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名著少儿读本,
作者: 刘云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8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9014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牛虻的人生坎坷经历为线索,叙述了他是如何由初一个天真单纯的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主义战士的艰难历程。他心系祖国的统一和人民困苦,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令人荡气回肠,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被他那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所鼓舞。
目录
人生转折点
第一章伟大的志向
第二章偶遇琼玛
第三章误入圈套
第四章被捕
第五章狱中抗争
第六章出逃
转变
第一章十三年后
第二章欢迎晚会
第三章一份稿件
第四章回忆往事
第五章笔下无情
第六章怜爱
第七章牛虻生病
第八章痛苦的经历
第九章是与不是
第十章会面
归去
第一章出发前夕
第二章再次被捕
第三章斗志犹存
第四章越狱失败
第五章阴谋得逞
第六章彻底决裂
第七章视死如归
第八章主教疯了
第九章无声的结局
书摘插图
人生转折点
第一章 伟大的志向
这是六月里的一个傍晚,酷热仍未散去。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亚瑟正在翻阅一大叠关于神学方面的文稿。这时,神学院院长蒙太里尼把笔停了下来,用慈祥的目光瞥视了一下那个伏在文稿上黑发油油的脑袋。
“你找不到吗?亲爱的!没有关系,或许那已经被撕掉了,我会把这一节重新写一遍的。”蒙太里尼用他那像天生的演说家般的——洪亮、圆润而且富于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他跟亚瑟说话时,语调中总是透着一种关怀与抚爱。
“不,神父,我一定要把它找到,我知道你是把它放在里面的。如果你重新写过,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蒙太里尼继续写他的文章。一只金龟子在窗外嗡嗡作响,街道上传来卖草莓的小贩叫卖的声音。
“‘论麻风病人的治疗’,找到啦。”亚瑟从椅子上站起来向神父走去。他是一个瘦削的小伙子,长长的睫毛,敏感的嘴角,纤细的手和脚,身体的每一部分看上去都显得十分精致而且轮廓分明。他不像三十年代英国中等阶级的年轻人,倒像十六世纪人物画里的意大利少年。
“真的找到了吗,亚瑟?看我记性真差,要是没有你,我会常常丢东西的。好了,现在我不想写下去了,我们到园子里去,我来帮你做做功课。”
他们走出了房间,朝着那个修道院的园子走去,园子的一个角落里耸立着一棵大木兰树,树底下安放着一条粗糙的木凳,他们就在那里坐了下来。
亚瑟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他不是神学院的学生。即使这样,他对蒙太里尼也一直是尊敬与钦佩的,在他眼里,蒙太里尼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
“我想我该走了。”等神父把那一节书解释清楚以后,亚瑟对他说道。
“如果你有空的话,我希望你能多待一会儿。”
“好吧!”亚瑟背靠着树,抬起头从阴暗的树枝中仰望着天空闪烁不定的第一批星星。他那双深蓝色的神秘的眼睛很像他的母亲。蒙太里尼为避免与他的眼光相撞,便把头转向另一边。
“你好像有点累了,亲爱的。”蒙太里尼说。
“我没有办法。”亚瑟说话的声音已经显得有些疲惫了,神父听得出来。
“一定是看护病人和熬夜把你累坏了。你不应该这么早就进大学,当时我本应该让你彻底休息一下,离开莱克享的。”
“啊,神父。母亲一去世,我再也不能在那悲惨的屋子里呆下去了,朱丽叶会把我逼疯的。”
朱丽叶是他异母兄长的妻子,在他眼里,她就是一根令人无法忍受的毒针。
“我并不是要你和家里人待在一起,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而我当时是希望你能接受华伦医生的邀请。如果你能在他家里住上一个多月再来上学,那就好得多了。”蒙太里尼温和地说道。
“不,我并不愿意去!”亚瑟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华伦医生一家人待人是非常和气的,可是他们不了解我。他们怜悯我,会想办法来安慰我,他们会常常谈起母亲。当然,琼玛是不会的,我们从小就在一起,她知道有些话是不该说的,可别人会。而且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还有别的什么呢?我的孩子?”
“我不想看见那个小镇,”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镇上那几个店铺,是我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买玩具的地方;而且河岸上那条路,在她病逝之前,我一直扶着她在那儿散步。我看到教堂旁边的那块墓地,就觉得伤心……”
亚瑟把话停了下来,接着是一阵悠长而深沉的沉默。蒙太里尼脸色惨白,低垂着头,右手紧紧抓住凳子的边缘。神父这异常的表现让亚瑟感到十分诧异,不由得有了一种畏惧的感觉。
一会儿神父把头抬起来,向四周望了望。
“不管怎样,我是不会强迫你那儿去的。可是你一定要答应我,今年暑假,得彻底休息一次,我决不能让你搞垮自己的身体。”蒙太里尼以最亲切的语调说道——他的口气,都近乎哀求了。
“神学院放了假,你打算上哪儿去呢,神父?”
