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1994年合订本)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钢琴,
作者: 周广仁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字数:版次:页数: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71006984007包装: 精装目录
中国音乐家
探中华之乐求民族之风——黎英海先生访谈录
名家与名曲
谈钢琴独奏《鱼美人》选曲
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
人生道路坎坷艺术成就卓著——周广仁先生70寿辰感言
从一张米凯兰杰利的唱片说起
伟大的英国女钢琴家赫斯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
教学探讨
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问题
钢琴家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
高师钢琴专业考生分析与建议
普及性钢琴教学体会点滴
学琴指南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十一)——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三)
引导琴童学好钢琴
浅谈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乐坛评论
广采博收自然天成——论杨峻先生关于钢琴演奏者的修养
有感于卞萌钢琴音乐会之后
学琴自于真诚的追求——写在北京青年宫首届中老年钢琴大赛之后
记’98广东省少年儿童珠江钢琴比赛
考级漫议
关于钢琴考级的5点建议
书谱评介
钢琴伴奏艺术的成功之作——《钢琴伴奏艺术纵横评介
学琴感悟
焕发第二青春
大钢琴家其人其乐
家长谈琴
女儿钢琴
专家答疑
答读者们
知识点滴
Piano传人我国为何叫“钢琴”
九八乐讯
征订启事
《钢琴艺术》特约经销店
法国国立音乐学院人学考试首次采用中国钢琴曲
音乐漫画
四手联弹
登攀
书摘插图
中国音乐家
探中华之乐求民族之风——黎英海先生访谈录
苏:在您的钢琴曲创作中,数较明确的想法?《中国民歌钢琴小曲50首》和根据古曲改编的《夕阳箫鼓》及《阳关三叠》为影响较大者,尤其是《夕阳箫鼓》流传甚为广泛,可以说是中国钢琴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因疏于学习交流,我对您的其他作品知之甚少,所以可否请您先把您的钢琴曲创作情况总的介绍一下?
黎:多年来,我的主要工作是教书,以教作曲技法课为主,其次是搞一些理论研究,同时兼搞音乐创作。除了你刚才提及的作品外,数年间我还有一部分钢琴曲发表,如:组曲《杂技速写》、《记住祖母的话》;幼儿钢琴组曲《动物园》等。有些在钢琴考级曲目中可看到。但总的说来,我的钢琴曲创作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苏:但这些“不多”的钢琴曲,无论在您个人的创作中还是在中国钢琴曲库中都占有一定位置。在学习作曲的过程中,您对音乐语言尤其是多声部写法上是否有
黎:在学生时代,我的第一个钢琴曲是《回旋曲》,但风格上很像肖邦。因为学的是西洋传统的那套体系,所以创作始初,一写就很像人家的东西,想摆脱很不容易。像德彪西、拉威尔、巴托克这些人虽然与我们较为接近,他们的作品风格我们也很喜欢,但我们自己写的东西不能像他们,可想突破又很难,所以我内心很是困惑和苦恼。实际上,在学习作曲的过程中,我就深切地感到,想在创作上有所作为,就应该走自己的路。
苏:所以您就潜心学习、研究民族音乐,从中汲取营养,力图有所突破。
黎:在当学生时,我就开始接触民歌,并把它们改编成钢琴小曲,我是想通过改编来学习中国自己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真正掌握其风格。中国虽然有一点多声部的音乐,但多声部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借鉴外来为主。虽然我们从西方音乐中学到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东西,但其技法对中国音乐不能完全适用。所以我从当学生起至今的几十年间,都在探索中国民族风格的多声部写法,而且这种探索一直体现在我的创作、研究和教学之中。我教的课程是和声学,但我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在教多声部写作,它包括和声配置与织体写法两个方面,在实践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的课实际上是多声部写作课。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以民歌为材料(但不加以发展),为民歌配和声,重在探讨怎样将多声部写法与民歌结合得更好。为了给学生示范,我编配了大量民歌钢琴小曲。后来钢琴专业的老师们听了后,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建议将它们作为钢琴课的补充教材。所以我从中整理出一部分,编成了《中国民歌钢琴小曲50首》,由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些民歌钢琴曲体现着当时我在多声部写法民族化方面的一些学习、探索和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