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刊 第一辑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张新民 主编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1字数:版次: 1页数: 403印刷时间: 2004-11-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10672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建议读者先看张尚德、霍韬晦两位先生的文章。原因是两位先生都有“先立乎其大者”的工夫,都能将自己深邃的生命体验活化为文字。他们不仅说明了“悟道”有高低深浅的次第层次,而且从中西思维比较的角度揭示了悟道的特殊经验与方法。“道”之所以如此重要,乃是为人必须活在“道”中,通过“道”我们才能感受到道义与亲情。“道”给了我们一个价值的世界,但也需要我们以文化创造的方式来显现和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确是千古不易之理。
有关王阳明的一组文章,黄玉顺教授的比较研究,大有拓宽学术视阈的作用。钱明先生的辑佚工作,丰富了王阳明研究的原始资料。张明对贵州阳明学派的系统梳理,适足以弥补黄宗羲《明儒学案》失载黔中王门的不足。由于王阳明遭到误读误解的时间已经很久,所以深入研究的空间仍极为广大。凡有新意能填补空白的论文,均为本刊所欢迎。
儒家思想及其现代性的关系,也是本刊的一个主要栏目。或许我们仍有必要借助后现代的眼光,才能更好地揭示儒家的真义。而传统的思想或话语,也需要现代性的诠释与表达。刘兆永、周永生等先生的论文,已作了一些初步的努力和尝试。本刊提倡方法论上的多元,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倡导学术争鸣,这自然也要透过不同文章的风格来体现。
目录
〔王阳明研究〕
张尚德 论王阳明的悟道
黄玉顺 儒家良知论——阳明心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
徐明德 王阳明对中国心性哲学的诠释
钱明 谱牒中的王阳明逸文见知录
张明 王阳明与黔中王学
〔儒家思想研究〕
张晓虎 论“儒”的演变与孔子对西周宗教传统的改造
刘兆永 《春秋》辨理的文本——话语符号诗学
王青 儒家的知识论传统与扬雄的重智思想
郑晓江象山“实学”探微
〔儒学与现代性研究〕
周永生 杨丽华 树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国际关系理念
李诗锦 儒学智慧的开显与社会及文化的双重反思
〔佛学与中国文化研究〕
霍韬晦 禅与东西文化——思维角度的检视
王堃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近现代典籍与人物研究〕
张新民 中国古代书籍世界的目录学窗口——张之洞《书目答问》散论
王煜 幽默大师林语堂弘扬东方智慧而不囿于哈佛汉学
田景星 论贺麟早期心学思想及其对新儒学的贡献
〔商榷与讨论〕
谢金林 许斌 论罗洪先思想发展进程——兼及与日本学者福田殖商榷
〔文史考证〕
王志 马晶 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论对象及作者
许刚 读经史札记三题
书摘插图
王阳明研究
张尚德
一、小引
王阳明三十七岁在贵阳龙场驿(今修文县)悟道。有两个问题:“他悟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悟道?”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在此可借用佛门中释迦牟尼佛和中国禅门德山悟道的故事作一比较的理解。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这时他身为太子,当时世间学问已经通晓。出家后,经过六年各类苦行,证知苦行不是道,复又经过六年无想定(即无任何概念,身心俱寂,在不昏沉、不散乱中),也认此不是道。后来他在一菩提树下静坐,到了第八日早上,睹东方的一颗明星而悟道。他悟后,说了几句话:“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佛悟的是什么?他悟的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下面再说中国禅门德山的悟道:
德山是唐时四川人,他早岁出家,在未悟道前,精究律藏,且贯通性相诸经旨趣。他的才识,不是气吞河岳、情包万物所能形容的,他曾经向同学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