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写作课:笔走龙蛇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学养斋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2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097296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意思或情感是文章的内容,文字的结构是文章的形式。内容是否充实,这关系作者的经验、知力、那便是一种技术。严格地说,这两方面虽是同样地没有成法可依赖,但后者毕竟有些基本方法可以遵照,作文法就是讲明这些方法的。
渔父的儿子虽然善于游泳,但比之于有正当知识,再经过练习的专门家,究竟相差很远。
——夏丏尊
内容简介
文章本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意思或情感而作的,所以只是一种工具。单有意思或情感,没有用文字发表出来,就只能保藏在自己的心里,别人无从得知。单有文字而无意思或情感,不过是文字的排列。也不能使读的人得到点什么。意思或情感是文章的内容,文字的结构是文章的形式。内容是否充实,这关系作者的经验、知力、修养。至于形式的关丑,那便是一种技术。严格地说,这两方面虽是同样地没有成法可依赖,但后者毕竟有些基本方法可以遵照,作文法就是讲明这些方法的。
技术要达到巧妙的地步,不能只靠规矩,非自己努力锻炼不可。学游泳的人不是只读几本书就能成,学木工的人不是只听别人讲几次便会,作文也是如此,单知道作文法也不能就作得出好文章。反过来说,不知作文法的人,就是所谓“神而明之”的也竞有成功的。总之,一切技术都相同,仅仅仗那外来的知识而缺乏练习,绝不能纯熟而达到巧妙的境地。“多读,多作,多商量。”这话虽然简单,实在是很中肯綮,颠扑不破;要想作好文章的不能不在这方面下番切实的工夫。
本书是《大师讲堂丛书》系列之一的《笔走龙蛇(大师的写作课)》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作驳论应注意些什么、散文写作漫谈、郁达夫说散文、夏丐尊说散文、小说创作漫谈、鲁迅谈小说、议论文的顺序、说明文的用途和题式、叙事文流动的顺逆等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记事性文章的写法(主讲:夏丐尊)
一、什么是记事文
二、作记事文的第一步
三、材料的取舍和整理
四、记事文的顺序
五、文学的记事文
第二讲 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主讲:夏丐尊)
一、什么是叙事文
二、记事文和叙事文的混合
三、叙事文的要素
四、叙事文的主想
五、叙事文的观察点
六、观察点的变动
七、叙事文的流动
八、叙事文流动的中止
九、叙事文流动的顺逆
第三讲 说明性文章的写法(主讲:夏丐尊)
一、什么是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用途和题式
三、说明文的条件
四、条件的省略
第四讲 议论性文章的写法(主讲:夏丐尊)
一、什么是议论文
二、命题
三、证明
四、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五、证据的性质分类
六、各种议论的联络
七、议论文的顺序
八、作驳论应注意些什么
第五讲 小品文的写法(主讲:夏丐尊)
一、什么是小品文
二、小品文在文章练习上的价值
三、小品文练习的机会
四、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着眼细处
五、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印象的
六、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暗示的
七、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中心
八、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机智
九、实际作例和添削
十、分段与选题
第六讲 散文写作漫谈
一、朱自清说散文
二、王统照说散文
三、郁达夫说散文
四、鲁迅说散文
五、李素伯说散文
六、夏丐尊说散文
第七讲 小说创作漫谈
一、鲁迅谈小说
二、郁达夫谈小说
三、王统照谈小说
四、鲁彦谈小说
五、许地山谈小说
六、夏丐尊谈小说
书摘插图
第六讲 散文写作漫谈
