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附光盘)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作者: 胡大一,于欣主编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129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94589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及时反映了近年医学各学科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文字资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光盘进行展示,是我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临床肿瘤学》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心血管病生理与神经系统、谵妄的治疗与研究进展等内容。
目录
期盼医学回归——关注躯体与心理,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
心脏心理学——潜伏在你身边的学科
第一篇 心血管病生理与神经系统
1.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2.应激与高血压病研究近况
3.应激与冠心病
4.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反应
5.综合医院医师处理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篇 心内科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其处理
1.心内科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及处理
2.心内科的焦虑性障碍
3.谵妄的治疗与研究进民
4.疑病性神经症
5.分离性障碍研究进展
6.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进展
第三篇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1.心血管疾病中的焦虑
2.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
3.高血压与心理障碍的共病问题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发焦虑和抑郁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5.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射频消融术与心理障碍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抑郁和焦虑研究近况
7.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
8.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精神一心理评估研究进展
9.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处理原则
书摘插图
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1999年美国纽约Rozanski教授提出,焦虑、抑郁、某些行为特征、社会孤立以及慢性生活应激等5种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持久紧张的高负荷工作和生活节奏以及A型和D型行为等,激活交感和内分泌机制以及血小板活性等机制,可促发冠状动脉(简称: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其促发作用的后果绝不亚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减退等传统的危险因素。2005年,Rozanski等明确提出行为心脏病学(behavioral cardiology),心内科医师应通过早期发现致病的心理行为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阻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Kanwischer等报道286例恶性心律失常经多次复苏成功的病例,恶性心律失常由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扭转型室速与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构成,事后追问病史,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理行为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在发病前大都由强烈的负性情绪促发,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较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多数与负性情绪的强烈程度一致;心内科医师如能通过检测,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这对于减少甚至阻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必要和有效的。Creigbton对l4例心源性猝死(SCD)患者进行尸检,并未发现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对编码为心律失常的基因区域进行直接测序时,鉴定出1个异常的基因突变,此基因由Ryanodine受体Ⅱ型(RvR2)突变为R414c、R2401L和F2331S。作者认为是由于与心律失常相关联的RyR2基因发生了成簇的基因突变,促发儿茶酚胺激发多形性室速,并演变为室颤以及SCD。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
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的心理行为因素称为心理应激,可分成7个等级:1级,表现为不高兴;2级,出现烦躁和忙乱;3级,发生轻度争吵;4级,中度争吵,音量提高;5级,大声争吵,紧握拳头;6级,极度愤怒,拍桌子,几乎失控;7级,狂怒,完全失控,乱扔东西,伤害自己或他人。13级就成为有害的心理应激,≥5级的激怒就可能促发SCD。Reich分析了25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前24 h的情绪改变,愤怒达到5级以上的17例,其余为悲痛、激动、噩梦、惊恐发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