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马耀邦著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19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70726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部有助于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思考回到“现实世界”的书,一部催人思考的书。
内容简介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且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同时也是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一对关系。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分量极重:之所以最复杂,是因为两国已经发展出一种全面的相互依赖关系,远不是“非黑即白”的模式所能概括;之所以争议最多分歧最大,是因为不同人对中美关系各种关键问题往往持有截然相反的立场,也因为双方社会制度、文化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而容易误判对方,彼此读不懂是不少人对两国关系的深刻感受。
马耀邦先生的书无疑能够为我们正确解读这一复杂、重要、充满争议的关系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马耀邦(Ben Mah),加拿大战略投资家,政治经济评论家。马耀邦先生出生于中国,在加拿大读书。受爱国华侨父亲的影响,自幼对中国事务、中美关系、商业、金融和国际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长期在风起云涌的金融投资市场摸爬滚打,锻造了马耀邦先生广博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著有《AMERICA AND CHINA——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iUniverse,2007);他的政治经济评论曾被国内多家杂志、网站转载。
目录
第一部分 跨国公司与全球化
第一章跨国公司与中国
第二章波音和中国
第三章全球化和中国
第四章WTO和中国
第五章开放与中国的汽车工业
第六章快餐与中国
第七章沃尔玛和中国
第八章农业全球化与中国
第九章制药业与中国
第十章生物剽窃与中国
第十一章WTO,知识产权与中国
第二部分军事和政治
第十二章中美建交谈判
第十三章“一个中国政策”和《与台湾关系法》
第十四章美元与中国
第十五章“战略竞争对手”与中国
第十六章优尼科收购战与中国
第十七章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
第十八章军工联合体与中国
第十九章原子弹与中国
第二十章导弹防御与中国
第二十一章美国、中国与台湾问题
第二十二章《考克斯报告》与中国
第二十三章李文和间谍案与中国
第二十四章“中国游说团”与中国
第二十五章“最惠国待遇”与中国
第二十六章1996年的台湾导弹危机
第二十七章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
第二十八章“中国威胁论”与中国
第二十九章伊朗核危机与中国
第三十章美国对付中国的战争
第三十一章人权与中国
第三十二章美国华人与中国
第三十三章美国的债务与中国
第三十四章美国的新军国主义与中国
第三十五章美国军火承包商与中国
第三十六章石油与中国
第三十七章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与中国
第三十八章私有化与中国
第三十九章美国的核政策与中国
第四十章对华贸易战
第四十一章威廉韩丁与中国
第三部分 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
第四十二章超级帝国主义和中国
第四十三章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中国
第四十四章华盛顿共识与中国
第四十五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
第四十六章赌场资本主义与中国
第四十七章衍生品和中国
第四十八章石油美元、石油欧元与中国
第四十九章 自强,中国!
结尾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媒体评论
一本精彩的书。
——美国廖氏投资集团主席、经济学家 廖子光(Henry C.K.Liu)
此书既具有深刻的洞见,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讯。作者的洞见建筑在广泛、扎实、多渠道来源的详尽事实基础之上。作者对于中美关系的观察和思考结果不仅对于中美双边关系的认知、也对当代全球国际关系的认识有着发人深省的启示作用。该书将在本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展示其重要意义。
——新法家网站(英文版)总编辑 陆寿筠
作为在金融帝国的心脏中博弈取得成功的投资家,作者对美国的了解十分独到和深刻;这是一本所有关心强国之道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生,必读的好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韩德强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跨国公司与全球化
第一章 跨国公司与中国
近两年来,一篇题为《封杀中国科技研发能力的九大狠着!》的网文在财经界广为流传,上面列举了西方跨国公司利用各种肮脏的招数来阻挠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事实。看这篇文章,我总是感到伤感。
该文指出,在超级计算机的时代,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一些模式:西方跨国企业提供比你自己开发的电脑更为强大的电脑,其目的是让你使用现成的先进产品,从而放弃自己开发的努力;或者,他们会在一开始给你免费的软件,因此再也没有提升你的软件产业的必要。在汽车工业中,他们利用合资来摧毁其他国家的国内厂商。在中国,他们设立研发中心吸引优秀的人才,从而剥夺了中国对本土人才的使用,跨国公司还利用产业标准和知识产权设置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同时他们还雇佣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买办。
下面这个关于发展商业运输机的故事或许说明了西方跨国公司在破坏中国制造业上的口是心非:
中国于1970年开始大型喷气式客机的科研计划,仅仅落后空中客车两年。凭借500名技术员和稍稍多于5亿元人民币的预算——以当时的汇率不超过2亿美元——到1978年中国能够完成设计,并于两年后试飞——世界上少有国家能实现这一壮举。——无论是美国的麦道还是波音公司都为中国能以如此低的成本实现这一壮举而感到震惊;他们不可能以低于500亿美元的代价来完成此事!
