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书架·文明读库 失落的文明

家庭书架·文明读库 失落的文明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世界史,

作者: 王晶波 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0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007499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世界范围内29处有代表性的失落的文明,按照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的顺序逐一进行介绍。本书通过较大容量的篇幅、流畅细致的文字、精美独特的插图、大方优雅的版面,为读者呈现了各个文明的考古发现过程、文明成果及历史轨迹等,以此勾勒出了失落文明的概貌。

打开本书,就仿佛打开了通往失落的文明的大门。她将带领读者沿着历史的河流上行,去亲近那些人类文明的精彩篇章。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触摸和感受那些失落文明的神秘与辉煌吧!

掩映在柬埔寨密林中的吴哥遗迹群,智利复活节岛上神秘的巨人石像,戛然而止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文明……考古学家们历尽艰难,拨开云雾,但见谜团之中更有谜团。众多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在本书中汇聚、碰撞出一首绚丽的交响诗,展卷之间,—个关于人类的童年记忆点滴浮现,使读者以—种轻松的方式,认识世界各地文明的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

内容简介

那个遥远的年代,经济还很不发达,科学理论还很不完善,生产技术还比较原始,劳动工具还相对简单,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们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又难以复制的伟大文明。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中,有傲立于世的宏伟建筑,有工艺绝伦的精巧器物,有高度精确的历法成果。人类的智慧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挥并非仅仅局限于狭小的地域,而是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亚洲,古巴比伦人修起了宏丽的“空中花园”;在欧洲,克里特人建造了有“迷宫”之称的克诺索斯王宫;在非洲,古埃及人设计了神奇的金字塔;在美洲,玛雅人规划了大而有序的城市……

然而,这些历史交响乐中的重要音符,这些人类辉煌的见证,却神秘地被历史的尘埃深深掩埋,只留存于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之中,成为“失落的文明”。

为了展现世界各地失落文明的风采,我们编写了《失落的文明》一书。本书收集了世界范围内29处有代表性的失落的文明,按照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的顺序逐一进行介绍。

本书通过较大容量的篇幅、流畅细致的文字、精美独特的插图、大方优雅的版面,为读者呈现了各个文明的考古发现过程、文明成果及历史轨迹等,以此勾勒出了失落文明的概貌。本书追求客观理性的立场,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书中尽量列出多种观点,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继续探究的兴趣。

目录

第一部分 亚洲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朝阳初升之地

苏美尔文明重见天日

列国纷争与政权更替

灿烂辉煌的城邦文明

充满悬念的起源与衰落

埃勃拉王国:人迹罕至的沙漠古城

几乎被错过的古国遗迹

灿烂夺目的泥版文化

掀起埃勃拉古国的神秘面纱

亚述文明:血腥的狮穴

亚述帝国的兴衰

强大而残暴的亚述军队

尼尼微的毁灭与重现

哈拉帕文明:被遗忘在印度河谷的明珠

重现忘却的繁华

哈拉帕文明的出现与扩张

规范的城市规划

生活在“清洁时代”

“史前核爆炸”般的消亡

赫梯文明:消失3000年的铁血帝国

70年的探索,秘密大门终开启

王者的国度,征战的历史

独特而辉煌的文化印记

突然而至的覆灭之灾

波斯文明:第一帝国的真相

古都波斯波利斯

居鲁士大帝的风采

波斯帝国的败落

巴比伦文明:“冒犯上帝的城市”

汉谟拉比与古巴比伦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新巴比伦

巴比伦城的“空中花园”

巴别通天塔

巴比伦人的数学成就

特洛伊遗址:传说中的美丽地方

美丽神话引发的开掘

“特洛伊宝藏”的风雨沧桑

哪一层才是特洛伊

楼兰古城:大漠丝路重镇的衰败

一把铁铲带出的美丽城镇

丝绸路上显赫一时的古城

“绿洲文明”的辉煌

神秘消失引发多方猜测

吴哥文化:柬埔寨丛林的最后舞蹈

生物学家揭开神秘面纱

柬埔寨王国的昔日辉煌

吴哥王朝恢弘博大的建筑艺术

第二部分 欧洲

巨石文化:坚硬的史前文明

“高悬在天上的石头”

谁建造了巨石阵

对巨石阵用途的种种推测

巨石不止一处

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的源头

与米诺斯结缘的考古学家

设计绝妙的“迷宫”