“和以前一样,我会带领学生到山上去,把他们在那儿安顿好并照料他们。等到了八月中旬副院长休假回来的时候,我就打算去一次阿尔卑斯山。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我可以带你到山里去作一次长途旅行。”
“那太好了,神父!”亚瑟禁不住拍起手来,“我愿意和你一起去。只是——我不知道——”他打住了话头。
“你是担心勃尔顿先生不同意你去吗?”
“是的,他总喜欢对我的事横加干涉,可我现在已经十八岁了,我有我自己的主张和打算。再说,他只是我的同父异母兄长而已,我没必要任何事都服从他的意愿,而且——他以前对我母亲总是不好。”
“但是如果他真的不乐意,我看你最好能听从他的意愿,不然,你在家里的处境会更难——”
“这并不很要紧,他们本来就恨我,过去恨我,将来还会恨我。况且,我是和您——我的忏悔神父一道外出,他怎么能当真反对呢?”亚瑟显得很激动。
“可是无论如何,他毕竟是你的兄长,你还是给他写封信,征求他的意见,不要操之过急。”
“好吧,我会和他商量的!”亚瑟叹了口气,勉强答应下来。
这时,蒙太里尼又突然把话转到另一个话题去了。
“星期二晚上你没有到我这儿来,真是太可惜了。那天阿莱锁教区的主教在我这儿,我是希望你能跟他会会面的。”
“那天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开会去了。如果没去,他们会一直在那儿等我的。”
“什么会?”
“这也不是……不是一个经……经常的会,”亚瑟好像被这个问题难住了,说话时微微带着一种神经质的口吃,“有一个学生从热那亚来,他向我们作了一次演说……”
“关于哪一方面的事情?”
“神父,你不会追问他的名字的,是不是?因为我曾经答应过要保守秘密的。”亚瑟开始踌躇起来。
“我并不想知道些什么,你既然答应了人家保守秘密,就应该信守诺言。不过,难道你们还不信任我吗?”神父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
“不是的,神父,我当然是信任你的——他讲到我们的志向,以及我们对人民的责任,还讲到……我们如何去帮助那些……”
“帮助谁?”
“帮助……意大利和……意大利人民。”亚瑟又是一阵沉默。
蒙太里尼转过身子向着他,十分郑重地说道:
“告诉我,亚瑟,你对这件事考虑多长时间了?”
“是从……从去年冬天开始的。”
“那么,事先你问过主吗?”蒙太里尼接着问道。
“当然问过,这可是关系我一生的大事呀,我必须从上帝那里求得答案。”亚瑟稍微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就病了。就在那天晚上,我半夜走到母亲的房间里,我在十字架面前跪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我根本就无法说明些什么,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但我知道上帝已经答复我了,因此,我不敢违逆他的意旨。”
他们在黑暗中静止了一会儿,然后蒙太里尼把一只手搭在亚瑟的肩上。
“我的孩子,倘若这真是上帝的旨意,而且你也确实没有误解他的‘话’,那么你所要去进行的事业是什么呢?”
亚瑟站起来,好像背诵课文一样,缓慢地回答道:
“我要把我的生命献给意大利和意大利人民,帮助她从战争和困苦之中解放出来,我要把奥地利人驱逐出去,使意大利成为一个除了基督没有帝王的自由共和国。”亚瑟的话慷慨而激昂,而且充满了感情。
“亚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想一想,你连意大利国籍都还没有呀!”
“这并不重要,我是我自己,我既然决定投身于这个事业,我就是这事业中的一人了。”亚瑟又是一阵沉默。
蒙太里尼斜靠在一支树枝上,用手在额头上拍了拍。然后他紧紧握住亚瑟的双手:
“今天晚上,我们就谈到这儿吧,事情来得太突然,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考虑一下,改天我们再认真讨论。不过目前我要你记住一件事——如果你因为这件事而惹出麻烦来,或者你……竟因此而死去,那是会令我痛不欲生的。”
“神父……”亚瑟欲言又止。
“不,先让我把话说完。我曾经告诉过你,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我再没有第二个亲人了,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儿子看待,你知道吗?你就是我惟一的希望呀!我就是死,也不会让你因走错一步路而断送你的生命呀!当然,你有你自己的志向,你要进行你的事业,我也拦不住你。不过,我只要你记住一点,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必须先考虑清楚,就算不为了我,也要为你母亲的在天之灵,明白吗?”
“我一定听从你的教导,神父!那么你为我祷告吧!”
说完,亚瑟默默地跪了下去,蒙太里尼也默默地把手轻轻地放在他垂下的头上。
第二章 偶遇琼玛
亚瑟给他的异母哥哥勃尔顿写了一封信,询问关于假期里同神父一起上山去的事。勃尔顿回了信,并寄来一张支票和几句冷言冷语,表明亚瑟在假期中可以随意活动。亚瑟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同神父一起开始了阿尔卑斯山的漫游。
他们本打算在日内瓦待上几天,可是亚瑟不喜欢这个地方,蒙太里尼饶有兴趣地望着他说:
“亚瑟,你不喜欢这儿吗?”
