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大学生指南,
作者: 郭志文,李斌成主编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9453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讲解,力图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本书从认知自我、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生涯管理、就业能力培养、心理辅导等多个层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全书共分七章,涵盖内容广泛,既强调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进行了讲授和介绍,并从实践层面讲解了职业生涯设计、生涯管理、就业能力培养、心理调试的具体方法,同时特别选取了一些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帮助广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与特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种常用方法
四、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职业生涯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铸就人生
二、职业的意义
三、职业生涯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
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满足自身人生需要
二、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三、理性规划职业生涯
四、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涯规划
第二章 认知自我
第一节 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一、个体的兴趣爱好
二、个体的性格气质
三、个体的能力水平
第二节 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KSA)与职业选择
一、KSA的内涵
二、KSA与职业选择
第三节 职业性向与职业选择
一、职业兴趣的类型
二、职业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附录一 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附录二 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
第三章 了解职业
第一节 职业分类及不同特征
一、职业的概念及内涵
二、职业的特点
三、职业的分类
第二节 未来十年的主导职业
第三节 未来职业的发展走向
一、急需的人才
二、发展前景看好的专门人才和职业
三、未来需求量较大的几类人才
第四节 环境对职业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分析
二、行业环境分析
三、内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 职业生涯设计
第一节 职业生涯定位
一、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设计
二、职业生涯定位
第二节 职业生涯方案的设计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和原则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影响因素
三、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
第三节 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的评价与调整
一、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标准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调整
第五章 职业生涯管理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细化
一、职业生涯目标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三、职业生涯目标的分解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组合
第二节 基于职业定位的自我管理
一、职业定位
二、自我管理
三、基于职业定位的自我管理
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就业能力概念的演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人力资本转化因素
二、高等学校因素
三、大学生本身因素
四、政府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建议
一、努力学习以提升综合能力
二、积极调整就业观念
三、采取积极的就业行动
第四节 大学生素质提升
一、大学生素质的含义
二、大学生素质存在的不足
三、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着眼点
第七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概述
一、职业指导
二、职业咨询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心理问题与解除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二、职业生涯探索不充分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未来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自我关联度不大
四、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不力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素养的形成
一、建构自己个性化的知识技能结构
二、培养自己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自己挫折承受力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上大学是中国每个寒窗学子及其家庭的梦想。大部分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理念: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他们从咿呀学语开始,就被教育成遵循父母和学校安排的“乖孩子”。甚至在他们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也是由父母或老师帮助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基本上来说,他们很少考虑他们的未来是什么,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天,当他们进入社会的时候……
小董是广东一所重点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原以为上了个热门的专业工作的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直到找工作时他才发现昔日的热门专业毕业人数众多,竞争激烈。从大四下学期一开始,他不知去了多少次招聘会,投了多少份简历,但大多都杳无音信;也面试过几次,但都因没有工作经验或符合一些特别的岗位要求而被心仪的单位拒之门外。虽然一些小公司对他伸出了橄榄枝,不过小董总觉得为1000多元钱屈就不甘心,就继续寻找更好的机会。可直到毕业典礼结束,他也没找到一个符合自己期望的单位。最后因为错过了最佳求职时间,只好回江西老家找了一份出纳的工作。(摘自2008年《北森教育电子快讯》总第四期)
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找工作像“大海捞针”,就业后又骑驴找马,这是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的写照。由于没有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大学生把找工作看做概率事件,在求职时“海投”简历。尽管就业压力大已成为不争事实,许多大学生读书期间却不以为然,抱着“到时再说”的心理,结果延误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大学生应该正确看待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与终生事业的关系,尽早开始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美国,孩子们在上高中时就要请专家给他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以兴趣定职业的目的。相比之下,我国高中生在对个人兴趣爱好还懵懵懂懂时就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学选专业时,即使父母和考生本人考虑自身兴趣和能力倾向,但其判断往往缺乏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