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刘艳华)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货币银行学,
作者: 刘艳华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50000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341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基本货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货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同时,对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描述,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相关知识。鉴于这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介绍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了证券投资的内容。此外,根据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本书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力求简单明了,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金融业务部门作为基本理论培训用书。
目录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价值形态
三、货币的形式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流通
四、货币的作用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信用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国际信用
第三节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金融工具的种类
三、主要的金融工具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利息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利息的形成
二、利息的本质
三、利息的计算
第二节利率体系
一、利率及利率的表示方法
二、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三、利率的种类
第三节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一、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
三、我国利率体系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含义与特征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银行金融机构
一、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三、专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
第三节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含义与特点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一、我国银行金融机构
二、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五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含义与性质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
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六章商业银行
第七章金融市场
第八章证券投资
第九章货币供求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书摘插图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一、货币的起源
人类社会起初并无货币存在。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后有了一些剩余。于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必须等量。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了。
二、货币的价值形态
商品成为货币是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在历史上,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