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空打开缺口:在场主义散文·开端卷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周闻道主编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340000版次: 1页数: 285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605378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命名即是创世;说出就是照亮。在场主义的命名,不是为一群人的写作寻求暂时的总结,而是要为中国散文的未来启动新的开端!中国散文历史的新纪元将从在场主义开始!
内容简介
在场主义是中国当代第一个自觉的散文写作流派,正式创立于2008年3月8日,由周闻道为首发起;由周伦佑建构散文理论。在《散文:在场主义宣言》上签名的首批主要成员有:周闻道、马叙、风吹阑叶、朴素、李云、米奇诺娃、杨沐、宋奔、张生全、张利文、沈荣均、周强、郑小琼、赵瑜、唐朝晖、黄海、傅菲、周伦佑等。在场主义确认:“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在场主义在致力于流派建设的同时,还自觉地肩负起了廓清中国散文的天空,为中国散文立论和立法(法则-尺度)的历史使命。
在场主义的出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又一个重大的开端性事件。本书集中呈现了在场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改写中国三千年散文观念的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当代散文现代性转型的一部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周闻道,男,1956年生,文学硕士,在场主义创始人,“天涯社区散文天下”首席版主,四川省作协委员会委员。现供职于四川眉山某市级部门。钟情于缪斯,散文,杂文、小说、评论、文艺理论等都有涉猎,在香港多家主流媒体任专栏作家多年,在大陆、港、澳纸媒及网络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夏天的感觉》、《点击心灵》、《对岸》,报告文学集《悲剧,本可以避免》,随笔集《主权回归前的香港》、《家的前世今生》,主编天涯散文年选《镜像的妖娆》等,鼍有经济学专著多部。
目录
散文:在场主义宣言
[在场主义作品]
七城书
睡梦简史
南方的忧郁
编年史
《七月》:蜀南
似是而非的下午
锈
在一切的深处
老布绣
那些轻触的伤痛
暗处的生活
空中的河道
思乡鸟
时间段落
[在场主义理论]
散文观念:推倒或重建
[在场主义理论资料]
在场主义小词典
后记
书摘插图
[在场主义作品]
七城书
我是从乡村来到这座城市的,希望能在这里实现我的人生理想。然而,当我真正面对这个城市时,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我不知道在这座城市里,我究竟是什么身份,是主人?居民?过客?或者旁观者?似乎都有点沾边,但又似乎不完全是。我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此刻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我是它的一个电话号码,一个汽车牌号?还是互不相干的两种存在,我是我,它是它。我似乎更觉得,这城市于我更像是一部负载着神秘信息的大书,我既是它不倦的读者,又是它没有署名的作者,我们互相翻阅着对方,却彼此不相识。这种关系就这样危险地维系着。
这座城市的南端有道门,它不属于哪个单位,也不属于哪户人,而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我曾经以为,这道门就是这个城市的封面,一旦进入,就翻开了这本厚重的城市之书。我因此对它产生敬畏。当然,进城的门不止这一处,也不止西城门,东城门,北城门。东南西北的划分,已属于过去时态的历史,就像“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只是,进城门再多,每个人每次进城,却只能选择一个门道。世间的路纵有千万条,我们的一生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出高速路口,是进出这座城市的必经之地。今日的我就是这样,既有某种偶然,也包含了某种必然性。缘起的根,有时埋得很深,往往从无形中牵扯着我们。我这里所说的“城门”,细想来,其实也有些牵强。它不能开合,也没有门槛门框。就是两块巨石,耸立在进城公路的两旁,冷冷地,你看着我,我盯住你,不理会风云际会,人来人往。面对它肃然立正的姿势,平庸的地面,便如一部书的扉页,刚刚被人翻开,正待浏览阅读。城门虽修建不久,却人为地添加了厚重的古朴沧桑。那巨石的色彩是深灰的,表面凸凹不平,有一些阴文和阳文,交织成图案,斑驳迷离,若隐若现。仿佛两位耄耋老人,携带着岁月古远的风尘,一路走来,只是在这里稍作停留,然后又要继续新的跋涉。这很容易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法国布列塔尼半岛,那个濒临大西洋的卡纳克小城。那里的巨石阵,至今仍铺陈着许多未解之谜。难道这个城市在通过这座肃然立正的巨石之门给我某种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