为了占领中国的民用飞机市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说服中国在1992年加入一个合资项目,双方合作生产为中国国内航线服务的麦道80和麦道90飞机。中国因此放弃了自己的大飞机研制项目。1997年麦道被波音公司兼并后,美国单方面取消了这项合资计划。
中国开拓制造商业用喷气飞机的心血和努力付诸东流——到头来只能为波音生产机翼和尾翼部分以及为空中客车制造零件和维修工具。中国不得不动用国库几千亿美元以高价从波音和空客购买飞机。波音兴高采烈地估计,在未来20年内中国将付出额外的200亿美元来购买2400架飞机。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和耻辱。
我欣慰地获知中国重新启动了大飞机计划,虽然耽误了25年的时间,但总算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第二章 波音和中国
“在美国总统北京之行期间,预计中国将同意从波音公司购买150架飞机。”路透社消息,2005年11月19日。
1979年邓小平访美,参观访问波音公司,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
波音公司一直把中国视为关键的商业航空器市场,并尽其所能在中国保持其市场主导地位。1980年,在中国成功试飞了飞往西藏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新型客机后,麦道与波音两家美国航空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国的战略以应付新的挑战。首先要考虑的是阻止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竞争者出现。
通过1992年与中国签署协议,在中国合资生产麦道80和麦道90,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最终成功鼓动中国放弃对大型飞机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到1994年,35架麦道82和83已在中国完成组装,其中5架返销美国。当这些飞机抵达美国并进行详尽的测试后,美国人很快发现,在上海生产的飞机质量超过了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自己工厂中生产的飞机。这一消息震惊了美国航空业,因为这对其在中国和世界市场维持垄断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1997年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和波音公司的合并给这些公司一个毁掉与中国合作项目的,这给中国国内航空业以致命一击。一夜之间,中国为合资企业配置的新工厂和新设备成为明日黄花。一度自豪和充满希望的中国企业已衰退到屈从的角色,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例如为波音生产机翼和尾翼装配件、生产汽车和摩托车。波音公司取得了数十亿的年销售额,并计划未来20年从中国赚取200亿美元。通过这样的妙计高招,波音公司将能够垄断中国市场,而没有任何触目可及的潜在对手。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飞机制造工业已被破坏,所有的研究项目已经放弃,浪费了大量人才。在复兴的国家中一项有前途的新行业突然崩溃,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悲剧。可以预计,中国航空技术的退步已超过20年。
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波音飞机公司的“另一面”: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防承包商,波音是“军工综合体”的一员和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军用飞机、导弹系统、激光系统和坦克制造商。当波音公司总裁在中南海受到中国领导人热情款待时,他们的说客也在华盛顿忙着争取更大额的美国对台军事销售,从而加剧两岸的紧张关系。
现在中国被迫以高昂的价格购买民用飞机。向中国销售飞机所获取的利润正源源不断地流入波音公司,为开发新的先进武器提供资金。这些高性能的武器运到台湾,可以提高其军事能力。因为地区紧张局势增加,中国将再一次花费大量经费购买武器,从而拖累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压缩社会公共事业的开支。
几乎是肯定的,现在中国将要付出高额的价格购买民用飞机,但也可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这已成为一种恶性循环:随着中国向波音公司采购更多的飞机,更多的钱可用来发展先进的进攻性武器,使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这是何等的悲剧!
