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陷阱-明心书坊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人生哲学/智慧,
作者: (澳)路斯哈里斯著;吴洪珺等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229000版次: 1页数: 243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76299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路斯哈里斯博士巧妙地将读者领上一条捷径,让我们可以拥有一种丰富、充实且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真正的“幸福”所在之处。本书适合任何人阅读,包括治疗师和患者。
——教育心理学家克里斯廷伯克
停止挣扎,专注生活。
你有没有在承受压力、担心、痛苦或毫无成就感时,却仍要假装一切都很好?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你这样。压力、焦虑、沮丧、低自尊无处不在。看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在做这样或那样的挣扎。但是当我们的生活水准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时,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都陷入了一个隐藏的心理陷阱:我们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会长期遭受痛苦的恶性循环。幸运的是,通过一个以专注技术为基础的开创性新方法,我们都能逃脱这个“幸福陷阱”。所以,如果你想让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那么这本书是你一定要读的。
读过本书后,你会觉得发现生活中的意义、融入生活是如此简单。本书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策略和常识性观点,对于任何被担心、焦虑和失望情绪所纠缠的人来说,这本书都会带给你一段奇妙的旅程。作为一名与这些人打交道的心理学家来说,我很高兴推荐这本书。我自己也使用了这些策略,它们真的很有用!
珍•海勒斯妇女健康基金会的心理学家 曼蒂•狄克斯博士
幸福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状态。我们对它推崇备至,卖力研究,却很少能体验到它。讽刺的是,我们越是试图购买它、抓住它或把它给关起来,就越是不会幸福。的确,即使谈论“我们怎样才能幸福”,也经常会让人不满——这其实就是个幸福陷阱。这就是为什么哈里斯博士的这本书如此有用的原因了。本书介绍了理解、接受并拥抱这个世界本来模样的有效操作办法。接受是幸福生长的基础。本书所教的技术和方法以实证为基础,它们将提升你接受的能力,增强你改变现实的勇气,并进一步开发你辨别二者的智慧。
我极力向你推荐这本书。
《这是你的生活:你将如何对待!》的作者、心理学家安东尼•格兰特博士
这是一本脍炙人口的书籍:它不同于大部分主流文化,认为直接以幸福为目标实际上可能会让你痛苦。本书提供了另一条路线,它能避免你在情感上走弯路,指引你迈向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你觉得你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发,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心理学系 约瑟夫•席亚若奇博士
内容简介
幸福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状态。我们对它推崇备至,卖力研究,却很少能体验到它。讽刺的是,我们越是试图购买它、抓住它或把它给关起来,就越是不会幸福。的确,即使谈论“我们怎样才能幸福”,也经常会让人不满——这其实就是个幸福陷阱。这就是为什么哈里斯博士的这本书如此有用的原因了。本书介绍了理解、接受并拥抱这个世界本来模样的有效操作办法。接受是幸福生长的基础。本书所教的技术和方法以实证为基础,它们将提升你接受的能力,增强你改变现实的勇气,并进一步开发你辨别二者的智慧。
这是一本脍炙人口的书籍:它不同于大部分主流文化,认为直接以幸福为目标实际上可能会让你痛苦。本书提供了另一条路线,它能避免你在情感上走弯路,指引你迈向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你觉得你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发,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
路斯哈里斯博士巧妙地将读者领上一条捷径,让我们可以拥有一种丰富、充实且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真正的“幸福”所在之处。本书适合任何人阅读,包括治疗师和患者。
作者简介
路斯•哈里斯博士,是一位对生活、健康及治疗怀有极大热情的医学工作者。作为!名压力管理的权威人士,他定期在非洲各地旅行,并对各地的培训师、心理学家、医生以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进行“专注”培训(专注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一种意识的、开放的、集中的状态,可以帮你减轻压力、超越恐惧、提高业绩并增加生活满意度)。
路斯•哈里斯博士生于英国利物浦,1989年在英国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大学取得了医生资格。他在1991年移居澳大利亚,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开始营业。在工作中,他对身体疾病的心理因素越来越感兴趣,当他开始教病人专注技能时,他对该技能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十分惊叹——尤其是在与压力有关的情况下。这种兴趣最终导致他转变了职业,现在他是一名演说家、培训师、治疗师和执行督导。这些年来,他已经对成百上千个病人运用了这种方法,从律师、店主到警察和家庭主妇,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绪论我只想幸福
幸福是正常的吗?
为什么幸福这么难呢?
“幸福”到底是什么?
