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百年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经典古籍,
作者: 温长路 编著
出 版 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225000版次: 1页数: 308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77312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将近代百年来对仲景及其《伤寒论》研究文章进行分类论述、归纳总结的著作。本书内容分成对张仲景生平事迹的考证和研究、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和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研究等若干个专题,按1949年之前,1950年-1966年间、1967年-1990年间和1991年-2007年间,四个时期进行归纳。
本书试图通过对百年来中医界学者研究《伤寒论》情况的简要评述,达到再现近现代对仲景学说传承、发展全貌之一斑的目的。
作者简介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1947年3月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等分会常委。出版著作30余种,公开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伤寒百年》一书的著述,使作者完成了目前尚无人做的工作,填补了伤寒论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为21世纪仲景学说研究向完善、提高的发展做了继往开来的工作。
目录
第一篇(1950年之前)
一、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
1.对《伤寒论》作者的研究
2.对《伤寒论》版本的研究
3.对《伤寒论》的文字学研究
4.对《伤寒论》的全文注释
5.对《伤寒论》的综合研究
二、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研究
1.有关《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研究
(1)理的概念非常广泛
(2)法的研究多有建树
(3)方的研究文章颇多
(4)药的研究也相当活跃
2.对《伤寒论》理论的比较与鉴别研究
(1)中西医两种认识的比较
(2)伤寒与相关病种的比较
(3)伤寒六经之间的比较
三、此期研究工作的特点
1.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
2.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
3.研究空间不断扩大
4.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第二篇(1950~1966年)
一、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
1.对《伤寒论》作者、版本和传承关系的研究
2.对《伤寒论》的系统注释和校正
3、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
4.对《伤寒论》方法论的研究
5.对《伤寒论》教学方法的研究
6.对伤寒学家的研究
二、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研究
1.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
2.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
3.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
4.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
5.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
6.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7.学术争鸣热浪骤起
(1)对《伤寒论》中部分方证的争议
(2)对《伤寒论》部分条文的争议
……
第三篇(1967~1990年)
第四篇(1991~2007年)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1950年之前)
一、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
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始终是《伤寒论》研究的重点,其内容包括对《伤寒论》作者及著作版本的研究、文字学的研究、核心思想的研究等。
1.对《伤寒论》作者的研究
围绕对张仲景生平事迹的考证和研究的主题,这一时期的文章包括对张仲景的一般性介绍、对张仲景生卒年代的考证、对张仲景故里的考证、对张仲景墓祠的考证等,如章太炎的《张仲景事状考》(《中国医学院院刊》1926,(1):1),郭象升的《张仲景姓名事迹考》(《山西医学杂志》1926,(29):23),邹趾痕的《医圣曙光》(《医界春秋》1932,(68):23),陈摩的《张仲景先生之墓祠》(《光华医药杂志》1934,(7):16)。洪贯之的《张仲景郡望生卒的推测》(《中西医药》1935,(3):252),徐衡之的《中国文化史上之张仲景》(《q-医新生命》1935,(10):29),秦伯未的《张仲景之伟大贡献》(《国医文献》1936,(1):93),凌学涵的《莫忘仲景之伟大贡献》(《吴兴医药月刊》1937,(10):27),陈无咎的《仲景非张羡辨》(《国医导报》1941,(4):42)等。
值得注意的是,期间部分医家已多次提出重修张仲景纪念祠、寻求仲景遗书和举行祭祀张仲景活动的倡议,从黄谦1934年发表在《医界春秋》第94期上的《黄谦、周柳亭等联合首都医药界同仁募捐重修南阳医圣祠呈请中国文史馆备案文》、《重修南阳医圣祠董事会章程》,黄竹斋《宁波访求仲景遗书记》(《医界春秋》1932,(96):19)和黄谦《谒南阳医圣张仲景祠记》(《光华医药杂志》1934,(8):28)等文章可知,对张仲景的研究在当时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上述文章的作者中,大多是当时中医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者,有不少还是当时的领军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