欧洲文明的先行者

迷宫、活祭与消亡之谜

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的历史回响

谢里曼印证迈锡尼

遗迹中的文明烙印

破译文字,破译历史

爱琴海霸主的崛起

迈锡尼湮灭之谜

伊特鲁里亚文化:立足于现世生活

记忆碎片中的古老民族

伊特鲁里亚人的盛世王朝

湮灭的文字,无解的“天书”

照亮西方的文明火炬

庞贝古城:历史在瞬间凝固

从掠夺开始的发掘

火山灰保存下的城市遗迹

终结一切的18小时

庞贝人,在毁灭中获得永生

第三部分 非洲

古埃及:神秘莫测的文明古国

一次失败远征带来的伟大发现

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来世艺术”

让人肃然起敬的“金字塔之国”

生者与死者同享的圣地——底比斯

库施王国:位于尼罗河中游的黑人文明

库施人的兴起

独立发展的麦罗埃时期

库施文明的衰微与失落

“圣山”博尔戈尔和纳帕塔遗址

阿克苏姆王国:“构筑”方尖碑的文明基石

所罗门王与示巴女王的国度

“万王之王”埃扎纳

见证历史的方尖碑

津巴布韦:隐藏于丛林深处的“石头城”

石头城引起的百年争论

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的见证

历经改朝换代,文明依旧灿烂

第四部分 北美洲

玛雅文明:夏然而止的文明音符

玛雅文明的毁灭与重现

几千年间的兴盛与衰落

令人惊叹的玛雅历法

高度的文明与费解的谜团

弃城之谜何时能解

奥尔梅克文明:遗落在森林中的远古记忆

丛林深处的巨石头像

面貌模糊的历史

艺术和文化成就

奥尔梅克人来自哪里

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城”的迷离消亡

“圣城”建造者的不解之谜

走入黄泉大道

金字塔和神庙

绚烂归于沉寂,留下千古之谜

阿纳萨奇:征服悬崖和峡谷的伟大民族

发现遗址

阿纳萨奇人的“编筐文化”

查科峡谷中的“巨型村落”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阿兹特克文明:辉煌而血腥的奇特文化

从记忆中复苏的伟大帝国

从蛮荒部落到繁华之都

人祭与战争

石刻艺术与文明成就

阿兹特克的毁灭

第五部分 南美洲

查文文化:安第斯的文明渊源

一座王室墓葬掀开一段远古文明

查文文化的发端

查文神庙,古老的宗教圣地

滋养南美诸多文明的文化根基

纳斯卡文化:创造荒原巨画的奇异民族

从高空俯瞰神秘地画

探寻地画的绘制者

巨大地画的绘制之谜

巨画用途众说纷纭

蒂瓦纳科:神秘莫测的史前山城

难以解释的神秘古城

史前的“图画书”——太阳门

遗迹蕴藏着万千谜题

圣城、港口、古都的废弃之谜

孤岛巨石人像:与世隔绝的失落文化

发现荒岛上的巨石人像

探寻石像建造的秘密

谁是石像的建造者

“会说话”的木板

印加文明:“太阳的子孙”创造的璀璨文化

“美洲罗马”的扩张

“云雾中的城市”——马丘比丘

发达的社会文化

奇普——绳结中的印加“文字”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亚洲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朝阳初升之地

苏美尔文明重见天日

在今天伊拉克境内的波斯湾顶端,有一个名叫巴士拉港的城镇,它曾是奥斯曼帝国的边防重镇。1877年,一位名叫欧内斯特德萨尔泽克的法国外交官在这里任副领事。他终日骑马、打猎,日子过得单调无趣。为了找寻生活乐趣,他决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圣经》里经常提到的亚述王国和巴比伦王国,就诞生在巴士拉港附近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士拉港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处,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正处于两河之间。在希腊语中,“美索不达米亚”的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萨尔泽克对古代文明有着浓厚兴趣,他打算亲自去感受一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奇迹。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源头都在亚美尼亚高原,是西亚最重要的两条大河。底格里斯河全长1950千米,流经土耳其进入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全长2750千米,经土耳其、叙利亚也流入伊拉克。两河在古尔奈汇合后称阿拉伯河,上游在伊拉克境内,下游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阿拉伯河长约200千米,河口宽约800米。两河流域总面积达1048万平方千米,中下游河水主要用来灌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船只航运主要在底格里斯河,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的巴士拉港口。