前方的旅程
第1部分你是如何设下幸福陷阱的
第1章有关幸福的神话
神话一:幸福是所有人的常态
神话二:如果你不幸福,你就是有缺陷的
神话三: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摆脱消极情绪
神话四:你应该能够控制你的思想和情绪
控制的幻想
我们是如何学习控制的
第2章恶性循环
你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办法是怎样变成问题的?
控制的问题
过度运用控制
尝试在控制不起作用的场合运用它
当控制的运用阻碍我们做有价值的事时
我们实际上用了多少控制策略?
控制和幸福陷阱有什么关系?
我该怎样逃离幸福陷阱?
第2部分改变你的内部世界
第3章AcT的六点核心原则
第4章杰出的故事家
文字和思想
故事不是事件
什么是认知融合?
大脑是杰出的故事家
第5章真正的忧伤
思想只是故事
永不停止的故事
第6章解决问题的缓解技术
接受的真正含义
如何运用缓解
第7章看看淮在说话
现实的期望
第8章可怕的画面
缓解不快的映像
第9章船上的魔鬼
第10章感觉如何?
情感控制行为吗?
情感就像天气
情感的三阶段
战或逃反应
第11章挣扎开关
第12章挣扎开关是如何形成的
你的童年程式是什么?
判断我们的情感
大脑如何加剧了情感上的不适?
重温挣扎开关
第13章直视魔鬼
重温两个自我
扩展
扩展的三个步骤
与堂娜的一次会谈
轮到你了
第14章解决问题的扩展技术
关于扩展的常见问题
第15章在冲动上冲浪
冲动的感觉是怎样的?
行动还是不行动
推与拉
缩写词OBSERVE
平衡行动
第16章更多魔鬼
认识你的魔鬼
第17章时间机器
什么是“联结”?
联结和观察自我
几个简单的联结练习
第18章肮脏的狗
与快乐的体验相联结
给我的脏狗洗澡
锻炼肌肉,构筑生活
第19章一个令人困惑的词
ACT是要采取行动
AcT不是一种宗教或精神信仰体系
ACT不是冥想
ACT不是大彻大悟之路
ACT不只是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第20章如果你在呼吸,你就还活着
此刻
一次深呼吸的力量
想挑战一下吗?
当你身处危机时应该怎么做?
控制你的呼吸,而不是感觉
思考自我在其中处于什么地位
第21章实话实说
事实性描述
第22章大故事
低自尊
放开自尊
自我接受
一部非洲纪录片
第23章你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观察自我
观察自我的质量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自我
结束?
第3部分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第24章跟随内心
你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VS目标
为什么价值观念如此重要?
价值观念让生活变得有价值
第25章大问题
反思时间
价值观念和关系
第26章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
第27章千里之行
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不要设立一个死人的目标
想象自己采取有效的行动
行动计划
听起来有点不自然吗?
第28章获得满足
知足常乐
财富、名声和成功
其他动因
如果你的目标真的实现了该怎么办呢?
第29章丰富的生活
全部都和联结有关
第30章面对恐惧
F:与无益想法融合
E:不现实的期望
A:逃避不舒服的感觉
R:远离价值观念
回到融合
给理由
怎样将借口与事实区分开来
再去哪儿?
第31章意愿
我不愿做的事
日常生活中的意愿
意愿没有中间地带
我的意愿
自纸黑字的力量
光有意愿就够了吗?
第32章继续前进
犯错
拥抱不确定
重新定义成功
尝试,再尝试?
乐观的态度
机会
选择成长
第33章有意义的生活
觉得被困住了?
在生活的不同领域运用ACT
关注你能控制的
你走了多远了?
延伸阅读
资源
致谢
索引
作者简介
书摘插图
第1部分你是如何设下幸福陷阱的
第1章 有关幸福的神话
童话故事的最后一句都是什么?你猜对了:“……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只是童话故事总会有幸福的结局,好莱坞的电影又是怎样的呢?它们的结局不也总让人感觉很好吗?几乎全是正义战胜了邪恶,爱情克服了一切困难,英雄打败了坏蛋。大多数流行小说和电视剧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喜欢幸福的结局,因为社会告诉我们生活就应该是这样:我们拥有全部的开心愉快,所有的和平美满,生活永远幸福快乐。但是这听起来现实吗?这与你的生活经历相符吗?有四类神话构成了幸福陷阱的基本蓝图。下面让我们一个个地来看这些神话。
神话一:幸福是所有人的常态
我们的文化坚持认为人类天生就是幸福的。但是前言中引用的统计数据证明这显然是错误的。记住,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要自杀,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症。而且统计数据还显示,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患有一种心理障碍的概率几乎是30%!这个概率还不够大吗?
