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4期)(季刊)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陈洪捷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192印刷时间:开本: 13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716719460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专辑共收录了六篇论文,它们的研究问题各有不同。其中,李小土、刘明兴和安雪慧的《西部农村教育财政改革与人事权力结构变迁》一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强调了这样一种研究视角,即分析农村教育财政制度和教育绩效的变化,必须首先理解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权力结构与变迁逻辑。宋映泉的《校舍安全何以保障?》一文力图分析汶川地震暴露的我国校舍建设质量问题背后的体制性根源。魏建国的论文聚焦于美国《高等教育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演变。尼古拉斯•巴尔教授具有学者中并不多见的将其理论成功推行为现实政策的独特经验,他的思考和观察浓缩在《高等教育财政:经济理论与国际经验带来的启示》一文中。丁颖的《教育支出在公私之间的分担》一文对于几个教育较为发达国家的分析使我们对各国教育办学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差异有了更加明晰的了解。王蓉的《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一文的主要贡献也在于其视角,那就是施教者/教育体系的行为改善与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弱势群体的自我权利意识和改变现实的主动性密切相关。
上述研究虽然分析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具有鲜明的共同特点,可称之为“关注制度的姿态”。突破或者完善固有的、主流的分析范式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之所以用“姿态”一词乃是因为这些论文体现了研究者希望突破而寻求出路的强烈的自觉意识,采取新鲜而不是熟悉的分析视角的努力,包括以对现实中的国内外的教育制度的了解和梳理为起步。有了这种姿态,教育财政学的研究才有可能焕发新的活力,进而取得真正的进展。
目录
专题研究教育财政与治理分析:关注制度的姿态
尼古拉斯巴尔
高等教育财政:经济理论与国际经验的启示
魏建国
美国《高等教育法》修订与高等教育财政改革
丁颖
教育支出在公私之间的分担
——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英国比较
王蓉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个关于中小学校的民众满意度调查
宋映泉
校舍安全何以保障?
李小土,刘明兴,安雪慧
西部农村教育财政改革与人事权力结构变迁
教育基本理论贺晓星
日本“聋文化宣言”:
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
陈彬莉
教育获得之中的路径依赖
杨柳新
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
周勇
哲学、诗歌与智术
——柏拉图的千古课程难题
教育经济与管理林一
高等教育系统的能级函数分析法
——以中国高等教育为案例
沈华,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和回收效率的计量分析
杨娟
运用“优序理论”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赵婷婷,汪乐乐
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分类以及怎样分类?
——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与卡内基
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比较
著述评介展立新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一次深刻的社会学总结
——评T.帕森斯和G.M.普莱特的
《美国综合性大学》
书摘插图
(二)道德背景
很多人都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有着强烈的道德观。这是完全应该的,但强烈的道德观也需要理性和清楚的思考来支持,其中错误是很常见的:
错误1:高等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应当是免费的。
很多人的价值观都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人的一项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一定要是免费的。我们都同意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却又接受竞争环境下以市场价格提供的食物供应。因此,公平的目标并不是建立一个免费的高等教育系统,而是一个不因聪明的学生来自弱势背景就拒绝其入学的高等教育系统。然而,在主张免费高等教育的时候,人们也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共识:高等教育在使用时应当是免费的。本文稍后将介绍如何设立这样一个系统。
错误2:对教育收费是不道德的。
上面的主张仍然适用。在笔者看来,如果有学识并且想念大学的人,因其无法支付学费而被大学拒之门外,这是不道德的;此外,如果缺乏资金而且质量低下的早期教育使得学生甚至从来都没想过要去念大学,这也是不道德的。同理,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食物维持生活,这是不道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把食物变成对所有人(包括富人)都免费,而是意味着应当进行财富转移,使得任何人都有能力购买食物。
在两种情况下,商品或者服务应该是免费的:一是出于效率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市场失灵使得消费者无法有效地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选择;二是出于公平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使用这种商品或者服务——例如基础教育和医疗。在下文将讨论到高等教育并不属于任何一种情况,结果政府给高等教育的经费补贴是累退的,而且绝大多数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国家的入学机会实际上很不公平。
错误3:高等教育不应精英化。
人们经常将社会精英主义和才智精英主义相混淆。社会精英主义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社会背景不应当影响人们进入最好的大学的可能性;相反,才智精英主义是正确和可取的。最好的音乐家和运动员都因其能力而出众,而不论他们的背景是穷(如贝利)还是富(如泰格•伍兹)。才智上的精英大学与不公平无关。公平的目标应当是不论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如何,高等教育系统都可以使最有才智的学生在最好的大学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