第三章 全球化和中国
现代全球化的理论最早是由大卫洛克菲勒和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等人创建的三边委员会提出来的,目的是促进美国的商业和地缘政治利益。20世纪80年代,经过美国媒体、学者和外交关系理事会的大力推广,全球化被确认为是国际商务和贸易的重点趋势。其主要目的是为美国的跨国公司开拓市场,保持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以及美国投资资金的自由流通。
然而,它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和赞同,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干涉暴露了这一概念的谬误和缺陷。
因此,关于全球化的争议已高涨,并在最近几年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主张全球化最响亮的声音来自于托马斯弗里德曼——《纽约时报》外交专栏作家和普利策奖得主。
据弗里德曼说,全球化平衡了世界经济的竞争,使其平坦了。在他2005年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弗里德曼说,这一有利变化的关键是跨国公司帮助促进世界的工业化。他声称全球化让人们在印度和中国提供“外包服务”,并让后者进入制造业的供应链,在世界各地创造更多的中产阶级。在他看来,新通讯技术将消除国际竞争中的所有障碍,使这个世界变得“平坦”。他对这一新的事态发展感到很乐龇,并认为它无法阻挡。其他附和弗里德曼的观点认为,对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化都是繁荣与安全的关键,主张自由贸易将导致更好地分配资源,降低价格,提高就业机会、产量以及经济增长。
反对全球化的观点回应说,弗里德曼无视企业规则,外包信息技术只能给印度12亿人口中的100万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只支付那些雇工以在美国同等工作1/15到1/8的工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权控制所有相关的技术。全球化也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社会弊病,破坏当地企业,增强外国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和支配地位;全球化也将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产业和先进的新技术。在国家之间将出现更多的两极分化,加剧贫困,摧毁安全防护,并加快资源的私有化。在西方工业国家中,反全球化运动正在发展,例如在西雅图、华盛顿、热那亚的抗议活动,抗议者们关注因外购业务引起的社会保障、裁员和工资停滞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汇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抗议和组织反对全球化示威游行。
在这个全球化新世界中,两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网络是“买方驱动”链和“生产者驱动”链。这些都是国际贸易的驱动力。买方导向的商品链包括消费品,如成衣、鞋类、玩具、家用器皿、消费类电子产品。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制造品在发达国家的消费是巨大的。通过控制研究和设计,一些大型的零售商和品牌市场商可以不需要工厂而完成制造。进入这些行业的屏障都很高,从而它们获得了几乎所有的利润,这使得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和营销公司比如耐克,成为在如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取得成本最低、最有效率的生产者。据在香港的采购咨询服务公司香港利丰集团的董事长冯国经博士介绍,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订单,他的公司可以从41个国家获得多达7500个供应商。“10000件衬衫的订单可能来自好几个国家的一大群工厂。”显然,这种买方导向商品链的供应商竞争最为激烈,利润率则被压缩到极致。例如沃尔玛可以迫使来自于中国的大部分供应商每年降价5%,年年如此。结果导致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种类型行业中的亿万工人在血汗工厂里劳动,每天领取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里一杯咖啡钱的工资。这些员工不得不工作相当长时间,社会安全保障或是工人权利常常受到侵害。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生产网络叫做“生产者驱动”的产业链,包括工业,如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和重型机械。这些行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这些跨国公司控制原料、研发、部件供应和销售渠道。他们都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全球性垄断公司。这些生产者驱动的链条涉及数以千计的企业或分包商,建立起了一个结构鲜明的分工体系,在这样一种分工方式中,低利润活动外包给按照跨国公司所定的规格执行工作的分包商。进入这些行业的壁垒很高,因为它涉及庞大的投资和规模经济。这些跨国公司希望在中国保持主导地位,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他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消除任何潜在的国内竞争者,就像麦道和波音公司联合行动扼杀中国大有前途的商业客机项目那样。
