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针疗法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针灸 推拿,
作者: 郭长春编著
出 版 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 191000版次: 1页数: 236印刷时间: 2007/07/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772879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微针疗法是中医工作者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它是通过针刺全身各部的微小的经络脏象系统缩形部位,用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疗法。耳针、头针、眼针等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临床证明此疗法操作简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本书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代中国微针疗法发展成果的专著。
全书共分六章,详细论述了头针、眼针、面针、耳针、鼻针、人中针、口针、舌针、胸针、腹针、脐穴疗法、颈针、背俞针、夹脊针、手针、足针、腕踝针、尺肤针、第二掌骨侧针针法的源流发展、理论依据、解剖、穴位定位、诊断方法、配穴方法、适应症、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并有文献摘录和病案举例。是一本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可供中医院肖师生,特别是针灸专业医师参考。
目录
第一章头针眼针面针
第一节头针
一、源流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三、头部解剖
四、穴位定位与主治
五、配穴方法
六、适应症
七、操作方法
八、注意事项
九、参考资料
第二节眼针
一、源流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三、眼部解剖
四、穴位定位与主治
五、配穴方法
六、适应症
七、操作方法
八、注意事项
九、参考资料
第三节面针
一、源流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三、面部解剖
四、穴位定位与主治
五、配穴方法
六、适应症
七、操作方法
八、注意事项
九、参考资料
第二章耳针
一、源流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三、耳郭表面解剖
四、穴位定位与主治
五、耳穴诊断法
六、配穴方法
七、适应症与禁忌症
八、耳穴诊断与选穴处方
九、操作方法
十、注意事项
十一、参考资料
【附】 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
第三章鼻针人中针 口针舌针
第一节鼻针
一、源流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三、面部解剖
四、穴位定位与主治
……
第四章胸穴指压疗法、腹针、脐穴疗法、颈针、背俞针、脊针
第五章手针足针
第六章腕踝针尺肤针第二掌骨侧针针法及全息律针法
书摘插图
第一章头针眼针面针
第一节头针
头针是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头皮针疗法或头穴透刺疗法。
一、源流发展
针刺头部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对头部腧穴的位置、数目、功能和主治范围都有整理记载。但是,头针疗法作为一种专门疗法问世,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这一时期浙江、陕西、山西、上海等地的一些针灸工作者,相继对头皮某些腧穴和穴区进行探索,发现针刺头皮某些特定部位,对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其中,陕西方云鹏提出“伏像”和“伏脏”学说,即沿前额部、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为一个对应人体的头部、上肢、躯干、下肢的伏像;自前额正中的向额角方向延伸,为一个依次代表上焦、中焦、下焦的伏脏投影。山西焦顺发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与头皮的空间对应关系,在头皮上确定16个刺激区,即运动区(包括言语一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足运感区、视区、平衡区、胃区、肝胆区、胸腔区、生殖区、肠区。上海汤颂延则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将额顶、顶枕发际头皮分成前、后二部分,前属阴、后属阳,并分别确立点、线、面(区)等治疗穴区,如三角区、血线等。陈克彦将针疗法纳入中医理论体这中,使刺激区与传统的经络穴位相结合,并且把徐疾补泻、提插补泻等手法运用到头针施术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