然后再加上所有不归为心理障碍问题所引起的痛苦——孤独、离婚、性困难、工作压力、中年危机、关系问题、家庭暴力、社会隔绝、欺凌弱者、偏见、低自尊、持续愤怒以及缺少生活意义或目的——你就会知道真正的幸福其实很少。不幸的是,我们周围的许多人都认为,除了他自己,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你可以猜到,这种想法会让人更加不快。
神话二:如果你不幸福,你就是有缺陷的
按照神话一的逻辑,西方社会认为,心理上的痛苦是不正常的。人们将它视为缺点或疾病,是精神有毛病或有缺陷的产物。这意味着当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受痛苦的想法和情绪时,我们常常会骂自己脆弱愚蠢。健康专家总是动不动就给人们贴上“你很抑郁”之类的标签,这些标签只会让你相信你是多么无能。
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建立在一种完全不同的主张之上,ACT提出,健康的人类大脑在正常的思考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你没有什么缺陷——你的大脑只是在做它的工作;这是进化的结果。幸运的是,ACT可以教我们怎样适应,从而让生活得到有力的改变。
神话三: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摆脱消极情绪
我们生活在一个感觉良好的社会,它的文化完全沉浸在对幸福的寻找之中。这个社会让我们做什么呢?那就是消除消极情绪,并在消极情绪上集聚积极的情绪。这个理论很好,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毕竟,有谁不愿意快乐呢?但要注意的是:一般我们在生命中最为重视的事情,总会给我们带来所有的情感,有快乐,也有痛苦。比如在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中,尽管你会体验到诸如爱、喜悦等美妙的感觉,也难免会经历失望和沮丧。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伴侣,他们早晚会发生兴趣上的矛盾。
对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有意义的项目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便它们常常会带来兴奋、狂热的情绪,也总会产生压力、恐惧和焦虑。所以,如果你相信神话三,你就有大麻烦了。因为如果你对不良情绪没有准备的话,就根本不可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你将会学到如何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控制这些情绪,这种方法能大大减少它们所带来的苦恼。
神话四:你应该能够控制你的思想和情绪
实际上,我们对自身思想和情绪的控制远远少于我们所希望的。不是我们无法控制,只是我们能做到的比“专家”让我们相信的要少很多。另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行动确实有很大的控制。通过采取行动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充实、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act这个单词来称呼ACT,而不是用首字母A.C.T来称呼它的原因)。
绝大多数自助计划都认同第四个神话。比如,有很多方法都教你怎么识别消极情绪,并用更多的积极情绪取代它们。另一些方法则鼓励人们重复说积极肯定的话,诸如“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和绝对的愉悦”,或者“我很强大,我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所不能的”。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则是鼓励你想象你想要的东西,生动地想象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以及你梦想的生活。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如果你挑战自己的消极想法和映像,并反复在脑中装满积极的想法和映像,你就会找到幸福。假如生活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我敢打赌,你已经无数次地尝试积极地去思考,然而那些消极想法总是不断跑回来。就像我们在绪论中看到的,我们的大脑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形成了现在的思维方式,所以,用几个积极的想法或话语就能大大改变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不是说这些技术一点效果都没有,它们经常能让你暂时觉得好点儿,但却不能长期消除消极想法。
对于愤怒、害怕、伤心、不安全感、内疚这些消极情绪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现在有很多用来摆脱这些情绪的心理策略。但是毫无疑问你已经发现,即使它们消失了,不一会儿也会再跑回来。然后再次消失,再次回来。循环往复,没完没了。有可能你和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良好的感觉替代糟糕的感觉。你或许已经发现,只要不是过度沮丧,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这种情绪的发生。但是你可能也发现了,随着沮丧情绪的增长,你对情绪的控制力也在逐渐下降。可悲的是,人们普遍相信第四个神话,当我们不能控制思想和情绪时,就会觉得自己很无能。
这四个有力的神话向我们提供了幸福陷阱的基本蓝图。它们将我们置于永远不会胜利的战斗中。下一章我们将具体来看这些斗争,但首先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神话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此深入人心。
控制的幻想
人类大脑赋予我们这一物种巨大的优势。它让我们能够制定计划、发明创造、协调行动、分析问题、分享知识、吸取经验、想象未来。你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鞋子、腕上的手表、身下的椅子、头上的屋顶、手中的书籍——无一不产生于人脑的才智。人的心智让我们能够塑造周围的世界,使它们符合我们的需求,给自己提供温暖、遮蔽、食物、水、保护、卫生设施和医药。这种控制环境的神奇能力让我们对自己控制其他领域的能力也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并不奇怪。
如今,控制策略在物质世界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果我们不喜欢某些东西,就想出避开或消除它的办法,然后照着这个办法做。有只狼在你门外?干掉它!用石头砸它,或者用矛刺它,用枪打它。下雪、雨或冰雹?你不能消除这些事情,但是你可以避开它们,躲在山洞里,或盖一个遮蔽棚。土地干旱贫瘠?你可以通过灌溉或施肥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可以搬到更好的地方来避开它。
但是我们的内部世界呢?我这里指的是思想、记忆、情感、冲动、心理映像或身体感觉。我们能简单地避开或消除不喜欢的东西吗?在外部世界这么做是轻而易举的,那么对内部世界真的也是这样吗?