“我也不知道。这里与我想象的相差太远了,这里的湖很美,山峰也很迷人。但是那个市镇的布局有些拘谨,我觉得那有些不自然,看上去很是别扭。”
蒙太里尼哈哈大笑。
“可怜的孩子,我们是来这里游玩的,所以没有必要去在意其他的事,如果你觉得不喜欢这儿,那我们今天去湖中划船,明天早晨进山,怎么样?”
“我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想沿着河流一直往上走,探寻它的发源地。”
“罗纳河吗?”
“不,是奥尔韦河。它的流速很快。”
“那么我们就到萨摩尼去吧。”
这天下午,他们坐在一只小帆船里随波荡漾。湖泊是美丽的、迷人的,但并没有给亚瑟留下多深的印象,因为亚瑟是在地中海边长大的,碧波涟漪对他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因此他更渴望见识一下湍急奔腾的河流,只要看到急速而下的河流,他就会感到心潮澎湃和无比的喜悦。
“真是势如奔马!”他这样说。
第二天,他们就早早动身向萨摩尼出发了。他们走过肥沃的田野,爬上陡峭险峻的大山,翻越道道峡谷,晚上就在牧人的小屋或小村子里借宿,第二天再继续前进。一路上亚瑟一直沉浸在大自然千奇百怪的景色之中,当他经过第一道瀑布时流露出了一种狂喜,那模样看了真让人高兴。但是当他们走近银装素裹的雪峰时,他更是如痴如醉。有时他又会直挺挺地躺在幽暗、隐秘的森林里,一边倾听松涛的呼啸,一边透过笔直而又高大的树干,望着那个阳光明媚的世界,眼睛里闪耀着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光芒。
太阳渐渐地往西边落下了,他们来到森林附近一个宁静的小村子里投宿。斜阳残照,万木低垂,鲜红的晚霞映红了布朗山大大小小的山峰。亚瑟抬起头来,眼里充满了惊叹和好奇。
亚瑟和蒙太里尼在卢森湖边逗留了半个月,就由圣哥达山谷回到了意大利。也许是天公作美吧,自他们出游以来,天气就一直很好,对他们来说,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只是蒙太里尼似乎总被一种不愉快的气氛笼罩着,一路上他心事重重的,他一直为亚瑟那个“伟大的志向”所困扰着。因此,他想安排一次“更加正式的谈话”,对亚瑟作一次剖心析肝的开导。
“亚瑟还很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他的决定是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但还好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我应该抓紧时间把他争取回来,让他尽早回头,千万不能让他踏上那条危险的道路……”他这样想。
一路上,他一直想找一个最佳的机会再和亚瑟认真地谈一谈。在埃维河的山谷中,当亚瑟欣赏着阿尔卑斯美丽风光的时候,他没有开口,因为他不想打扰亚瑟当时的情趣;后来到达马蒂尼时,从当天开始,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对自己说:“今天我一定要和他谈谈。”每天晚上睡觉前,他还要这样对自己说:“明天一定要和他谈谈了。”他每天都是这样不停地反复着,可他始终没有对亚瑟开口,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和亚瑟之间被一层看不见的薄纱隔着。
假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最后一天的晚上他们留在鲁加诺过夜,第二天就要动身回比萨。这时他才感到事情已迫在眉睫,如果此事非说不可的话,那么现在就必须开口了。他至少想弄明白——他这最关心的人在这场阴暗险恶的政治漩涡中已经陷溺得多深了。
他们沿着湖边走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在一堵低矮的石墙上坐了下来。他们身边,是一丛丛长满猩红色果实的野蔷薇;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只小船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荡漾着。一切都是如此的恬静而柔和。
蒙太里尼终于开口说话了:
“这是我和你做一次谈话的惟一机会了,不久后你就要回到课堂上去,回到你的功课和自己的朋友中去。而我这个冬天也会很忙,我想彻底了解一下,往后我们彼此之间究竟如何相处。”
蒙太里尼停顿了一会儿,又用更慢更低的声音接着说:
“如果我还值得让你信任的话,那么你就把那天晚上在大木兰树下对我所说的再说清楚一些,告诉我你参加那件事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亚瑟静静地听着,眼睛直直地看着湖边,一言不发。
“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我很想知道,”蒙太里尼又接着说,“你是不是曾经宣过誓,而使你自己受了约束,或者是别的什么……”
“没有什么好说的,亲爱的神父,我并没有约束自己,但我是受约束的。”
“我听不懂你的话……”
“宣誓并没有用!宣誓不能够约束人。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某种真实体验,你就被约束住了,如果你没有那种体验,什么也不能约束你。”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你对这件事已经有了真实体验,是吗?”
“神父,你刚才问过我能否信任你,你能不能也信任我呢?真的,要是我有什么该告诉你,我都会告诉你的。而且我能说的,都已经对你说了。有些是无法用言语说明的。我希望走我自己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