一、朱自清说散文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的意思不止一个。对骈文说,是不用对偶的单笔,所谓散行的文字。唐以来的“古文”便是这东西。这是文言里的分别,我们现在不大用得着。对韵文说,散文无韵。这里所谓散文,比前一义所包广大,虽也是文言里旧有的区别,但白话文里也可采用。这都是从形式上分别。还有与诗相对的散文,不拘文言白话,与其说是形式不一样,不如说是内容不一样。内容的分别,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凭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这中间又有两边儿跨着的,如所谓散文诗,诗的散文,于是更难划清界限了。越是缠夹,用得越广,从诗与散文派生“诗的”“散文的”两个形容词,几乎可用于一切事上,不限于文字——茅盾先生有一个短篇小说,题作《诗与散文》,是个有趣的例子。
按诗与散文的分法,新文学里小说、戏剧(除掉少数诗剧和少数剧中的韵文外)、“散文”,都是散文——论文、宣言等不用说也是散文,但通常不算在文学之内——这里得说明那引号里的散文。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文,或称小品文。这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义,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或“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我们普通说散文,其实只指的这个。这种散文的趋向,据我看,一是幽默,一是游记、自传、读书记。若只走向幽默去,散文的路确乎更狭更小,未免单调;幸而有第二条路,就比只写身边琐事的时期已展开了一两步。大体上说,倒底是前进的。有人主张用小品文写大众生活,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意思,但盼望做出些实例来。
读书记需要博学,现在几乎还只有周岂明先生一个人动手。游记、传记两方面却似乎有很宽的地步可以发展。我以为不妨打破小品,多来点儿大的。长篇的游记与自传都已有人在动手,但盼望人手多些,就可热闹起来了。传记也不一定限于自传,可以新作近世人物的传,可以重写古人的传;游记也不一定限于耳闻目睹,掺入些历史的追想,也许别有风味。这个先得多读书,搜集材料,自然费工夫些,但是值得做的。不愿意这么办,只靠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判断力,也可写出精采的东西,但生活的方面得广大,生活的态度得认真——不独写游记,传记如此,写小说、戏剧也得如此(写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却又得多读书了)。生活是一部大书,读得太少,观察力和判断力还是很贫乏的。日前在天津看见张彭春先生,他说现在的文学有一条新路可以走,就是让察的写成报告文学。这不是报纸上简陋的地方通信,也不是视察员冗杂的呈报书,而应该是文学作品。他说大学生、高中学生都可利用假期试。试这个新设计。我在《太白》里有《内地描写》一文也有相似的说法。这确是我们散文的一个新路。此外,以人生为题的精悍透彻的——抒情的论文,象西塞罗《说老》之类,也可发展。但那又得多读书或多阅世,怕不是一时能见成绩的。
(二)关于散文写作
编者提出的问题如下:
(一)通常所谓散文、小品文、杂文,它们究竟有些什么区别?
(二)散文的结构有何凭据?小说有故事,论文靠理论,散文是不是一如有些人说的“从心所欲”放纵写去的?
(三)意境是什么?怎样产生的?
(四)你的最满意的作品是怎样发现题材?怎样产生那意境,写样写成的?
(五)写作是不是有灵感?怎样的一种境界谓之灵感?
(六)困苦的生活会不会扼杀写作的灵感?在工作中学习写作是否可能?
(七)怎样润饰字句?活的语言是怎样获得的?
(八)初学写作时,先习作散文,是否较为适宜?
叶圣陶先生答文
一、现在有散文、小品文、杂文等不同的名称,似乎搭起一副文艺架子的归入散文一类,写些小感想小景物的归入小品文一类,现实性较强的归入杂文一类。其实,如果不用这个观点来区分,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是散文。
二、总也要有个中心。
三、接触事物的时候,自己得到的一点什么,就是“意境”,也就是“君子无人而不自得”一句话里那个“自得”的东西。
四、创作过程无非想清楚了就写,没有满意的文章,所以底下的问题不能回答。
五、得到意境的时候,有人说是“灵感”来了。
六、我想困苦的生活不至于扼杀灵感。但是,因困苦而流于颓唐,连念头都懒得想,那当然没有办法。在工作中学习写作大概是可能的。
七、能够表现意境的语句,用得准确,贴切,并且不厌其详。与意境无关的,最好一概不要。润饰字句要以活的语言为标准,比活的语言更精粹。
