国民革命工作的原因之一。担任上海都督的陈其美,军政事务异常繁重忙碌,但他还不时抽出时问与陈立夫等侄儿辈的孩子玩耍聊天,并给他们讲些有启发性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心和自立自强的志气。

到上海后,陈立夫进入湖州旅沪公学夜校就读,专门补习英文,与英语教师沈阶升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陈立夫后来崛起掌权后,沈阶升以师道之尊转而投到学生门下当私人秘书达十余年之久。在湖州旅沪公学补习英文数月后,陈立夫考进南洋路矿学堂,先读预备班,1913年正式开始在南洋路矿学堂的4年学习。他的数学、化学、物理成绩一直很优异,在校4年,有7个学期得到了奖状,4年学业,平均都在95分以上,数学成绩尤其优异,经常都是满分。4年中,陈立夫惟一一次缺课,是为参加长兄果夫的婚礼,请了两小时假,就因为这两个小时的假,使他失去了获得奖状的机会。否则,他就有可能期期获得奖状。

陈果夫的求学经历比陈立夫要复杂,他先后跟随三叔陈其采就读于湖南长沙的明德学堂、浙江旅宁公学中学预科班(相当于小学)、浙江陆军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在南京就读期间,陈果夫由二叔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陈果夫在陆军第四中学读了不到一年,就发生了武昌起义,他毅然弃学参加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陈果夫准备赴法国留学,但不幸病倒了,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确诊患了肺病。这样,不仅留学法国梦难圆,就连陆军第四中学的学业也无法继续。1912年9月,他正式退学,中断了学业。1913年陈果夫在二叔陈其美的安排下赴日本治病,期望一边治疗,一边为去美国或欧洲留学做准备。他在日本住了三个月,身体渐有起色,心里正暗自高兴,国内传来了宋教仁遇刺的噩耗,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准备以武力反抗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陈果夫应二叔之召回国参加“二次革命”。1916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收买的刺客刺杀身亡,陈家受到重大打击,家中经济状况更是一落千丈,虽然陈其采在上海银行界工作,但要负担兄弟三家的生计,显然也是很吃力。

1917年,陈立夫从南洋路矿学堂毕业,按照当时陈家的经济状况,已经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上学,三叔陈其采为他在京沪铁路找到了一个随车查票的工作,希望他立刻就业,分担家庭负担。陈立夫嘴上不好拒绝,脑子里却一门心思想升学。他四处打听大学的情形,后来知道天津的国立北洋大学每学期只收10块大洋的学费,并且免费供给课本和实验设备,陈立夫就向寄父借了两块钱,瞒着家人报名并参加了入学考试。当时上海有几百人报名,但只录取45人,录取名单公布后,陈立夫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去看榜,他只敢从榜尾看起,看了好久还没有他的名字,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却眼睛一亮,发现自己居然考中了第5名,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他立即把好消息告诉了寄父,寄父也为义子高兴。但不久,父亲陈其业却从湖州老家寄来一封信,严厉责备儿子不应当瞒着他向寄父借钱,陈立夫为此愧疚得流下了眼泪。陈立夫收到入学通知书,但为学费和到天津的旅费而发愁,三叔陈其采无能为力,闷不做声;兄长陈果夫虽然为弟弟考取大学而高兴,但也无能为力。疼子莫如父,最后是父亲成全了他的求学之志。陈立夫在其回忆录《成败之鉴》中记下了这感人的一幕:“我返回湖州,对于茫茫前途,正觉苦恼万分的时候,父亲却把我喊去,交给我二十五块大洋,并恳切地对我说:这些钱是我多年积蓄,也是我所仅可能给你的学费,从今以后,一切就要靠自己了。接过了钱,我不禁泫然而泣,一方面是感激父亲爱子之情,一方面又不禁忧虑着自己今后要如何克服困难。这二十五块大洋,实在无法维持一年的生活费用,幸好我自己有既定的目标,也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我相信终可以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难的。果然就在我整装准备经上海去天津入学之时,二婶母、四姨母和其他的少数至亲,都分别或多或少地给了我些钱,助我做入学费用,家兄也给了我十元,还鼓励我好好读书,专心求学,他会设法资助我,于是我除了归还寄父借款两元以及购买航海轮船票外,尚余不到四十元,我满怀感激与希望之心,坐上三等舱的甲板上,因为统舱位置,为最廉价。航向天津,不幸风浪甚大,浪水打上甲板,把行李都弄湿了,寒风刺骨,真是难受,但是不能挫我雄志,船到了天津,我就立刻报到入学,当时的大学制度,是要先读两年预科,然后才正式进入本系就读,我也念了预科之后,才读矿冶系的。”

北洋大学的前身是1895年创办的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它的创办人是当时的天津海关道、近代著名官僚买办资本家盛宣怀。