这时,巴格达来了一位法国邮电部局长,他告诉萨尔泽克,自己在检测电报线路时偶然发现了一处泰罗遗址。泰罗遗址位于巴格达东南部250千米处,那里有大量刻着古代文字的砖块、圆锥体石块以及一尊男性雕像。这些都让萨尔泽克兴趣大增,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泰罗遗址位于一条干枯的运河堤岸上,由许多连成一片的土墩构成。萨尔泽克在这里挖出了大量精美的雕刻品,如刻着文字的泥版、坛子及圆筒印章等。这些雕刻品和其他艺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

人们从这些挖出来的泰罗艺术品推断出,曾有一种年代更为久远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大概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初,比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出现得都早。而苏美尔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段文明,它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苏美尔文明遗址里到处都是残砖断瓦,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重重困难。考古学家们费尽心力,终于挖出了一些庙宇、宫殿和居民住房等建筑。这是一个城区结构复杂的世界,各种建筑物呈脉络状分布,和今天近东的集市结构差不多。

在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记录古代苏美尔人思想和应用科学的泥版文书,保存得相当完整。在人类历史上,古代苏美尔人是最早使用符号来记事的人,他们创造的文字叫做“楔形文字”。另外,在他们的某些神话里,经常会出现和《圣经创世纪》中相吻合的内容。

苏美尔的创世神话称,神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并用黏土捏成人类,之后在第七天休息。这些都和《圣经》的“创世说”十分相似。

苏美尔神话里有一片光明的净土,这里没有疾病和死亡,是水神恩奇和地母女神宁胡尔萨格幸福生活的地方。宁胡尔萨格曾创造了八种珍贵的植物,但恩奇却趁妻子不注意时把它们都吃掉了。宁胡尔萨格十分生气,便和恩奇分道扬镳。后来,恩奇的身体有八个地方患病,宁胡尔萨格不忍心对他置之不理,就造了八个痊愈女神出来,为丈夫治病。其中有一个女神名叫“宁梯”,她是肋骨女神,又称“生命女神”。在圣经故事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人类之母夏娃,这和“生命女神”的故事如出一辙。

在苏美尔楔形文字里,“伊甸”意为“没有耕耘过的土地”,“亚当”意为“居住在原野上的人”。《圣经创世纪》里说:“从伊甸流出河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出四条支流。”这四条支流就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但是学者们一直不能确定基训河和比逊河到底在哪里。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扎林斯教授认为,基训河就是今天的库伦河,从伊朗发源,最后注入波斯湾;而比逊河现在已经变成一条干枯的河床了,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沙漠中。扎林斯又据此推断出,伊甸园的位置是四条河流在波斯湾地区的交汇处。他还

说,在7000年前的冰川纪时期,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致使伊甸园沉到了波斯湾海底。如果伊甸园真的存在,那么扎林斯的观点和《圣经》中描绘的伊甸园地理环境最为接近,可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那时候,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蜿蜒曲折、浩浩荡荡地自西北往东南流淌,灌溉着苏美尔的土地,养育着沿岸居民。而关于伊甸园的种种传说,可能就是从物产丰饶的苏美尔来的。

两河流域南部是苏美尔人的主要居住地。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在这里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并结成氏族公社。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发展得相当繁荣,后人称之为“欧贝德时期”。人们从欧贝德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当时的农民已开始用满足自给后盈余的粮食来交换其他物品,这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社会分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一个地方聚居,村庄渐渐发展成了城市。

欧贝德文化

欧贝德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300年至前3500年间,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及今天沙特阿拉伯东部地区,是西亚铜石时代文化。当时,欧贝德人已掌握了先进的人工灌溉技术,学会了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农作物。另外,他们还饲养牛等牲畜,并从事渔猎活动。这里的小城镇多以神庙为中心而建,房子相当简陋。在丧葬方面,人死后多是仰身直肢而葬,幼儿则放于陶容器中下葬。陶器制作得比较粗糙,多是用黑、绿、棕等颜色的动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的单色彩陶。

欧贝德人还制作陶塑,如人物雕像等,一些陶塑人物小雕像是裸体的,有一个蜥蜴状的头。人们的生产工具主要是陶制的镰、斧和石制的锹、矛等。在其他欧贝德遗址中,人们还挖掘出了一些铜制品。

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的乌鲁克人已经开始用土砖来建造房屋了,而其他地方的人还是以简陋的洞穴或小屋为住所。乌鲁克城有上千人口,社会等级分明,已出现了职业官吏和神职人员,统治者是政界和宗教界的上层人物。

