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手册(第2版)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畜牧、狩猎、蚕、蜂,
作者: 孙国强,李金林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388000版次: 2页数: 488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716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养牛手册》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谢意。近年来国内外养牛业同其他养殖业一样发展迅速,第1版的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养牛生产,鉴于此,我们在《养牛手册》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经过修订后,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牛的生物学特性、牛的品种、牛的体形外貌鉴定、牛的繁殖、动物营养基础、牛的消化生理与瘤胃发酵调控、牛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牛的日粮配制技术、牛的生产能力及其评定、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牛群保健、牛场的建设及附录。
本书系统地论述科学养牛理论,介绍现代养牛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的成功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教学、生产和科研等方面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牛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牛的一般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理指标
第二节牛的行为特性
第三节牛对环境的适应性
第二章牛的品种
第一节奶牛品种
第二节肉牛品种
第三节乳肉兼用牛品种
第四节中国黄牛品种及其改良
第三章牛的体形外貌鉴定
第一节体形外貌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牛体各部位形态及要求
第三节不同用途牛的体形与外貌特点
第四节奶牛评分鉴定和测量鉴定
第五节牛的体形线性评定方法
第六节奶牛的年龄鉴别
第四章牛的繁殖
第一节牛的生殖生理
第二节牛的繁殖技术
第三节提高牛繁殖率的措施
第五章动物营养基础
第一节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第二节牛的营养需要
第六章牛的消化生理与瘤胃发酵调控
第一节牛消化道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牛的消化特点
第三节牛的瘤胃消化
第四节牛瘤胃发酵调控
第七章牛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节饲料的分类
第二节青绿多汁饲料生产技术
第三节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第四节青贮饲料的制作与利用技术
第五节青干草的调制技术
第六节精饲料加工技术
第七节工业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方法
第八节牛饲料的贮藏
第八章牛的日粮的配制技术
第一节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日粮配制技术
第九章牛的生产能力及其评定
第一节乳牛泌乳机理及生产力评定
第二节肉牛的生产能力及其评定
第十章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后备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节成乳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三节奶牛场的其他管理技术
第四节奶牛膘情的定性管理
第十一章肉牛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肉牛的一般饲养管理
第二节肉牛的育肥技术
第十二章牛群保健
第一节牛群保健概述
第二节牛常见传染病的防制
第三节牛常见的寄生虫病
第四节牛的消化系统疾病
第五节奶牛的乳房疾病
第六节奶牛的蹄病
第七节牛的繁殖疾病
第十三章牛场的建设
第一节场址的选择
第二节牛场污染的控制
第三节牛场规划与布局
第四节奶牛舍建筑
第五节肉牛舍建筑
附录一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摘编)
附录二肉牛营养需要饲养标准(摘编)
附录三牛奶记录体系(DHI)介绍及应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牛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牛的一般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理指标
一、毛色
毛色一般与生产性能无关,但它是最明显的品种特征。另外,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毛色与调节体温以及抵抗蚊蝇袭击的能力有关,浅色牛较深色牛更能适应炎热的环境条件并具有较强的抵抗蚊蝇袭击的能力。
当今人们饲养的牛绝大多数是家牛,家牛的毛色比较杂化,具有黑、白、黄、红、褐及各种相间的毛色。而未经人类驯养的原牛其毛色是单纯的黑色或暗褐色。
二、形态特征
(一)角
在牛的系统发育过程中,角作为防御性器官而被保存下来。角的有无和形状是牛品种特征之一。在有角牛中,角的质地和角基的粗细与骨骼的粗细有直接的关系。我国的大部分黄牛为有角品种。国际上常见的无角品种主要是安格斯牛等。
(二)肩峰及胸垂
肩峰是指牛鬐甲部的肌肉状隆起,胸垂指胸部发达的皮肤皱褶。瘤牛及我国南方牛具有明显的肩峰和胸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