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谓漫谈--文史知识文库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袁庭栋 编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94-6-1字数:版次: 1页数: 19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1153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午文化的各个方面。
目录
导言——学习古代文化必须了解古人称谓
“姓”与“氏”
“名”与“字”
自称与称人
亲属称谓
一 祖辈
二 曾祖辈
三 高祖辈
四 父母
五 与父亲相关亲属
六 与母亲相关亲属
七 考妣
八 夫妻
九 与丈夫相关亲属
十 与妻子相关亲属
十一 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十二 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十三 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尊称
一 “父”及其相关称谓
二 “公”及其相关称谓
三 “子”及其相关称谓
四 “先生”及其相关称谓
五 “大人”与“丈 人”
六 “足下”及其相关称谓
七 “君”及其相关称谓
八 “长者”
九 “官”及“官人”
官称与地望称
一 官称
二 地望称
讳称
谦称
一 “鄙”、“贱”之类
二 “臣”、“仆”之类
三 “愚”、“蒙”之类
四 “不穀”之类
五 “小人”之类
六“学生”之类
七 “某”
八 “走”之类
谥号
庙号、尊号与年号
一 庙号
二 尊号
三 作为称谓使用的年号
帝王的专门称谓
一 “王”、“后”之类
二 “皇帝”之类
三 “君”、“主”之类
四 “官”、“家”之类
五 “尊”、“上”之类
六 代称 七自称
别号、室名与诨号
一 别号
二 室名
三 诨号
古代妇女称谓
书摘插图
“姓”与“氏"
姓名是人的诸多称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称谓。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用以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识别符号。古人的姓与名及其使用,远比今人复杂,我们讨论古人称谓就从“姓”开始。
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这就是“姓”。甲骨文中的“姓”字从女从生会意,表示“女所生”,同一个老祖母所生的后代,就是同姓。汉代仍很明确这一点,所以《白虎通义姓名》说:“姓者,生也。”《说文》说:“姓,人所生也。”正因为不同的姓就表示着是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古文献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都是从“女”的,如《通志氏族略序》所说:“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赢、姒、妫、姑、坛、婤、缪之类是也。”
我们的祖先所以将自己的姓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绝不能混淆,是因为姓的区别在当时具有明显的社会作用,这就是明血缘、别婚姻。正如《白虎通义姓名》所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别婚烟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从实践中总结出近亲不宜通婚的优生学的道理,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四》载:“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利用“同姓不婚”这一优生学原理来保证后代的正常繁衍,在古代是长期严格执行的。只是有两点必须了解:1.东周时期,同姓不婚的原则有时被王侯贵族所打破,那是为了政治联烟的需要,在数国王侯同姓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