苏美尔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到奴隶制城邦的顶峰时期,先后有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出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国王。这些城市国家面积不是很大,仅包括中心城市及周边农村。城市人口也不是很多,少的只有两三万,最多的也只有十几万。城市以神庙为中心,建有王宫及城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苏美尔文字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文字的产生及广泛应用,很快泥版文书也跟着出现了。与此同时,灌溉设施、土木工程、金属加工等技术也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可以说,世界文明最早的萌芽就是在苏美尔出现的。

列国纷争与政权更替

据专家推测,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至前2250年间。这一时期,由于河水长年泛滥,两河沿岸地区的土壤因此变得越来越肥沃。在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两河流域地区被称做“肥沃的新月地带”,也就是《圣经》里的“希纳国”。但是在当时,苏美尔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城邦之间相互争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战争不断。这一时期的苏美尔曾先后被基什、乌鲁克和乌尔人所统治。

在众多城邦中,乌尔城的实力相对比较强,建立了乌尔第一王朝。其经济繁荣昌盛,军队战无不胜。但是到乌尔第二王朝后期,乌尔对邻近地区逐渐失去了控制力,军事实力也逐渐削弱,乌尔王国渐渐走向衰落。

苏美尔城邦之间的战争越来越专业化,出现了新的作战武器,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这时,强大的拉格什成为了新霸主,他们发明了一种能使军队防御力大大提高的大盾牌。但是,拉格什的统治并不长久。不到十年,拉格什的宿敌乌玛就推翻了它。

乌玛的路伽尔(“路伽尔”是王的称谓)扎吉西率领军队洗劫了拉格什城,之后又占领了乌鲁克城,并把首都定在了这里。从此,平原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划归到了扎吉西的统治之下。这一切让他豪情万丈,他炫耀说:“从波斯湾开始,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直到地中海,这片广阔的大地都是我的领土。”

就在此时,平原中南部各城邦仍然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残杀,而北方闪米特族有一支阿卡德人已经开始悄悄地壮大,这让如日中天的乌玛始料未及。阿卡德人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城邦,叫“阿卡德”。阿卡德城的首领萨尔贡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他亲自率军南下入侵乌玛。

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阿卡德军队以势不可挡的威力攻占了乌鲁克城,萨尔贡活捉了扎吉西,并用他来祭献主神。之后,乌玛、乌尔等许多城市先后被攻破。阿卡德军队最后“洗兵器于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于公元前2340年建立起一个大帝国。自此,两河流域长达1000多年的战争时代结束了,而阿卡德帝国是两河流域第一个统一的独立政权实体。

在纳拉姆辛统治时期,阿卡德王朝进入了鼎盛阶段。纳拉姆辛是萨尔贡的孙子,自称“世界四方之王”。据史书记载,纳拉姆辛曾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打败了九路敌军,俘虏了三个国王。

到了纳拉姆辛的儿子执政时期,阿卡德王朝的危机出现了。统治区内暴动不断,苏美尔城邦开始叛乱,奴隶也不断制造事端,阿摩利人和古梯人大举进攻西部和东北部。公元前2220年左右,阿卡德王朝在古梯人的进攻下土崩瓦解,首都阿卡德城被毁,人们至今也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在哪里。

事实上,古梯人没有能力用强权来统治苏美尔地区,他们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大。于是,苏美尔各城邦又有了重新复兴的可能。20年后,古梯人被最先起来反抗他们的乌鲁克人逐出了苏美尔。

乌鲁克人雄心勃勃地准备一统疆域。但是,南部有一个强大的乌尔城正悄悄地积蓄着力量。乌鲁克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一个潜在的敌人。没过多久,乌鲁克和乌尔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结果,乌尔军队战胜了乌鲁克人,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开始了他们辉煌的统治时期。

乌尔纳姆是乌尔第三王朝的创建者,也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人。他曾在乌尔高大的城墙上抒发自己的豪情:“看莽莽大地,谁是霸主!”乌尔纳姆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来管理国家,并对国王负责,比萨尔贡王朝的组织更为严密。

乌尔王朝在乌尔纳姆的儿子苏吉利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但到后期就开始衰落了。经济逐渐衰退,社会动荡不安,在经历了五代的风雨飘摇之后,终于在公元前2006年被埃兰军队推翻。埃兰军队俘获了国王伊比辛,乌尔王朝自此土崩瓦解,而曾是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苏美尔也消失了。

乌尔女王的丧葬之谜

考古学家曾在1927年至1931年间,于乌尔遗址挖出了16座王室坟墓。他们惊讶地发现,乌尔女王淑巴德下葬时有大量的殉葬者,因为她的陵墓里到处堆积着殉葬者的尸骨!

