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张文质著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5-1字数: 208000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 2001/05/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343131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教育学者心灵的散步,现代人文精神烛照下的深沉哲思,灵光闪现的教育真知的自由阐发,教育真挚深邃智慧的声音,源自教育使命感的闪电般发人深思的一击,追求生命化了的教育距履的直接,体悟文化重建背景上教育全新价值的寻问,富有个人创见的教育思想的集结。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风云际会的岁月。共和国历经五十年风风雨雨。走到了世纪的交汇点。中国新文化更是步履维艰,行行重行行,辛苦探索近百年;中西的撞击,古今的流变,还有战争和革命的淬炼,无不带着撕裂的阵痛,而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深深的辙痕。
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蓦然回首风雨来时路,审视一行行曲凿折折的辙痕,望前路仍是沟沟坎坎,我们想起了木犁——这简易、笨拙而又凝重、厚实的农器,在我们的祖先歌哭其中的黄河两岸、长江流域荆棘丛生的广袤荒原上,犁出了一片片文明的处女地,从新石器时代以迄即将告别的世纪,中华文明的每一节进步,都饱含着一犁泥土的芬芳。
在这世界局势并不平静的世纪之交,我们尤其怀念木犁,怀念我们的先贤孔子师徒那段精彩的对话——孔子让诸弟子各言其志,颜回对曰:“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苜蓿文丛”是一批教育学者心灵的散步,昭示的是源自教育使命感的闪电般发人深思的一击,有对中国现代教育命运的关注,有生命化了的教育充实践的记录。此套关于教育的随笔别开生面,以另一种方式展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份生命气蕴。
作者简介
张文质,现供职于福建省电化教育馆,任《素质教育博览》(教师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明日教育论坛》执行主编,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指导一自主学习”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出版有诗集《引向黑暗之门》(1997年作家出版社),主编有《指导一自主学习》、《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等。教育对话集《保卫童年》也即将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年主要致力于中小学教改实验与研究,并继续诗歌与随笔的写作。
目录
序
2000年教育手记
1999年教育手记
1998年教育手记
1997年教育手记
校园故事
附录1两封未发出的信
附录2绝望地逃走
附录3教育写作的自我授权——一次困难的自言自语的记录
后记
书摘插图
2000年教育手记
1
1997年6月的一个夜晚,我决定了一件事。我要写一部碎片般的正在进行中的个人的“教育史”。我首先是受了洛扎诺夫的“刺激”,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这位怪异的先行者的“模仿者”。我几乎要把所有我喜爱的“火焰的痕迹”收拢在笔记本中:夜半的风破窗而入,哗啦啦地撕扯着案头的纸片……如此,生命在逝者如斯的时间里撕扯着我们灵魂的呐喊、叹息、飘忽的思绪、飘忽的情感……它们作为一种有声的断片,显得那么举足轻重,因为它们直接来自灵魂,未经加工,没有目的,没有意图——没有不相干的一切……简言之,“灵魂还活着”……也就是说,“活过”,“呼吸过”……
问题也许就是那么简单。然而当我整个生命开始荷着它往前奔跑时,我知道我的灵魂每时每刻都在抵御——再坚持一秒钟,再坚持,再坚持……
2
我所信赖的永远是个人的“教育史”,细碎的,不连贯的,没有主题的人性的经验,瞬间的被击中,状态,不断地自我书写。或许正像施蛰存说的那样:无所谓“重写”不“重写”,所有的历史都是不断地被书写。个人的书写,就我而言,那就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或者只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自己的“饶舌者”。
亚里士多德:“只有采取正义的行为,我们才成为正直的人;只有采取稳健的行动,我们才成为稳健的人;只有采取勇敢的行动,我们才成为勇敢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