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鉴赏语言:走进艺术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艺术,
作者: 王其钧 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10000版次: 1页数: 238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7565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长安城从廓城到皇城,再到宫城,建筑由简单到复杂,形式由矮小到高大,色彩由平淡渐浓郁,布置由疏变密,城墙也逐步增高,气氛越来越庄严,节奏越来越紧促,由此可以看出整个长安城的建筑错落有序,鳞次栉比。当然,这样的布局是中国从汉到唐漫长历史时期的产物,层层传统思想、礼乐的应用等,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形式不但没有减弱,反而逐渐加强,也突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本书中所举建筑实例,除了部分依据特定阶段的历史而举的例子外,多是选择建筑较成熟、完备时期的形式来介绍与分析。而且,建筑实例都尽量选择此类型中较有代表性或著名者。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因为这是一本教材,所以文字的写作相对严肃一些。但这又是一本艺术欣赏性的选修教材,因此笔调又相对轻松,用了一些传说和故事,以增强可读性。在此真诚地希望广大学生或读者,能从本书中了解一些建筑艺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赏析建筑艺术作品的方法。
作者简介
王其钧,教授。1954年生于江苏徐州。1996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同年移居加拿大,先在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工作,后任自由撰稿人,专职从事建筑艺术书籍的写作,并任台湾大地地理出版社特邀记者和插图画家。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王其钧教授出版作品颇丰,代表作品有在台湾南天书局出版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获1993年度台湾图书最高奖——金鼎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古建筑大系民间住宅建筑》,该丛书荣获1995年中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
目录
序言
第一讲 辉煌与壮美——宫殿
第二讲 防御的堡垒——城池
第三讲 浩然之大美——长城
第四讲 铺锦又列绣——皇家园林
第五讲 卷幔入镜中——私家园林
第六讲 地下御天堂——陵墓
第七讲 宣教之伽蓝——佛教殿堂
第八讲 禅悟之浮图——佛塔
第九讲 祀神与祭祀——礼制建筑
第十讲 天国与仙境——道教和伊斯兰教建筑
第十一讲 山光亲水色——亭与景观楼阁
第十二讲 闲和与严静——学府书院类建筑
第十三讲 礼乐与寄情——牌坊、戏台与桥
第十四讲 四方之风俗——民居
第十五讲 木构架营造——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附录一:中国古代建筑年表
附录二: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讲 辉煌与壮美——宫殿
原始宫殿之情形
在我们的观念里,一听到“宫殿”二字,也许首先就会把它和古代帝王联系起来。因为帝王与宫殿理所当然地搭配,天衣无缝,无可怀疑,而且在我们的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甲骨文的“宫”字是一个象形字,上部是一个穴居形式的小屋顶,下面的“口”字表示天窗和屋门,合起来也就是一座最简单的穴居小屋。它最初不过是房屋的泛称罢了,不论是平民还是帝王之室一律称“宫”。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宫”字才属于帝王居室专用,并和有着“高大建筑”意义的“殿”字相连,逐渐成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宫殿”。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要说的宫殿建筑就是单指古代帝王所居的宫室。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
宫殿建筑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帝王是神圣的,是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在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的身份自居后,以后历代的帝王都逐渐提高自己的称谓,头衔有了,那么用什么来表明自己是天下之王的身份呢,巍峨高大、壮丽无比的宫殿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土屋阶段。夏、商时代,虽然已经跨入了奴隶社会,但此时瓦还没有出现,所以即使贵为帝王宫室,依然多为“土筑草覆”,这是较为低级、原始的做法。周代较之前代,在建筑结构上更趋于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瓦开始广泛用于宫殿建筑。瓦的大量应用,促使各诸侯、霸主开始竞相营造高台宫室,如战国时的齐都临淄城、赵都邯郸城中,都有高台宫室遗址。高台是由夯土筑成,台上为木构架建筑,屋顶覆瓦。高台使宫殿建筑终于摆脱了原始的土屋状态,这是中国建筑历史的一大飞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以至于后来辉煌壮丽、震惊世界的唐代大明宫等宫殿建筑都带有高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