陵墓的过道里是一些侍卫,他们的头颅已经完全销蚀,身边放着铜制的头盔和长矛,从中可以看出乌尔王朝曾经的辉煌。沿着坟墓的墙壁坐着几列穿着礼服的宫女,她们就是这样坐着死去的。队列的末尾是一位男乐师,手里握着牛头竖琴。尽管殉葬者人数众多,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殉葬者生前并未遭受过暴力侵害,他们身上没有丝毫暴力侵害的痕迹。

因此,人们推测,这些殉葬者是自愿给女王殉葬的,他们是自由人,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强迫。人们对这种推断感到震惊,为什么5000年前的人们有如此虔诚的信念呢?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信念呢?另外,在当时的两河流域,即使是强迫这么多人来做殉葬品,也需要拥有无上的权威,而这样的君主就当时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以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陆续出现了许多王国,这些王国都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一大批苏美尔城市如拉格什、乌玛等逐渐没落并日益荒芜,最后竞变成了废墟。但是,后来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继承了古苏美尔文明的精髓,使历经劫难的古苏美尔文明继续流传了下来。

灿烂辉煌的城邦文明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有许多不同的种族,各个种族的语言和文化也大不一样;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可分为许多时期,各时期之间毫无关联;从地理环境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从没有真正统一过,也没有出现过长期存在的大城邦。但是,这里的人们在关于世界起源和秩序的问题上,认识却是相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也一样。

社会结构

城市是构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基本要素。每个城市都有一位主神,而城市是附属于主神的一种神圣存在物。事实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结合体。

在初期,神庙是苏美尔城市的中心,粮仓、账房、手工作坊、司法机关和档案馆等机构都集中于此。后来,神庙发展成一种带阶梯的塔庙,并且形成了围绕长方形庭院而建的建筑群。拱顶是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发明的,乌尔王陵和铁尔阿勒利马遗址中都有它的影子。除了神庙以外,王权的发展又导致了王宫建筑的出现,如马里王齐姆利里姆和亚述帝国诸王的宫殿等。这些王宫建筑规模宏大,装饰豪华,充分显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时,寺院和国王拥有的财富最多。不过,在土地投资、手工业投资、商业冒险和放债活动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私人资本。普通老百姓的谋生手段主要是种地、养牛、打鱼、经商以及制作各种工艺品等。每个城市都有石匠、铁匠、木匠、陶工和宝石匠等一大批手工艺人。手工艺品主要在自由市场上出卖,买主支付货币,或用和货币等值的实物来交换。人们通常用银块或银环来充当货币,并用称来称分量。

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农作物的收成密不可分。农田主要位于城墙的外面,大部分都被国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以大地产的形式占有。这些占有者将连成一片的土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份地,分配给为他们种田的农人,连种子、农具和耕畜也一并分配。农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行经营这些小份地,将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上缴给寺院、宫廷或地主。

文字与文化

苏美尔人在管理土地时经常需要记账,记账工作是由书吏来做的,他们要记录收来的地租、牲畜的头数、牲畜的饲料量、播种所需的种子量以及关于灌溉的所有事宜等等。书吏的笔是一根尾端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秆,他们用这根芦苇秆在泥版上画一些线条简单的牛、羊、谷物、鱼等图案,然后将泥版烘干,使这些图案可以保存下来。这种文字形式就是后人常说的“楔形文字”。从本质上讲,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为了方便经营管理而发明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某种智力活动的产物。

早期的楔形文字还只是一种象形符号,还没有成为可以准确表述语言的工具。这些象形符号主要用来记录物品的数量、种类及物品的主人,但是也只限于具体的名词和数词。一直到公元前3000年初期,少数象形符号才开始表达音节,并可以借助拼音来表达人名、抽象名词和语法虚词等,渐渐演变成一种完整的文字形式。

公元前2500左右,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借用楔形文字来拼写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了阿卡德文字。后来,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也开始使用阿卡德文字。随着巴比伦和亚述这两个国家的日益强大,阿卡德文字又发展成了古代近东地区通行的国际文字。

闪米特人

闲米特入又称“闳旗人”、或“塞姆人”,是一支游牧民族,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相传《圣经》中诺亚的儿子闪是闪米特大的祖先。事实上,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今天,在中东、北非地区生活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只不过他们已经阿拉伯他了。闪米特语是从中东印欧入的语言、文化中分出来的一个分支。闪米特语族包括古代的阿卡德语、亚述语和巴比伦语,而后两种语言正是从阿卡德语中延伸分化出来的。此外,现代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亚拉姆语、希伯来语和马耳他语等也都属于闪米特语族。

