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图录
分類: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徐刚毅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版次: 1页数: 328印刷时间:开本: 20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6942543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有了一点年纪,记性便渐渐地衰退,许多经历过的事情开始变得不甚了然,有时甚至连曾经动人心魂而又铭心刻骨的东西,也会淡忘。一个人是这样,一座城市,一个民族又何曾不是如此。随着岁月的远去,人们的记忆都会退化,直至完全消失,除非有人能够将这种记忆赶快记录!
人们对于苏州悠久的历史,总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2500多年前的春秋吴国建立了这座城池;1500年前的六朝兴建了许多寺观;1000多年前的唐代“水陆相邻,河街并行”的水城双棋盘格局已经蔚然形成;500年前的苏州则开启了它最为辉煌的明清时代。然而,对于最近这100多年来的苏州岁月,人们又了解了多少?
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人们对于近现代苏州社会的认识,在这种氛围里,只要一提起从前,似乎总是暗无天日,地主、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民不聊生;一提起新中国建立之后,似乎也总是阳光明媚,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其实,对于历史,人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概念化的理论说教,而更需要鲜活的人生细节感受,因为细节构成了生活,生活才积淀成为历史,而概念,不过是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而编造出来的政治宣传,也许它很有道理,也许它也很片面。
照片可以作证,即便是在苏州,人们也能看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其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经开始,是日本人的入侵,摧毁了中国现代化的积累;照片可以作证,即便是在苏州,人们也能看到: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我们的富民强国之梦,走了那么长的一段弯路,直到1978年才完全醒悟,开始更张改弦。
不同经历的人们,对于历史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不能苛求天下的学问都是一个版本,历史学也同样如此,因为这世界本来就丰富多彩。
十多年来收集苏州老照片,除了古城山水和街巷景物之外,还有许多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的镜头,一张一张跃入眼帘,就仿佛在检阅历史,庄严肃穆之中,心在起伏激荡!那是无数寻常百姓不寻常的人生体验,也是近现代苏州坎坷曲折、催人泪下的一段历程。这些照片所反映的许多事情,并不完全为今天的人们所明白,然而照片告诉我们:它们都是事实。
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希望这些残存的画面,能够让人的心灵,产生一点颤动……
目录
序
目录
清朝末年1911年以前
清朝官员视察东吴大学堂
东吴第一幢校舍林堂兴建 早期的医院 洋气十足的古城
兰陵女校
最早的蒙养院 官民合作兴办学堂
最早的医科毕业生 最早收治精神病人的福音医院 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
园林里的清朝官员 设立日本领事馆
江苏巡抚端方为留学生送行
最早的翻译人才 铸造钱币的铜元局
修筑沪宁铁路 苏经丝厂
苏纶纱厂
第一条马路
南社成立 游览南洋劝业会
民国初期
1912年-1937年7月
中国同盟会苏支部
张冀牖与乐益女中 汪伯乐
国共合作 教育会活动
第一次医学人体解剖“五四”运动在苏州
“五卅”运动在苏州 与军阀齐燮元周旋
外国人游园林 欢迎北伐军
苏州总商会 张一摩与苏州郡绅
商团武装成立
沈寿作品获万国博览会奖 丝织业振兴
缫丝业凋零 机械业薄弱
童工血泪
赈济贫民 华洋义赈会
女子教养所 “王三太太”
东吴大学 东吴维格堂奠基 更生医院
童子军
农会组织 苏州总商会国庆纪念
同业公会 苏州市政筹备处
平门重辟与梅村桥兴建 京沪铁路
兴建大公园 公园喷水池
苏州、大光明电影院 正山门拓建商楼
观前商业老街 西中市老街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的苏州 士兵演练
杨林口激战
城墙战壕 战事采访 后方服务团
女子义勇军 全国支持抗战
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美国援华飞行员牺牲第一人 萧特追悼会
商业监督
新生活运动
“安内攘外”政策
“七君子”事件
国产牛痘疫苗第一人 齐心合力建寺庙
前清遗老
商会活动 苏纶纱厂职工合影
观前街
石路
抗战沦陷1937年7月-1945年8月
白茆口日军登陆 太仓陷落
梅李镇遭劫 常熟陷落
日军炮击昆山 昆山陷落
日机轰炸苏州
日军进攻苏州
苏州沦陷
日军平门入城式 日军在护龙街上
战俘收容所 日军北寺内杀俘
日军刺杀中国人
夜幕下的石路
阊门岗哨 抗日标语 伪巡警搜身
沧浪亭里的魔影 日军在寒山寺
日军传送寒山寺钟声
金门城下 沦陷时期的观前街
驻苏侵华日军部队 日军在瑞光塔下 日本领事馆升旗
掠夺民船 侵略者蹂躏江南 日寇横行太湖上
侵略者下场
日军文庙祭孔 护城河畔 日军城头巡逻
日军强占古建筑 强占寺庙
强迫学日语 日军士兵与中国老百姓
日本人控制雷允上 国货商场被占
“清乡” 伪江苏省会警察局 伪警察指挥交通
……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1949年4月
新中国初期1949年4月-1957年
大跃进年代1958年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9年-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附“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