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精神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世界哲学 ,
作者: (法)吉尔松(Gilson,E.)著,沈清松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42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796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上乘中古思想史的研究传统,奠定了20世纪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学术基础。 本书借由论述中世纪时代人类的经验与思想,向读者介绍了中世纪哲学的义理内涵、历史渊源和对后世的影响,是同类研究中的杰出之作。
目录
新版译序
译序:中世哲学精神与中国哲学精神的会通
原作者序
第一章 中世哲学与天主教哲学
第二章 “天主教哲学”概念的澄清
第三章 大有及其必然性
第四章 诸有及其适然性
第五章 类比、因果关系、目的性
第六章 乐观的人生
第七章 造化宣主荣
第八章 天意观
第九章 人类学
第十章 位格论
第十一章 对自我的认识
第十二章 对万物的认识
第十三章 理智及其对象
第十四章 爱及其对象
附录 熙笃会密契论之内在一贯性
第十五章 自由意志与自由观
第十六章 律则与道德
第十七章 意向、良心与义务
第十八章 中世纪与自然
第十九章 中世纪与历史
第二十章 中世纪与哲学
注释
人名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世哲学与天主教哲学
一位中世思想史家心里自然而然会想起“天主教哲学”一词。似乎再没有一个名词会比它更少引起困难,而且看到它被广泛使用,我们亦丝毫不觉惊异。然而,如果对“天主教哲学”一词稍加反省,则很少有其他语词像它这般模糊兼且难以定义。因为问题不单是在于中世思想史家把中世纪天主教徒所建立的各种哲学和犹太人或回教徒所建立的各种哲学分别开来讨论,这种做法是否正当,因为在这种情形下,问题是纯属史学上的,很容易解决。我没有权利在历史中把实际上相关联的许多事物各个孤立起来。正如吾人所知,天主教思想、犹太教思想与回教思想相互影响,而且一再影响,如果把它们当作几个封闭而且孤立的系统来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当然,在事实上,历史研究之进行端赖于抽象方法,而且每个人都须划定自己所能胜任的确定范围。但重要的是:不可以把吾人方法的限度,误认为是实情的限度。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此,而是在于哲学性的、更为严肃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此一问题就在于询问:“天主教哲学”这个概念是否有真实的意义?其次,附带地问,是否有任何实情与这个概念相应? 当然,我们询问的并不是有没有任何从事哲学的天主教徒,也就是说,天主教徒而又恰巧是哲学家;我们问的是:是否曾经有过任何天主教哲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