这里有个小实验。当你在读这段文章时,试着不要去想冰淇淋。不要想它的颜色、形状或味道,不要想炎炎夏日中它的滋味,不要想它在你口中融化时感觉有多好,不要想你不停地舔着,以免它滴到你的手指上。
进行得怎么样?
你肯定会禁不住去想冰淇淋!
还有个小实验。回想上周发生的一件事。任何回忆都行,无论是你参与过的谈话、看过的电影,或者是吃过的饭。想起来了吗?好,现在试着摆脱它。将它从你的记忆中完全消除,让它再也不会跑回来。
你做得怎么样?如果你觉得你做到了,那就再检查一遍,看看你是否还能回忆得起来。
现在,转移到你的嘴。注意舌头的感觉,让它滑过你的牙齿、牙龈、脸颊和上颚。现在试着消除这些感觉。试着想象你的嘴完全麻木了,好像牙医刚刚给你打了一针奴佛卡因。你能忘记这些感觉吗?
现在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假如有个人拿着把上了膛的枪指着你的脑袋,告诉你必须不能有害怕的感觉;哪怕你有丝毫担心,他们就会开枪打死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停止焦虑吗,即使你命系于此?你当然能试着表现得冷静,但是你真的能觉得冷静吗?
好的,现在是最后一个实验。盯着下面这颗星星,然后看看你能不能在60秒内不想它。这就是你要做的。在60秒内,不要让任何想法进入你的脑子——尤其是关于这颗星星的任何想法。
希望现在你能认识到,思想、情感、身体感觉和记忆不是那么容易被控制的。不是你不控制它们,只是你对它们的控制要比你想象的少得多。面对现实吧,如果它们那么容易控制的话,我们岂不是全都生活在永恒的极乐世界中了吗?当然,有一些自助专家声称他们总是生活在这种状态中。这些人经常能发大财,他们的书非常畅销,吸引了大批渴望得到答案的人追随兵后。我估计本书的许多读者也已经陷进那条道路中了,而且他们已经感到伤心失望了。
我们是如何学习控制的
从幼年时起,我们就被教育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听过许多这样的话:“别哭,要不我就给你好看”;“不要这么沮丧,看看光明的一面”;“别哭丧着脸”;“你现在是个大男孩了,大男孩不可以哭”;“不要为自己难过”;“别担心,没什么可害怕的”。
我们周围的成年人一次又一次地用这些话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即我们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感觉。而且,看起来他们似乎肯定可以控制自己的感觉。但是,在紧闭的大门背后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成年人十有八九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痛苦感情。他们可能喝得酩酊大醉,服用安定药,每个夜晚都独自垂泪入眠,找外遇,疯狂地工作,或默默忍受着慢性胃溃疡的痛苦。无论怎么做,他们可能都不会与你分享这些经历。
当你极偶然地看到他们真的失去控制时,他们可能从来不会说这样的话:“好的,这些眼泪是因为我感到一种叫做伤心的东西。这是一种正常的感觉,我可以学会有效地处理它。”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他们不会告诉你如何处理你的情感,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
到了上学的年纪,你肯定会被强迫灌输这一思想,即你应该能够控制你的感情。比如,在学校哭的孩子可能被嘲笑为“爱哭鬼”、“娘娘腔”——尤其是男孩子。然后随着你慢慢长大,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或者甚至你自己也这么说过):“克服它!”“没什么大不了的!”“继续前进!”“冷静点!”“别让它烦你!”“别这么胆小!”“振作起来!”等等。
所有这些话都暗示你应该能够随心所欲地打开或关闭你的情绪,就像按开关一样。那么为什么这个神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我们周围的人表面看起来都很幸福。他们似乎控制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在这里,“看起来”是个关键词。事实上,大多数人没有坦诚地面对自己与思想和情绪所作的斗争。他们装作“勇敢”、“沉静自若”。就像那些著名的小丑一样,我们能看见的只有化过妆的笑脸和快活的滑稽动作,但他们也会暗自哭泣。在治疗中常能听见患者这么说:“如果我的朋友、家人或同事听到我现在说的话,他们绝对不会相信。每个人都觉得我很坚强、自信、快乐、独立……”
