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虚拟性演进及其正负功能研究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金融理论,
作者: 白钦先,常海中 著
出 版 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95000版次: 1页数: 291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9471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根据金融虚拟性程度由弱转强、由低到高的发展逻辑和演进规律,金融虚拟性的演进历程可划分为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分离、金融市场自循环系统的形成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兴起并盛行三大阶段。金融虚拟性演进主要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不断变迁、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融资结构变迁和金融创新等因素推动。金融虚拟性演进对经济产生了投资扩张功能及财富总量效应,提升了价格机制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降低了经济运行中交易费用等正向功能,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负向功能。金融虚拟性膨胀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金融泡沫。金融虚拟性是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同时加剧了金融脆弱性的发展。监管部门应尽快实现从传统金融监管向现代金融监管转变,加强对货币的管理,通过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来防范金融风险。
作者简介
白钦先,1940年生,山西省清徐县人,我国著名资深金融学家。辽宁大学经济学教授,金融学专业和政策性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任导师,应用经济首席学术带头入,曾被聘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亚太金融学会(国际)中国理事;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曾多次获得辽宁大学最高奖——振兴奖,沈阳市劳动模范。
从事高等院校金融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在比较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和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等领域有开拓性研究,近几年又将上述三者统一在发展金融学的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余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工程”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主持人,成果或专著多项获国家级奖或部委级奖,代表作有《比较金融学》、《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
《经济日报》“神州学人”称白钦先教授“为人惟诚、为学惟新、为道惟真”。
目录
0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相关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0.4 研究方法
0.5 理论创新与不足
1 金融与金融虚拟性内涵
1.1 金融的内涵
1.2 金融虚拟性命题的理论渊源
1.3 金融虚拟性内涵
1.4 金融虚拟性与虚拟经济
1.5 本章小结
2 金融虚拟性的演进历程
2.1 低度虚拟性阶段: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分离
2.2 中度虚拟性阶段:金融市场自循环系统的形成
2.3 高度虚拟性阶段:金融衍生工具的兴起
2.4 本章小结
3 金融虚拟性演进动因
3.1 金融虚拟性演进动因之一: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变迁
3.2 金融虚拟性演进动因之二: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
3.3 金融虚拟性演进动因之三:金融倾斜逆转
3.4 金融虚拟性演进动因之四:金融创新
3.5 本章小结
4 金融虚拟性的实证分析
4.1 从跨国金融交易量观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4.2 从资金流量账户观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4.3 从股票收益率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观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虚拟性演进的正向功能
5.1 从正、负双角度认识金融虚拟性演进功能的必要性
5.2 金融虚拟性演进的投资扩张功能
5.3 金融虚拟性演进的财富总量效应
5.4 金融虚拟性演进提升了价格机制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5.5 本章小结
6 金融虚拟性演进的负向功能
6.1 金融虚拟性的演进加剧和强化了金融脆弱性
6.2 金融虚拟性演进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
6.3 金融虚拟性演进增加了社会化风险
6.4 金融虚拟性演进扩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6.5 本章小结
7 金融虚拟性膨胀的极端表现:金融泡沫
7.1 金融泡沫的特征及成因
7.2 美元本位制与金融泡沫
7.3 美元本位制与日本金融泡沫
7.4 本章小结
8 金融虚拟性演进的政策启示
8.1 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金融及其虚拟性
……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3 金融虚拟性演进动因
本书前两章根据金融工具的发展脉络对金融虚拟性的演进历程进行了详尽分析,发现金融虚拟性演进遵循着由低至高、由弱至强的历史轨迹。本书下面将探讨金融虚拟性的演进动因。笔者认为,金融虚拟性演进的主要动因有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变迁、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金融倾斜的逆转、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等,下面将详细展开论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