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锚式悬索桥理论与应用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公路运输,
作者: 胡建华著
出 版 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328000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40731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自锚式悬索桥的典型实例,系统论述了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内容包括:自锚式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结构组成与设计方法;静动力计算理论及分析;抗风及抗震设计;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施工及施工控制技术。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桥梁工程专业师生阅读,亦可供从事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与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
第二节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自锚式悬索桥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设计
第一节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组成
第二节 自锚式悬索桥概念设计
第三节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设计
第四节 双塔自锚式悬索桥示例
第五节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示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自锚式悬索桥静力理论与分析
第一节 计算理论
第二节 两节点空间索单元
第三节 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
第四节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第五节 结构参数对自锚式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
第六节 自锚式悬索桥稳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及抗风抗震
第一节 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
第二节 自锚式悬索桥抗风设计
第三节 自锚式悬索桥抗震减震设计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自锚式悬索桥结构模型试验
第一节 全桥模型试验
第二节 钢箱梁局部稳定模型试验
第三节 吊索锚箱模型试验
第四节 加劲梁钢一混凝土结合段试验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与施工控制
第一节 钢箱梁顶推架设施工工艺
第二节 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架设
第三节 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一、自锚式悬索桥的兴起
19世纪后半叶,奥地利工程师约瑟夫•朗金(JosefLanger)和美国工程师查理斯•本德(Charles Bender)分别独立地构思出自锚式悬索桥的造型。约瑟夫•朗金首先在1859年提出了这种桥型的构思,查理斯•本德于1867年就自锚式悬索桥申请并获得了专利。他们在进行悬索桥设计时,都没有采用连续主缆,而是将主缆分别锚固在桥梁主跨跨中位置和边跨加劲梁两端。约瑟夫•朗金于1870年为弗朗兹一尤瑟夫(Frana-Joseph)铁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跨度22.8m的自锚式悬索桥wrsowieer桥,而查理斯•本德则从没有建造过这种桥梁。尽管他们关于自锚式悬索桥的构思是最早的,但对后来的桥梁设计并没有直接的影响。真正意义的自锚式悬索桥是在20世纪初的德国兴起并发展的。
1915年,德国工程师在科隆的莱茵河上建造了第一座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即科隆一迪兹(Cologne—Deutz)桥,主跨184.5m,桥塔为拱门造型,且铰支在承台上,见图1-2。该桥在进行桥型方案选择时,从桥梁美学的角度考虑选择了悬索桥方案,因为担心地质条件不允许修建巨大的铺碇.创造性地采用了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该桥的施工过程足先在临时木支架上铺设钢梁,然后架设主缆。主缆是由一节节的眼杆组成的链条,因此很容易锚固到加劲梁上。加劲梁在桥塔与跨中处设置施工临时铰,可以消除恒载产生的弯矩,成桥后用钢板铆接成连续梁。临时铰的设置起到了简化受力分析的作用,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科隆一迪兹桥在1945年被毁,而原来桥台上的钢箱梁仍保存至今。世界各国的桥梁工程师普遍认为科隆一迪兹桥主缆采用的眼杆链式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创新,10年后美国工程师又利用这种眼杆结构实现了自锚式悬索桥的悬臂施工法。科隆一迪兹桥的建造促成了自锚式悬索桥的兴起。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跨越阿勒格尼河的3座自锚式悬索桥、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亚历山大一世桥以及日本东京清州桥都效仿了科隆一迪兹桥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