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传播论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高波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0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2720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笔者2006年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订编辑而成的。 书中形成“政府必须在媒介化社会中提升传播能力”、“公共信息是社会治理的命脉和引擎”、“信息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实现方式”、“政府传播是政府再造和政治发展的主渠道”等观点,并对新闻执政、移动政务、直议民主等现象给予了足够关注。
政府传播不仅是应对“信息社会"、“公民社会”的“被动选择”,而是“(行政)权力向(社会)权利回归”的必然趋势。在政府传播过程中,政府须转变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话语”管制者、垄断者的角色定位,逐渐将(社会所托付的行政权力中的)公共信息权力转化成、还原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及其现实载体——公共信息产品。而这种公共信息产品的界定、生产和提供的过程,恰恰是政府职能得到重新“圈定”、政府权力再次寻获“边界”、公众参与重新获得“定位”的必然要求与结果。
作者简介
高波,法学博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干部,院青年中心理事。
曾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新闻中心、“BTV网络电视”、“北京移动电视”等部门或项目组工作;曾参与王府井“金街”开街、房山云居寺石经回埋、中华世纪坛新世纪新千年庆典、国庆五十周年庆典等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媒介操作、运营、管理经验颇丰。
合著有《电视摄像》、《治政论——制度化时期执政党建设核心问题研究》、《执校能力论》等。
目录
第1章 政府传播:构建社会核心信息体系
第一节 政府传播的概念
第二节 政府传播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核心信息权力与核心信息关系
第四节 社会核心信息服务与核心信息生产力
第五节 社会核心信息价值与社会核心信息原则
第2章 政府传播的历史图景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国政府传播的历史图景
第二节 政府传播的理论基础
第3章 政府传播是政治文明的发展前提
第一节 政府传播与“中国式”政治发展
第二节 政府传播与政府再造
第三节 大国“序变型”改革与政治文明体系重塑
第4章 政府:媒介化社会的超级传播者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创造全息传播生态
第二节 拟态主控和社会互动:政府的媒介化生存
第三节 政府传播主体的“公共服务人”模型
第5章 政治动力原理与政府传播功能
第一节 政府传播作用机理与功能分析基础
第二节 当代政府传播的十大主功能
第6章 政府传播控制与社会自治行政
第一节 传媒形态理论:政府传播控制的社会镜像
第二节 新闻发言制度:政府传播裁量的当代选择
第三节 政府传播新调控观:凝聚社会自治的“信息助力”
第7章 政府传播策划及案例
第一节 政府事件营销
第二节 激活参与型策划
第三节 议程设置型策划
第四节 概念营销型策划
第五节 危机管理: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第六节 撰写政府传播策划案:以《中国廉政报道》为例
第8章 政府传播创新与核心价值维系
第一节 政府传播创新的时空方位
第二节 政府传播发展趋势
第三节 政府传播创新
第四节 政府传播创新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结语:政府传播是大国改革开放的创新路径
后记:为青年中国立言
书摘插图
第1章 政府传播:构建社会核心信息体系
第一节 政府传播的概念
一、对现有政府传播概念的评价
(一)传统的“政治学派”
“自从有了政治有了国家,也就有了政治传播。”我国学者对政府传播问题的早期关注,大都是从政治传播或者说大众媒介的社会政治作用“切入”,进而提倡政府官员和政府部门重视对传播媒介的运用,以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有人提出,“在中国的广播、电视、报刊如此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来推行我们的民主政治”,但中国的政治家们在“公开利用视听网来与公民们直接对话、公开阐明自己的政治见解、公开就自己的失职造成的损失而引咎辞职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当时的政府传播无论是概念还是理论,都还打着政治传播研究的烙印。我国学者邵培仁是国内较早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他认为“所谓政治传播,是指政治传播者通过多通道、多媒体、多符号传播政治信息”。我国台湾学者则提出,“政治传播也就是政治符号之活动”。也有人基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提出“政治传播是政府把政治系统的输出向公众传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定要进行政治上的控制,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还有人提出,政治传播就是“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内,统治者作为信息的中枢,利用信息输出、传递、扩散、存储及输入、反馈等方式,完成社会控制、监督、整合及存续,以保持政治稳定、延续的手段与活动”。当然,由于进行政治传播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非政府组织、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其他主体,因此,可以说传统“政治学派”给政府传播进行了理论界定的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