为了更好地适应繁杂的社会生活需要,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在发展文字的同时,还发展了数学等一些有用的学科,创造出了多个“世界最早”:他们最早开凿出运河、用驴子拉轮车、用芦苇和木头造船,最早发明了砖拱技术、犁和铜钉子;他们最早使用独特的六十进位制,按照阴历把一年分成12个月,用闰月来补足欠缺的天数;他们最早掌握四则运算方法,会使用平方根、立方根公式;他们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啤酒、肥皂、餐叉,种植出世界上最早的小麦和大麦……

除此之外,苏美尔的造型艺术品如壁画、镶嵌画、石雕、泥塑、浮雕、琉璃砖、滚印、青铜器及金银器等,制作水平也相当高。例如。乌鲁克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的石雕浑厚质朴;阿格拉布遗址女像、马里书吏伊比希雕像及乌尔王陵动物塑像等栩栩如生。滚印上的浮雕多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这些浮雕后来渐渐发展成了一种记事文体。

滚印引领的时尚潮流

滚印是一种圆筒或圆柱形的印章,多用石头制成,也有用象牙、玻璃或牛骨制成的。这些滚印制作精美,有的上面只刻文字或图案,有的文字和图案兼具。在古代,刻有文字的滚印是美索不达米亚人身份的象征。它出觋在楔形文字之前,伴随着楔形文字一起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曾历尽千辛万苦,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了长达7年的开拓性发掘工作。回到欧洲以后,他把一套制作精美的滚印项链和耳环送给妻子,作为结婚礼物。后来,越来越多的亚述文物被运到了欧洲。在这些亚述文物的影响下,一种被称为“亚述复兴。的装饰风格出现了,在当地引发了一股强烈的时尚潮流。

宗教信仰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信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他们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连年泛滥早就习以为常,只是无法预见河水泛滥的具体时间及程度。在他们看来,洪水之神尼诺塔是一位极其恶毒的神,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描写洪水的诗句:“猖獗的洪水呀,没有人能和它对抗,苍天为之颤抖,大地为之动摇。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却把它们淹没……”

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常年洪水泛滥和外族入侵的威胁下,形成了一种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的人生观。他们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人的寿命极其短暂,无论他做什么,最终都将走向虚无。”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服务于神,人的命运由神掌握,而人无法预测神的意志和行为。

为此,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预测未来。一种方法是通过解释那些奇奇怪怪的预兆来预测未来,尤其是释梦;另一种是通过检查动物的肝脏来占卜吉凶,也叫“剖肝占卜术”。此外还有占星术,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天体运动取决于诸神的意志,他们相信从天体运动规律中可以洞察到神的旨意,从而决定自身的行动方向。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开始探索和记录天体运动了,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资料,这对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每个美索不达米亚人都有一位专属于自己的神,他们把这个神尊奉为自己的心灵导师。在他们心目中,这个神可以将他们的愿望传达给那些相隔遥远、不能直接通话的大神们。

充满悬念的起源与衰落

综观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可以发现,两河流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来自北方的印欧人与来自南方的闪米特人,为了争夺这块肥沃的土地展开了数千年之久的战争。但是,最早创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苏美尔人,似乎既不属于印欧人,也不属于闪米特人,这一点让人觉得十分奇怪。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编著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一书,他在书中说:“苏美尔人到底是什么人,起源于哪里;他们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的居民,还是在更早的居民留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至今也不清楚。”

在苏美尔地区,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遗物最早也是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没有发现旧石器或中石器时代的遗物。大约6000年前,苏美尔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沼泽,波斯湾也延伸到了内地,致使人们不能在这里居住。人们据此推测,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时,苏美尔人才从其他地方移居到了苏美尔地区。

最早使用“苏美尔人”这一称呼的是闪米特族的阿卡德人,并不是苏美尔人自己,苏美尔人自称“黑头的人”。据考古资料记载,苏美尔人虽然个子不高,但十分强壮,他们圆颅直鼻,没有须发,这一点和后来移居苏美尔地区的闪米特人不一样。闪米特人脸长鼻钩,且多须发。关于苏美尔人的来源,一直以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

家庭书架·文明读库 失落的文明

家庭书架·文明读库 失落的文明

家庭书架·文明读库 失落的文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