另一个与西方跨国公司在汽车工业中合资的例子,同样典型地展现了对发展中的本土工业的毁灭效应。据《财富》称,跨国汽车公司只是“从自己的国家运来零件,仅仅在中国装配便赚取了大量财富”。例如,大众汽车公司能够从上海的加工中获取40%的利润,尽管和大众全世界500万辆的汽车产量相比,上海只生产了35万辆,但利润上却是平分秋色。大众极大地抬高了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价格,难怪相对他们的收入而言中国人要为他们的汽车付出如此高的代价。此外,曾诱导中国人相信在放弃自己的研究和开发后会出现的技术转让并没有发生。大众汽车的中国合作伙伴——上海汽车公司,从来没有取得独立生产汽车的技术。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很不幸,她处在两个生产链的底层。她很难从价值低的生产链提升到高价值的一端,因为全球化在她的道路上设置了很多障碍。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只能作为大零售商、品牌市场商和跨国垄断公司的分包商或装配商,在其产业中处于屈从地位。结果是,中国的环境将会恶化,其资源因廉价出口而枯竭,人力资本浪费,自主研发废弃。继续这一进程将违背中国人民的利益。然而有另外一条发展道路:中国可以实施一项战略,从跨国公司的掠夺行为中保护她的工业,强调研究和开发,强制工人权利和最低工资法,保护环境。首先,中国可以放弃以出口为动力的经济,并强调内在的发展。
第四章 WTO和中国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签署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这一天,将作为跨时代的一刻载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中。这项经过了十五年多的谈判才达成的协议,在国家利益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经济福祉。
在这项协定签署之前,中国已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外国人敞开了大门。外国公司,尤其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已占据了中国市场:手机(95%),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快餐食品(麦当劳和肯德基),胶卷(柯达占有50%的市场份额)和洗发液(宝洁公司有超过50%的市场)。
在与美国的双边谈判中,中国给予了巨大的市场准入让步,通过降低工业和农业产品的关税,向外国企业开放其投资市场,而将其国内民族产业暴露在激烈竞争中。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零售业、银行、保险公司、法律、建筑与工程专业公司。这些公司很快将不受任何限制地进人中国市场。中国还承诺,将消除外国人在销售各类商品和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障碍。最重要的是,中国承诺将一直致力于制度改革,以改变政府的性质和功能,注重发挥市场和私营企业的作用。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提供农业补贴最多的国家,但美国贸易代表厚颜无耻地要求中国不要支持她的农民。而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每年却花费数千亿美元用于支持农民的出口,同时要求穷国取消政府补贴,并制定较低的关税。美国经常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贸组织的补助来执行这些措施。这些补贴使美国农民以远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第三世界的农民大多没有竞争能力,有的人不得已而放弃他们的农场。墨西哥是典型的例子: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美国能够利用政府补贴无情地增加其出口到墨西哥的粮食,迫使许多小农户在墨西哥放弃自己的农场并破产。其他西方国家以贸易自由化的名义,向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倾销其获得补贴的农产品,极大地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根据英国杂志《新政治家》的评论,“这些补贴使富国得以保持农产品价格的人为低廉,这样无法与之竞争的非洲生产者注定是要失败的。自己的农田闲置和荒芜了,而旁边堆满了来自美国的稻米:富国向穷国的农民提供粮食援助,而正是来自这些富国的低价农产品的冲击,摧毁了穷国农民的生计。”
在今天的中国,农民仍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仍然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因为它牵涉到8亿多人并影响到他们的生计。
在技术领域,特别是作为战略性产业的电信,美国是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公司参与的,但它居然要求中国允许外国公司占有高达49%的中国国内产业,这是不可思议的。
前两年与美国有关中国境内适用WAPI协议(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架构)的贸易纠纷,清楚地显示了美国跨国公司多么无理和难以满足,以及如何动用其全部的力量来维护在中国的垄断地位,阻挠中国任何技术进步或新的竞争。当中国宣布将用WAPI协议作为她的业界标准时,五家跨国公司——摩托罗拉、AMD、尼基亚、英特尔和思科——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因为他们想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来保持它们的垄断。如果中国人使用了和美国不同的标准,这些公司将不再能够使用他们的技术来主宰中国市场,而且可能无法掌握与新标准有关的知识产权。他们立即向国会和布什政府要求向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还威胁要暂停对中国的芯片销售,他们担心中国会坚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用新的代码作为行业标准,美国国会议员立即表态:“对于新标准是否符合WTO特别规则关于国民待遇的条款,我们表示严重关注。”
美国是在滥用世贸规则来维护其在中国的垄断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