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译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战国〕庄周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43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6695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和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诸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节选了《庄子》中的二十篇,其中内篇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和外篇中的《秋水》最能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追求“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认为“道”形成万物,又是万物的归宿;尊尚“知天安命”、“安时处顺”的养生之道;主张“法天归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内容简介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共52篇。经过秦朝焚书坑儒的浩劫,到晋代郭象注《庄子》时,只剩下33篇,即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较为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篇和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杂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老庄的道家学派,与其他各家的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尤其表现为与儒家思想的尖锐对立。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书中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与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庄子》一书,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也是精华与糟粕共存,但庄子思想作为一种系统完整的体系,其精华与糟粕又是杂糅在一起的。下面只就《庄子》哲学思想做一简单概括,以便读者能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一、庄子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常人之所以不能实现自由,达不到逍遥游,是因为有包袱、有依赖、有追求,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想达到思想的绝对自由,应放任其性,摆脱束缚,要抛弃大小、荣辱、生死等差别,做到“无己”、“无功”、“无名”,这样才能做到逍遥自在,达到“至人”所处的随心所欲的精神境界。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能不受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同时也不能脱离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而生活,所以,庄子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是不可能达到的。
二、庄子认为“道”形成万物,又是万物的归宿。庄子所认为的道,又称“真君”或“真宰”,是他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非物质、客观存在的,甚至产生物质,最终万物又归结为道。庄子认为:道是客观万物和人的内心的主宰。生与死、祸与福、物与影、梦与觉、是与非等各种现象,表面看来是各不相同的,但本体上是一致的,都是道的物化现象。故圣人在认识上取消了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任之自然、随之变化。天地和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标准难以寻求。这其中虽包含了庄子“不避是非”、“逃之穿虚”的避世思想,也体现了庄子相对主义中辩证的因素。
三、庄子尊尚一种知天安命、安时处顺的养生之道。养生要做到“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亦即顺从自然,就可以保全身体,保持本性,可以奉养父母,安享天年。同时,养生不必介意形体上的缺陷,而养生主要是使精神上得到自由。养生主要是养神而不是养形。一切现象,都是道的物化,是暂存的,终会消失,而道却是永存的。所以养生要养神,养神主要是修道。
四、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的思想。这对后世“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它与后世“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却有很大的不同。庄子的此种主张含有: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反对人为约束,恢复自然本性的思想;向往“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思想。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做过漆园吏,虽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的精神自由。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强调事物的白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唐时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像《逍遥游》、《秋水》等都是《庄子》中的名篇。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胜箧
秋水
至乐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徐无鬼
外物
寓言
列御寇
天下
历年考题
书摘插图
逍遥游——展现“无用”的自由境界
《逍逼游》作为《庄子》的首篇,集中地体现了庄子诡谲的语言风格。超凡的想象力和缜密的思辨力。郭象注日:“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南华真经注疏》〕。人要有开阔的视野,而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小”利益;超出功名利禄的诱惑,才能逍遥于天地之间。因此,庄子所追求的自由也是精神的自由。那么,如何在充满局限的现实环境中有足够的条件去实现精神的自由呢?庄子认为。转换自己的视角,突破常规的思维,发现和利用事物的“有用”性是通往精神自由的途径之一。《逍遥游》提出的这一问题贯穿了《庄子》全书,吸引了无数人上下求索。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深刻的哲理隐藏其间,生动有趣又耐人寻味。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书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注释
①北冥:北海。“冥”通“溟”。②鲲:传说中的大鱼。③鹏:传说中的大鸟。④怒:奋发貌。⑤垂:垂挂,或通“陲”,即边际。⑥海运:海水中的自然运动。运,转。
译文
北海有一种鱼,名字叫鲲。鲲很大,大到不知它有几千里。鲲变成一种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同样大到不知道有几千里。当鹏奋起飞翔的时候,它的翅膀好像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在海动风起的时候便迁徙到南海那里。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