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础(第2版)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子 通信,无线通信,
作者: 杨家玮,盛敏,刘勤编著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592000版次: 1页数: 314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106850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以及移动通信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2-6章)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包括移动信道的特征、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和组网技术基础等。第二部分(第7~ 10章)讲述主要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接口和协议,包括对无线寻呼、集群通信、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数字无绳电话、移动卫星通信的概要;对GSM系统、窄带CDMA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种主流技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做了重点讲述;对无线局域网、GPRS等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移动数据传输做了详细介绍。第三部分(第11章)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包括个人通信系统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领域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杨家玮,生于194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学于哈尔滨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电波传播特性。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等,合作著有《数字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等。
目录
第1章概述
1.1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移动通信的特点
1.3移动通信的分类
1.3.1通信工作方式类别
1.3.2传输信号模式类别
1.3.3通信承载业务类别
1.4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4.2无绳电话系统
1.4.3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4.4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1.4.5分组无线网
1.4.6GPRS通信系统
1.4.7N-CDMA系统
1.4.8第三代移动通信
1.5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1.5.1调制技术
1.5.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1.5.3多址方式
1.5.4抗干扰措施
1.5.5组网技术
1.6移动通信发展方向
1.7频谱资源的管理
1.8标准化组织
1.8.1国际无线电标准化组织
1.8.2欧洲共同体(EC)的通信标准化)组织
1.8.3北美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
第2章移动信道
2.1引言
2.2无线电波基本传播特性
2.2.1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2.2.2自由空间电波传播
2.2.3光滑平面上电波传播
2.2.4光滑球面上的电波传播
2.2.5大气中电波传播
2.2.6粗糙不平坦地面上的电波传播
2.2.7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
2.3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2.3.1概述
2.3.2多普勒频移
2.3.3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
2.3.4衰落信号的特征量
2.4多径衰落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2.4.1时延扩展
2.4.2相关带宽
2.4.3随机调频
2.5阴影效应
2.6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与中值路径损耗预测
2.6.1地形环境分类
2.6.2Okumura模型
2.6.3Hata模型与传播损耗的经验公式
2.6.4Hata模型扩展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调制技术
3.1模拟调制技术
3.2线性数字调制技术
3.2.1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
3.2.2差分相移键控
3.2.3四相相移键控QPSK
3.2.4交错QPSK
3.2.5п/4 QPSK
3.3恒包络调制
3.3.1二进制频移键控
3.3.2最小频移键控MSK
3.3.3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3.4多进制调制技术与线性和恒包络组合的调制技术
3.4.1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与脉冲幅度调制(PAM)
3.4.2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3.4.3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3.4.4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
3.5扩频调制
3.5.1伪随机序列
3.5.2直接序列扩频(DS-SS)
3.5.3跳频扩频技术
3.6正交频分复用(0FDM)
3.6.1OFDM的传输技术
3.6.2OFDM的同步
3.6.3OFDM的调制与解调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抗信道衰落技术
4.1均衡
4.1.1原理与分类
4.1.2线性均衡器
4.1.3非线性均衡器
4.1.4自适应均衡器
4.2分集
4.2.1分集技术的分类
4.2.2合并技术
4.3交织与信道编码
4.3.1交织
4.3.2信道编码原理
4.3.3分组码
4.3.4卷积码
4.3.5Turbo码
4.4智能天线
4.5发射分集与空时编码
4.5.1空时分组码
4.5.2空时格形码
4.5.3差分空时码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语音编码
5.1引言
5.1.1语音编码的基本概念
5.1.2语音质量评价
5.1.3语音编码技术的进展与现状
5.2波形编码
5.2.1时间量化和抽样定理
5.2.2幅度量化
5.2.3实用波形编码系统
5.3参量编码
5.3.1语音信号产生模型及其特征参数
5.3.2线性预测编码(LPC)
5.4实用语音编码技术
5.4.1混合编码
5.4.2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编码(RPE-LTP)
5.4.3码本激励LPC算法简介
5.4.4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组网技术基础
第7章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第8章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9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10章移动数据传输
第11章移动通信展望——个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