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弄潮——中国新农村建设筹资问题探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铁 著
出 版 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192000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54010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开源弄潮》一书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各级党员干部、理论研究者和宣传工作者认真阅读。相信,只要全省从事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以火热的激情、不懈的探索和创新的智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作者简介
王铁,1957年10月生,河南泌阳人,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现任中共信阳市委书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师、河南省商管委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省盐务管理局局长、省副食品公司经理,1996年至2000年任省贸易厅副厅长,2000年至2003年先后任济源市市长、市委书记,2003年2月至2006年11月任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6年11月起任现职。
著有《浪激村潮——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问题探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理论前沿》、《管理世界》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目录
导论
第一章困惑——新农村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一、资金贫血:“三农”问题的症结
(一)城乡公共物品投入失衡
(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比重太低
(三)多取少予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四)农村资金外流依然突出
(五)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二、需求巨大:新农村建设阶段性资金需求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投资需求范围的界定
(二)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估算
三、供给不足:资金供给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
(一)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资金的投放潜力
(三)社会资本的供给空间
第二章集聚——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一、财政支农:支撑作用不可替代
(一)促进农业生产
(二)增加农民收入
(三)优化资源配置
二、现状透视:支农政策有待完善
(一)种类与方式
(二)缺陷与问题
三、原因分析:宏观设计存在偏差
(一)经济发展战略偏向
(二)行政管理体制缺陷
(三)财政管理体制弊端
(四)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四、政策建议:机制体制亟待创新
(一)统筹发展
(二)创新机制
(三)优化结构
(四)推进整合
(五)构筑制度
(六)完善监督
五、国外经验:支农政策可资借鉴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国际经验
(二)财政支农经验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探索——发行新农村建设特别国债
一、国情所迫:融资渠道不顺畅
(一)财政支农比例偏低
(二)银行融资问题较多
(三)信用社支农力不从心
(四)直接融资尚无渠道
二、国际所鉴: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国力所在:促使可能为可行
四、国事所需:规模适当善管理
……
第四章借鉴——发信新农村建设彩票
第五章创新——设立新农村建设基金
第六章调节——课征新农村建设特种税
第七章蓄水——建立新农村土地银行
第八章尝试——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困惑——新农村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建立资金筹集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财力源泉。
一、资金贫血:“三农”问题的症结
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投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拉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20多年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我国城市和工业经济的迅猛增长,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十分缓慢。造成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一个关键因素。农业要发展,没有资金不行。多年来,虽然中央一直比较重视农村投资问题,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如中央财政支农资金2003年为2144亿元,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为2975亿元,2006年为3397亿元,2007年为3917亿元,2008年增加到5612亿元。但由于政策的倾斜支持力度有限、投资管理体制缺陷以及其他投资主体参与程度不高等原因,目前我国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支出以及农业金融贷款,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极不相称。这是造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