八、适宜。
朱自清先生答文
一、广义的散文,对韵文而言。狭义的散文似乎指带有文艺性的散文而言,那么,小说、小品文、杂文都是的。最狭义的散文是文艺的一部门,跟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批评并立着,小品文和杂文都包括在这一意义的散文里。有人以为这一意义的散文只指小品文而言,杂文是独立的,是在文艺之外的。我却觉得杂文是小品文的转变,无论是讽刺是批评,总带有文艺性,应该算是散文的一种而放在文艺部门里。
二、文艺性的散文也跟论文一样靠见解,靠理论,但是论域的缩小,论点的集中,学识固然不可少,经验似乎更不可少。
三、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意境的产生靠观察和想象。
四、您的《背影》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怎样发现题材?怎样产生那意境?怎样写成的?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五、写作似乎可以说有灵感,但我不愿意用“灵感”这个译名,而愿意用“感兴”这个译名。感兴只是心头一动,这心头一动是由经验的综合而来的,有时不自觉,有时自觉。譬如要给某刊物作一篇文,去想题目,想到了适当的题目,也是心头一动,这就是自觉的。总之感兴不必一定要等它来,我们也可以去找它:感兴似乎并不神秘的。
六、困苦的生活中吃饭第一,说不到写作,古人说“穷而后工”,那“穷”只是不“达”,就是做不到大官,并不是穷得没饭吃。不做大官,有了闲暇,写作起来可以专心致志,自然就容易“工”了。
七、多诵读才知道怎样润饰字句,朗诵和默读都得练习。朗诵似乎更得加以注意,因为通常都不去练习朗诵。活的语言的获得在多听人家说的话,细细研究,体味并且记住。
八、初学写作,似乎该从广义的散文下手。先把话写清楚了,写通顺了,再注重表情,注重文艺性的发展。这样基础稳固些。否则容易浮滑,不切实。
唐弢先生答文
一、依我看,散文、小品文、杂文其实是三位一体的。精密地说,所谓杂文和小品文,无非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所指的散文的两面,彼此之间,并非真有什么不同的,闲散飘逸、偏于抒情味的是小品文,凌厉削拔、富于战斗性的是杂文。这是一般的意见,泥于习俗,未必可为分类的根据。鲁迅先生就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苏联文学顾问会也说:“小品文是文艺的轻骑队。”可见这也需要战斗,和杂文便初无二致了。
有人把小品文捧得特别高:“十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也有人把杂文抑得特别低:“鸡零狗碎”、“妨碍了伟大作品的产生”。捧彼正所以抑此,那是要抹杀战斗,以冲淡来统一天下的企图。所以在杂家、杂学、杂种之外,再拉出一个杂文来。杂者,正以讥其不入流也。称人为杂文家或杂感家,隐寓轻视,早在《现代评论》时期,已经不是一个好名词。然而受者不忤,一笑相承,杂文的名词不但从此流传,反而成为战斗的标帜,恢弘了散文的领域,二十余年来,笔触所及,也愈见其充实了。
二、所谓散文,首先是骈散的散。按照过去的说法,唐宋古文都是散文,这是六朝以后的一个反动,专对骈文而言的。其次,是诗与散文,齐整而有韵的属于诗的范围,反之,则是散文的范围。根据这个意思,小说、戏剧都属于散文,那畴域实在大得很。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举,不是过去的所谓散文,却狭义地,包有着过去散文的特性,作为新文学作品里的一个独立的部门。
杂感、随笔、游记、速写,都可以是散文的形式。因此,所谓结构上的凭藉,就很难肯定作答了。即以小说来讲吧,小说的凭藉是故事,然而,世上也尽会不以故事为凭藉的小说在,高尔基的许多短篇,就是只写生活,没有故事的。其在散文,即兴下笔,当然更难刻舟以求了。
因为那是即兴下笔,自然可以从心所欲,但也并非漫无限制的。即小见大,谈言微中,是由形式的限制而产生的散文的条件。倘要进一步寻找凭藉,那就只有力求“真实”这一点。《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里说:“小说、杂谈、故事,照例是把生活的阶级经验,以变相的方式报告给读者,在种种的配合上容许虚构;同时,在小说、故事、杂谈中有虚构的人物,有观察好多范畴的此种人物的结果而造成的典型,但是小品文是在运用事实:小品文的主人公,则是真确的,现实的人物;小品文中所描写的事件,则是实在的事件。”散文和事实不可以分离,即使是一篇随笔或杂感吧,也是通过真实的经验、真实的感觉,而且是真实地被抒写着的。
