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造能力训练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学习方法,思维训练,
作者: 陶学忠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98版次: 2页数: 258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76927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属创新创造教育教材,在现代优秀学习理论指导下,经过各院校反复教学实践,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使用外,同时也很适用于各企事来单位干部职工培训使用。
内容简介
创新创造能力训练是一门新课程,从发展趋势来看又是职业教育各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编写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训练型教材。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这门课程不应只讲授知识,而重在通过训练培养能力,是训练型教材。实践证明,实施创新创造能力培育,训练比讲授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师爱教,学生乐学。
二、注重创新创造能力培育。本书力求将创新创造的理论、方法及技能通过训练转化成学习者的创新创造能力。各章学习训练内容多以建构主义等先进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要素,设计训练课题,营造启发式、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进行创新创造能力训练。训练题的设计注意将课堂训练、工作实践和日常锻炼结合起来,培育创造创新能力。
三、强调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内容和训练题的设计,注重了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先进文化的营建。
四、注重创新人格的培育。增强创新个性品质是一个人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对创新个性品质的训练,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利促进创新能力全面培育和养成。
五、教材和练习薄合一。在训练题后留有一定“思写处”。
目录
第一章认识创新创造
第一节创造与创新的概念
思考与讨论
第二节创新的特征
思考与讨论
第三节创新型国家
思考与讨论
第四节国家创新体系
思考与讨论
第五节企业的创新机制
思考与讨论
第六节创造创新能力
思考题
第七节影响创造创新能力提高的障碍
训练1-1:克服思维习惯障碍训练
训练1-2:自信心训练
第八节开发创造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训练1-3:创新能力测试
第二章创新思维训练
第一节右脑开发
测试2-1:思维方式测试
训练2-1:右脑开发训练
第二节发散思维
训练2-2:发散思维训练
第三节收敛思维
训练2-3:收敛思维训练
第四节变通思维
训练2-4:变通思维训练
第五节越障思维
训练2-5:越障思维训练
第六节逆向思维
训练2-6:逆向思维训练
第七节形象思维
训练2-7:形象思维训练
第八节联想思维
训练2-8:联想思维训练
第九节多维思维
训练2-9:多维思维训练
第十节超前思维
训练2-10:超前思维训练
第十一节综合思维
训练2-11:综合思维训练
第十二节变异思维
训练2-12:变异思维训练
第三章创造技法训练
第一节希望点列举法
训练3-1:希望点列举法训练
第二节开孔拉槽法
训练3-2:开孔拉槽法训练
第三节组合法
训练3-3:组合法训练
第四节分解法
训练3-4:分解法训练
第五节换元法
训练3-5:换元法训练
……
第四章团队创新的创造训练
第五章创新技能训练
第六章创新创造人格培育
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一章认识创新创造
第一节创造与创新的概念
创造与创新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者关系Et益紧密,往往通用。搞清创造与创新的涵义及其关系,有利于我们开发培育创造创新能力。
一、发现与发明
发现是对客观规律、事物的首先正确认知。发现的结果原本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后来才被发现者正确认识。比如物质的本质、现象、运动规律等,不管你是否发现,它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后来你首先认识到了,就是发现。
发明属于在某领域中新创造的科技成果。通常指人们做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这种成果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方法等,其特征是这些物品或方法在发明前是不存在的。技术研究领域中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多属发明。发明注重首创性,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发现是认识世界,发明是改造世界。发现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问题,主要属于非物质形态财富;发明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有什么用”等问题,主要是知识的物化,体现在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二、创造与创新
创造就是做出前所未有的新事情。创造包括创造活动和创造成果。因此,进一步说,创造是借助有灵感激发的高智能劳动,产生新社会价值的活动及其成果。这个成果是指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创新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不同情况下,常有不同的含义。最早将创新与创造以独特的含义严格区分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他的有关创新的理论对后人影响很大。其主要理论观点有:
1.循环流转。假定经济生活中有一种“循环流转”的状态,生产过程周而复始,没有创新,没有变动。这时,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没有资本利息,也没有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