潘妮是个30岁的患者,她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六个月后来见我。她觉得很累、很焦虑,对自己的育儿能力充满怀疑。有时她觉得无能为力,只想逃离自己的责任。有时她觉得精疲力竭,心情沮丧,心想生孩子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最首要的问题是她对自己竟然有这些想法充满负罪感!潘妮定期参加妈妈小组的聚会,但她一直没有说自己的问题。其他的妈妈看起来都那么自信,她们会看不起她的。当潘妮最终鼓起勇气与其他妈妈分享她的体验时,她的坦白打破了大家想要一致保持沉默的打算。其他的妈妈或多或少地都有同样的感觉,但是她们也都在伪装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害怕遭到反对或拒绝。当这些女人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后,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大口气,彼此间的联结也更紧密了。
一般说来,男人在承认自己最担心的事情上比女人要差得多,因为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忍克制,要控制并隐藏自己的感情。毕竟,大男孩是不能哭的。相反,女人打小就学习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感情。尽管如此,即使对最亲密的伙伴,许多女人也不愿意诉说自己的苦恼、担心,告诉别人自己无法解决,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软弱、愚蠢。我们对真实情感保持沉默,在人前做出假象,这只会增加控制的幻想的力量。
那么问题就是:这些控制的幻想对你有多大影响?下面几页问卷将帮你找到答案。
第2章恶性循环
米歇尔眼中涌出了泪水。“我这是怎么了?”她问道,“我的丈夫很出色,孩子很优秀,工作也很好。我很苗条,也很健康。我有一套可爱的房子,我们生活殷实,住在一个美丽的小区。那么为什么我还不快乐呢?”
这是个好问题。看起来米歇尔拥有了她生活中想要的所有东西,那么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在本章的后面我们再来谈米歇尔,但是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你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你的生活很可能可以比现在过得更好。也许你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或者你觉得孤独、心碎。也许你恨你的工作,或者可能你已经丢了工作。也许你的健康正在恶化。也许你爱的某个人去世了,或者拒绝了你,或者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也许你的自尊很低,或者缺乏自信,或者觉得自身不足。也许你有药物或酒精方面的问题,或者对其他东西上瘾。也可能是在经济或法律上碰到了困难,或者只是觉得困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许你正经受着抑郁或焦虑,或者可能只是觉得生活烦闷,或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不管是什么问题,毫无疑问,它都会引起不快的想法和情绪——你可能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摆脱或抹掉它们。但是假如你所有摆脱这些糟糕的想法或情绪的努力其实正在降低你的生活质量呢?我们在ACT中
有一个谚语:“解决办法就是问题!”
解决办法是怎样变成问题的?
如果你得了疥疮会怎么做?你会去抓它,对吗?这个方法通常很奏效,你甚至连想都不用想:挠挠就好了。问题解决了。但是假如有一天你长了一片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皮肤非常痒,所以你很自然地会去挠它。然而,这一片皮肤的细胞已经发炎,因此非常敏感,当你去抓时,它们会释放一种叫做组胺的化学物质,让人非常恼怒的是,这些组胺会让皮肤进一步发炎。所以不一会儿皮肤又会痒起来——比原来痒得更厉害。当然,如果你再去挠它,就会变得更糟糕!你越是挠,湿疹就越严重,痒的范围也会越大。
如果正常、健康的皮肤一时觉得痒,挠挠是个好办法。但是对不正常的皮肤,挠就是有害的:“解决办法”就这样变成了问题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恶性循环”。在人类情绪的世界中,恶性循环是很常见的。以下是几个例子:
•约瑟夫害怕被拒绝,所以他在社交场合非常焦虑。他不想要这些焦虑的感觉,所以尽可能避免社交场合,不去寻找友谊。他一个人住,每天晚上都呆在家。这就意味着他在非常少的社交机会中,会比以前更加焦虑,因为他缺少练习。而且,没有朋友和社交生活会让他觉得自己完全被人拒绝,而这正是他所害怕的!
•伊冯在社交场合中同样觉得焦虑,她通过酗酒来解决这个问题。短时间内酒精可以减轻她的焦虑。但第二天她就觉得宿醉未醒,非常疲倦,而且她常常为自己花在酒上的钱感到后悔,或者为自己在酒精的影响下所做的尴尬事而担心。的确,她能暂时摆脱焦虑,但是她所付出的代价则是长时间经受其他大量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她发现自己在一个社交场合中不能喝酒,就会更加焦虑,因为她没法不依赖酒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