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教育史(南宋史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苗春德,赵国权著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7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3255046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著者对南宋的学校教育(官学、私学、书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著名教育家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探讨总结了南宋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
苗春德,1936年生,河南镇平人。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5年毕业于北京帅范大学教育系中国教育史专业研究生班。曾任河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兼《心理世界》编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史研究丛书》编委、《中国近代教育专题史论丛》编委等职。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教育史和人才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主要著作有《宋代教育》(主编)、《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3卷主编之一)、《中原文化大典教育典官学选十卷》(主编之一)、《中原文化大典教育典私学书院卷》(主编之一)等十余部。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 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以儒治教的文教理念
第二节 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和创新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科举化趋势
第四节 学派林立,教育思想多元化
第五节 爱国教育思想的凸现
第二章 南宋的官学教育
第一节 南宋的中央官学
第二节 南宋的地方官学
第三章 南宋的私学教育
第一节 南宋的蒙学及精舍教育
第二节 南宋的家学与家庭教育
第三节 南宋的女子教育
第四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上)
第一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与成就
第二节 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南宋的著名书院
第五章 南宋书院的建制(下)
第一节 南宋书院的建制
第二节 南宋书院的教学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管理制度
第四节 南宋书院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南宋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 南宋社会教化的形式
第二节 南宋社会教化的内容
第七章 南宋的爱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张栻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吕祖谦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陈亮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叶適的教育思想
编后语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南宋教育是北宋教育的承续和延伸,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措施等方面,前后一贯,一脉相承。但是,北南两宋毕竟时空背景、发展过程和侧重之点不完全相同。因此,其教育的基本特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下面,我们分五节试析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以儒治教的文教理念
宋王朝的创业之君太祖赵匡胤及其后继者太宗赵光义,虽然都出身行伍,但都深知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他们掌权后,都极为关注维护和巩固政权这个根本问题。在谋臣赵普“夺权”、“制钱”、“收兵”的建议下,太祖很快制定出抑制方镇、强化君权的基本国策。这也是宋代文教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于是,以文治国、以儒治教就成了赵宋王朝历代皇帝安邦治国的方略和指导思想。这一重文抑武的文教理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北南两宋文教事业的逐渐下移和持续发展。其重文抑武的文教理念主要有如下内容:
一、尊孔及崇儒
这是宋廷以儒治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文治国之所以要尊孔崇儒,我们认为:主要是孔子是“先圣”、“先哲”,是思想、理念即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符号。“历朝历代,替皇帝把思想门,站言论岗,全靠他。”因此,历朝历代尊孔的皇帝都竭力抬高他,甚至把他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同时,孔子又是“先师”,是教师的祖师爷。他一生自觉地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好古敏求,以传递和弘扬古代文化及伦理道德为己任,为当时纷乱的社会培养了大批儒士。这些儒士,诚如王安石所说:“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