三、文学上的所谓意境,是并不限于散文的,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的境界,正是我们所说的意境。王静安的看法大体上很不错。一个意境的产生,是由作者的经验,配上当前的题材,也就是想象和事实两者揉合而成的新的境地,这是不允许伪造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作为其中的骨干的一个字:真。不真,就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使作品失去应有的力量了。
四、我的和文学接近,首先是读旧诗,随后便动手来写,由旧诗而新诗,最后才写杂文。近几年来,也写了一些别的文章,满意的作品可是一篇都没有,骂倒挨过好几回。有的可以感激,有的可以叹息,但真正使我感到惭愧,却是这一回被提出审问:有没有自己比较满意作品的时候。“逝者如斯夫”,我还想多多学习,这个问题,留待将来回答吧。
五、根据自己的经验说,我的文章,大部分是朋友逼出来的,对着催稿信或者铅字盘落笔,根本就无所谓灵感了。然而言者凿凿,凡大作家能大领悟,灵感一至,振笔疾书,似乎也是可能的事情。但使我相信的倒是苏联作家M•左勤克的话,比起一切谈灵感的文章来,我以为那是更其实际的看法:“我还要在灵感上加以解释,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更进一步说,它对于作家,对于作家的全部工作是一种唯一的要素。技术固属能帮助灵感,能补充灵感的不足,也能代替灵感,有了技术,也能到终不致低坠了自己的质量。然而,若永远没有任何样的灵感,那个作家一定无法去得到深远的进境了。”
“这里我要说说我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灵感不是异常稀有的东西,应该从那些不知道的地方等待它。我再说一次:灵感是肉体上的状态,完全是人的附属自由意志。当人过度的沉浸在生命的幸运中,灵感常会失掉的。不过可以捉住它的,如果懂得怎样早早便将它‘封锁’住。”
照左勤克的解释,灵感是健康、心力、精神和信念的结合,这种结合将自己的全部能力投送到一个目标——也就是写作上而产生的。一个作家只要保持神经的权力的清新,肉体的健康和平衡,他是不怕没有灵感的。灵感虽然抽象,却并不是虚玄的东西!
六、“文穷而后工”这是中国的老话,所谓穷,虽然指的不专是生活,却也可以包括生活在内的。试一调查现代作家的家世,我怕大部分倒是破落户,至少也是由小康人家没落下来。暴发户作家少得很。一暴发,他就去干别的勾当,不再弄什么文学了。
因此说困苦的生活会扼死写作的灵感,那是未必可信的;但因忙于生活,不免阻碍了写作的时问,倒是普遍地存在的现象。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安定,要求从现实政治中获得保障,在目前,不能不说是迫切的任务了。
说是忙于生活,因为目前的中国作家,不能靠写作维持生计,十丸都是Amateur,本身别有职业的,从工作中学习写作,这是唯一的道路,也是应该走的道路。进步的理论家告诉我们,作家是必须“手触生活”的,一离开实际工作,就会没有印象,无从观察,同时也失去了他们所追求的题材和知识,成为实际上的空头文学家了。
七、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文学的基本材料,就是范式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的词。古典作家教训我们,生活词句用得越简单,越清楚,越明了,则写实的描写及其对人的影响,个人性格的描写及对人们的关系也越强固,越真实,越确切。”
一般说来,散文的篇幅总是比较小,结构总是较简单,命意总是较集中的,因此在用字造词上,也必须简练、清楚、明了、正确、质朴,尤其是后一点。写一篇词藻美丽的散文容易,但要质朴无华,落笔不多然而意境自远,这就很难一蹴而成了。
文学上的润饰工作,《小资产阶级的绅士》一剧里,说暴发户乔尔唐想要附庸风雅,冒充博学,就请人教他散文和诗歌,当他知道散文里的语句正是他日常的说话时,便大为惊奇。自然,乔尔唐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伧夫,莫里哀的原意,正在于说明散文是接近口语的。这是质朴的主要条件,连古典作家也这样承认了。向人民大众的口语学习,这是今天散文作者不能忽视的工作。
八、从事文学活动的人,很多是由写诗人手的,这实在不相宜。诗歌看似简单,实际上很繁杂。倘有人问,学习写作应该从什么着手,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他:散文。
理由呢?
前面已经说过,散文主要条件是真实。一个初学写作者有了现实的题材,真诚的感情,将用这一形式来表现,确乎是比较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