北洋大学自创办之日起,即以美国大学为模式,学校的一切设置,均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耶鲁大学为蓝本。学校所需的图书、标本、仪器、实验器材,都尽量从美国选购。仅西方杂志一项,自创办开始,就经常保持有100余种,且均为世界理工权威学术期刊。学校的第一任督办由盛宣怀担任,总教习为美国教育家丁家立(C.D.Tenney),学堂督办(校长)几经更迭,但丁家立连续任总教习达11年,在北洋大学堂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北洋大学有优秀的教师,出色的生源,使北洋大学的声名鹊起。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曾建议将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使北大以文法为主,北洋大学以工科为主。论教学水平,当时的北洋大学甚至比北京大学还高,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齐名,因此被人们称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大部分教师都是美国人,全用英语教学,中国教授也讲英文,只有极少数预科课程才用中文。陈立夫的英文基础并不太好,但他天资聪颖,经过努力,英文很快跟了上来。当时陈立夫最牵挂的还是吃饭问题。陈果夫每月给弟弟邮寄6元,陈立夫用4元作伙食费用,其余2元做零用,真正是捉襟见肘,有时陈果夫的钱迟来几天,陈立夫就只有挨饿了。当时北洋大学的伙食是分开办理的,有以米饭为主的南方伙,有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伙,后者因为要便宜2元,陈立夫这个历来以米饭为主的南方人不得不加入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伙食团。两年后,陈立夫被推举为北方伙食团的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督导膳食卫生及记账,他很尽职地做好这件事,同时不必因缴不出伙食费而挨饿了。陈立夫进入北洋大学的头两年,因为旅费无着落,暑假都留在学校自修。

两年后,陈果夫在上海担任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与蒋介石、张静江等合伙,获利甚多,寄给弟弟的学费也多了起来,陈立夫经济拮据的状况解除了,暑假也可以返乡探亲了。回到湖州后,湖州的沈田莘是陈其业的学生,他们家有一个义庄,拥有沈氏田产数千亩之多,但无一张详细地图,沈田莘知道陈立夫是学工程的,请陈立夫为沈氏义庄测量,陈立夫与同班同学叶秀峰用了一个半暑假做测量,半个暑假画图,圆满地完成了这件工作,获得了一笔丰厚的酬金。

北洋大学的教学十分严格,升级考试主课有一门补考不及格就要留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考试不及格而留级,甚至退学。陈立夫所在的那一届班次,原本有45名新生,到毕业时只剩下土木16人,矿冶15人,一共31人。中途不是因病退学,就是成绩不及格而退学,几乎有1/3的新生不得不终止学业。陈立夫为了完成学业,不得不加强努力提高自己最弱的一门课程——英文。北洋大学还有一项规定,就是成绩优秀、各科成绩平均在85分以上的,可以享受减免学费的优待。陈立夫成绩不错,连续好几个学期都得到了奖励,也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

陈立夫进入北洋大学的第三年,即1919年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运动首先爆发于首都北京,作为首都后院的天津随之响应,作为天津最高学府的北洋大学表现尤为突出。5月6日,北洋大学学生会以北洋大学全体学生的名义,致电北京大学转各学校,称北京学生“惩贼有勇,极表赞同,以后共同进行”。同一天,以孙越崎为会长的北洋大学学生会分别致电北京政府大总统和国务院以及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的代表唐绍仪、朱启钤等,请求释放被捕学生。与此同时,天津市大、中学校的学生会代表孙越崎(北洋大学)、谌志笃(河北高等工业学校)、沙主培(天津美术专科学校)、马骏(南开中学)等9名代表秘密集会,决定天津市大中学校一律罢课声援北京学生。5月23日,以北洋大学为首的天津15所大中学校约1万多名学生全体罢课。25日,以天津女校学生为主体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成立,选出刘清扬、李毅韬为正副会长,郭隆真、张若名、邓颖超为评议委员,邓颖超还担任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21岁的周恩来此时已从日本归国,准备进入刚创办的南开学校大学部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从东北赶回天津,参与

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

天津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茶开展,陈立夫也没有置身事外。陈立夫在《成败之鉴》一书中说,他在运动期间,负责北洋大学日刊的出版与发行,有时还要出外采访重要新闻,只参加了几次示威和请愿游行。

说到陈立夫与北洋大学,还有一段故事不能不提。1937年天津沦陷后,国立北洋大学西迁,与其他学校合并组织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陈立夫任教育部长时又将国立北洋大学归并分组西北院校,国立北洋大学消失了。1943年,吴稚晖、王宠惠、王正廷、叶秀峰、李书田、曾养甫、孙越崎、钱永铭、吴承明等北洋大学的历届校友81人联名呈请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大学。

1943年3月23日,陈立夫以教育部长身份提出恢复国立北洋大学办法,即将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改称国立北洋工学院,自1943年1月起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校址暂设浙江泰顺,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学系、机电工程学系、应用化学系共3个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北迁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

……

陈立夫大传(2-2)

陈立夫大传(2-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