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竹内好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薛毅,孙晓忠编
出 版 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370000版次: 1页数: 442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7895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当全世界都开始意识到,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叵测的现代生存状况,人类不能只有一种西洋式的感觉和思维,当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世界文学”是必须要和真正的“世界意识”一同生长才可能形成,那么,静下心来体味、发现、重新描述和阐释,不但使我们真正拥有这些收获,也让别地的人能较确切地知道这些收获,就是我们今天迫切该做的事了。
——王晓明《“大时代”中的“现代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关于竹内好、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竹内好,作为战后日本重要的思想家,对鲁迅和现代中国有独到的认识。他以鲁迅为思想资源,致力于建构东方的主体性。新世纪初,竹内好的著作被翻译到中国,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如何理解他的思想方法,如何评判他的观点,如何看待他对鲁迅的创造性发挥,学者们在激烈地争论……
目录
第一编
“大时代”中的“现代文学”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竹内好的鲁迅论及其民族主体性重建问题——从竹内芳郎对战事日本鲁迅研究的批评说起
竹内好何以成为问题——再读《近代的超克》
文学与政治——从竹内好对鲁迅文学观的诠释出发
“文学”与“大东亚战争”——也谈“竹内好悖论”
“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
日中战争的文化空间——周作人与竹内好
战争、技术媒体与传统经验的破灭——论鲁迅小说中的“暴力”与“破坏”
作为问题与实际的“鲁迅转变”——一项简单的历史考察
何谓“文学的自觉”?——读解“竹内鲁迅”过程中的困惑
“文学者”鲁迅——竹内好的两读法
“竹内鲁迅”的中国位置
文学家的基本立场——竹内好的鲁迅论
竹内好的启示——《鲁迅》阅读札记及其学术史考察
略谈“竹内好”应该缓论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圆桌会议(一)
文学、文化与政治——圆桌会议(二)
第二编
鲁迅的“原点”——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狂人日记》的解读
竹内好的中国观
现代价值与东方理想——读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
从那霸到上海
孙歌答《中华读书报》陈洁问
薛毅答《中华读书报》陈洁问
阅读竹内好与阅读历史
第三遍
文学的独立是什么
中国文学的政治性
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
编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编
“大时代”中的“现代文学”
王晓明(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1927年冬天,鲁迅这样概括中国的状况:“中国现在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但这所谓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尘影)题辞》)借用他后来的话说,这“大时代”“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小品文的危机》)。
从龚自珍、曾国藩那两代人意识到“颓世”难挽、“洋患”逼人,到今天全社会亟亟“与世界接轨”,中国人在被动“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跌跌撞撞了一百五十年。从某些指标——例如GDP和太空探测技术——来看,今天中国已经相当“现代”,但一些更重要方面的状况:社会制度、“人心”、前景想象、与世界其他部分的关系等却表明,中国社会并没有解决“如何现代”——更准确的说法是“何种现代”——的问题。犹如一个迷了路的登山者,中国不断地发现自己依然处在不得不“现代”的路程之中,那一座最消耗体力、同时包含了最大希望和最大危险的山口,依然还在前面。但是,从另一面来看,那山口已经不远,社会内部长久积聚的各种深层因素的冲突,这些冲突凸显的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的内在矛盾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如此“现代化”就别无他路的大趋势,可世界又难以承受这个“现代化”,开始显露和激化。如果乐观——或者悲观——一点,那就可以说,我们正站在鲁迅所说的这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的末端,甚至已经是开始走进“大时代”了。
中国的“现代文学”,就在这样的进向或开始进入“大时代”的时代里产生,并因此形成其具有世界意义的特点。当然,这里说的世界意义,并不仅指贡献出优异的作品,也同样指提供惨重的教训,呈现逼人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