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数学:七巧板、九连环和化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普及版)
分類: 图书,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 ,
作者: 吴鹤龄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235000版次: 1页数: 237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302184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你知道吗,在千姿百态的七巧板、千变万化的九连环、不可思议的华容道这三大蜚声世界的中国古典智力游戏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本书为你娓娓道来,尽揭其中奥妙。
数学的好玩之处,并不限于数学游戏。数学中有些极具实用意义的内容,包含了深刻的奥妙,发人深思,使人惊讶。
就《好玩的数学》丛书而言,不同的读者也会从其中得到不同的乐趣和益处。可以当做休闲娱乐小品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俗事烦恼;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对于数学修养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数学研究工作者,也会开卷有益。本书是《好玩的数学》丛书中的一册,介绍蜚声世界的我国三大古典智力游戏,即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蜚声世界的我国三大古典智力游戏,即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对这三个游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详尽的叙述和考证,重点讨论其中的数学问题,如七巧板能构成多少凸多边形,九连环状态与格雷码的对应,解华容道的网络图等。本书题材广泛,材料丰富、翔实,文笔流畅,内容生动、有趣、有益,读来引人入胜。
本书适于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阅读。
作者简介
吴鹤龄,北理工大学教授。
上海市金山区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留校任教直至1998年退休。有著、译10余部,其中《数据库系统导论(卷Ⅱ)》被许多大学用作研究生教材;《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获原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IEEE计算机先驱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发明史》被中央教育台“大学书苑”栏目、《中国大学教学》杂志、《科技新书目》报等多家媒体推介,被认为是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佳作;译作《囚徒的困境——冯诺伊曼、博弈论和原子弹之谜》在海峡两岸的科普著作评奖中均获奖。有多项研究成果获部和解放军的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用于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场。
目录
编者的话
第一版总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部分 千姿百态七巧板
1 七巧板简史
1.1 宋黄伯思的燕几图
1.2 明严澄的“蝶翅几”
1.3 七巧板的问世
1.4 童叶庚的益智图
2 七巧板的制作
2.1 基于一个正方形底板制作七巧板
2.2 基于两个正方形底板制作七巧板
2.3 七巧板无穷奥妙的数学基础
3 七巧板数学
3.1 七巧板能构成多少凸多边形
3.2 对13个凸多边形的讨论
3.3 七巧板能构成多少五边形
3.4 七巧图的边数
3.5 七巧图扩展成凸多边形的面积
3.6 孪生七巧图
3.7 七巧图中的空洞
3.8 七巧板的几何变换
3.9 七巧板悖论
4 七巧板游戏
4.1 单人拼图造型
4.2 七巧图变换
4.3 增减正规七巧图边数游戏
4.4 “SlidingTangram”游戏
5 七巧板妙用
5.1 七巧板用于演示数学定理
5.2 七巧板用于幼儿教育
5.3 七巧板用于智力测验
5.4 七巧板用于商业活动
5.5 七巧板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
5.6 七巧板为北京申奥成功出力
6 外国七巧板
6.1 阿基米德的“小盒子”
6.2 日本的七巧板
6.3 德国的“多巧板”
6.4 萨姆洛伊德和杜德尼对七巧板的贡献
7 七巧板从平面到立体
7.1 立体七巧板的起源
7.2 立体七巧板中的数学
7.3 立体六巧板及其他
第二部分 九连环和华容道
8 千变万化九连环
8.1 九连环简史
8.2 九连环的组成与结构
8.3 九连环的基本操作
8.4 九连环的解法
8.5 对九连环解法的分析
8.6 九连环与格雷码
8.7 千变万化的九连环
8.8 九连环的应用
9 不可思议的华容道
9.1 华容道游戏的来历之谜
9.2 掌握华容道游戏的规律
9.3 华容道典型布局——横刀立马解法详析
9.4 华容道的开局式
9.5 解华容道的网络图
9.6 华容道在国外
9.7 国外的“华容道”
附录一 七巧图参考拼法
附录二 一横类华容道的网络图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1七巧板简史
由于古代文献中缺乏必要的记载,因此,七巧板是我们的哪位老祖宗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已不可考。在笔者见到的资料中,只有坂垠严夫的《世界益智发明精选》(汉译本由台北故乡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89)明确说它是1800年发明的,但没有给出依据。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七巧板的来历有如下一段简短的介绍:
“七巧板由宋代的燕(宴)几图演变而来。黄伯思撰《燕几图》。明代严澄著《蝶几谱》将方形案几改为三角形,用13张三角形的案几合为蝶翅形,称为蝶翅几,也可拼出各种图形。清初始有七巧板。嘉庆(1796~1820)养拙居士著《七巧图》刊行,使之流传。”
由党海政主编的《休闲娱乐百科全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支持了上述七巧板由燕几图发展而来的说法。看来,在没有考古新发现之前,我们只能接受专家们的这一观点。那么,什么是燕几图呢?
1.1宋黄伯思的燕几图
古时“燕”、“宴”相通,因此所谓“燕几”也就是“宴几”,即宴请宾客的案几,创始人是黄伯思。在邓广铭、程应缪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中,对黄伯思有如下介绍:
“黄伯思(1079~1118)邵武(今属福建)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又号云林子。元符进士。历通州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有吏干。天资敏悟,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古器款识,均能辨认是非,遂以古文名家。曾纠正王著所辑之续正法帖,成《刊误》二卷。各体书法,皆至妙绝。片纸只字,为人所宝。迁校书郎,又迁秘书郎,得睹册府藏书,学问大进,著有《东观余论》、《法帖刊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