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话黄河史话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译
出 版 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0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0782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黄河的形成、发展及治理。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河故道难觅寻、亦正亦邪无定论、千年治理功业长、立足实际刨辉煌。黄河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编者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
目录
序
引言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1.九曲黄河水
2.河源的秘密
3.文明的摇篮
4.黄河六大湾
5.奇伟天下观
二、大河故道难觅寻
1.“塞上江南”的隐痛
2.“三河汇流”成天险
3.“地上悬河”频变迁
4.“河道变迁”因何在
三、亦正亦邪无定论
1.灾难频繁,民生艰难
2.垦荒戍边,黄土漫漫
3.泥沙淤积,湖泊不见
4.城池坚固,难抵水患
5.福泽人类,功过难辩
四、千年治理功业长
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王景治河,多措并举平水患
3.贾鲁治河,疏堵并重立伟业
五、立足实际刨辉煌
1.大农业生严带活一方水土
2.多水利工程促进社会发展
3.反思过去,规划美好未来
结束语
书摘插图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2河源的秘密
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发展的起始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直到夏商时期甲骨文出现之前,华夏文明发展、繁荣的核心地带一直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徘徊。上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辛勤地进行劳作,通过农业、畜牧业、渔业等获取生活资料,以便填饱肚子,根本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世代生活的地区之外的面貌,即便有人曾经想到过察看黄河的源头,但是受当时交通、物质等条件的局限,也无法实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国家版图西侧的秦国边境西扩,对河源有了初步了解,当时的《禹贡》和《山海经》等文献认为积石山和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虽然这种理论与现在关于黄河真正源头的结论相差甚远,但在深受各种条件局限的当时,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西汉中期,汉武帝为加强与西部各民族的联系,巩固自己的统治,便派遣张骞为特使,出使西域(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这是中原王朝的官方人员首次通过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地建立直接的联系,也是中西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张骞西行为日后横贯亚欧两大洲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张骞回到中原后,向朝廷报告了一个重要的地理信息: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的西域人普遍认为,塔里木河在沙漠中潜流到了地下,成为地下暗河向东方,直至积石山下,开始重新涌出地面,并汇积成黄河。这原本是一个带有传说色彩的推测,可是汉武帝却认为这是真的,又加上古书上有黄河源头出于昆仑山的说法,他便错误地认为昆仑山是塔里木河的源头,而黄河是塔里木河在沙漠中潜流后形成的,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黄河“重源潜流”的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