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家庭书柜丛书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古诗词,
作者: 邓洁明,余正平译注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502000版次: 1页数: 296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6600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呻吟语》是明朝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
作者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包容吸纳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加上他本人多年的宦海沉浮以及对人世间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从而对人生、国家以及天地宇宙的各种现象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特别是修身养性方面,更有其独特而精辟的论述。
吕坤认为,道德修养高深的人,就能够获得荣誉。他说荣辱与道德修养是密切相连的,假如道德颓废,那么耻辱也会随之而来。他提倡君子应该树立自己的品德信誉,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思维。他认为,人的性命来源于父母,生存于天地,不管资质如何,命运如何,都应当依从礼义,顺其自然,不可逆行。随着岁月的增长、见识的增多,人的思想会从躁动向成熟稳重过渡,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会因思想认识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吕坤认为,人心都是向善的,只有善举才会受人敬重。因此,正人君子惟有重视心灵的修炼,而不应在乎外表的装饰。要想达到道德与理想的崇高境界,必须从小事做起,无论大小事情都应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完成。吕坤认为,为臣需忧国忧民,为子要孝敬父母,为妇应顺从丈夫,为友当以诚相待。君子治家如治国,有纲有纪,有宽有严。
在治学方法上,吕坤主张“学贵有择”,因为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人的天资各有不同,而学海无涯,要探究其深厚的真谛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对学习的内容必须有所选择,“工一家者”,必有“独诣之语”。吕坤还强调,治学贵在“渐”,反对“顿悟”。求学之道,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为过失、错误往往是浮躁所引起的。吕坤还提出,学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境,同时,还要用心去体认,通过自己的反思、体验来认清事理。他提倡学者既要有坚实的知识功底,又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抛开荣辱观念,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决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吕坤的这一观点,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社会,都有不可置疑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对警人醒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作为封建文人的吕坤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只需取其精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行了。
《呻吟语》全书包括《性命篇》、《存心篇》、《伦理篇》、《问学篇》、《应务篇》、《养生篇》、《天地篇》、《世运篇》、《圣贤篇》、《治道篇》、《人情篇》、《广喻篇》等篇章。
目录
原序
性命篇
存心篇
伦理篇
问学篇
应务篇
养生篇
天地篇
世运篇
圣贤篇
治道篇
人情篇
广喻篇
书摘插图
性命篇
[原文]
正命①者,完却正理,全却初气②,未尝以我害之,虽桎梏③而死,不害其为正命。若初气凿丧④,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终,恐非正命也。
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⑤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⑥之器也。[注释]
①正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②初气:生命之初的元气,最初禀受所成形体之气。③桎梏:指脚镣手铐等刑具。④初气凿丧:生命之初的元气流散失尽。⑤大段:大都、一般、通常说的意思。⑥蓄德:指积蓄德性。
[译文]
按照正常道理完成了人生使命而使自己生命终结的人,就圆满地保持了人世间的正理,保全了生命之初的元气。正理和元气都没有因为自己而受损害,因此,即使被桎梏而死去,照样可称之为正命。若最初禀受的元气流散失尽,正理不完善,即使是寿终正寝,恐怕也算不上是正命。
人的德性以自我收敛沉着冷静为第一,收敛沉着冷静中,又首推精明能干、平易近人为关键。通常来说,收敛沉着冷静的人不喜欢含糊,畏惧深险。轻浮浅薄的人,表面上即使豁达开明,仍然算不上是具备高贵品质的人。
[原文]
或问:“人将死而见鬼神,真邪?幻邪?”曰:“人寤则为真见,梦则为妄见,魂游而不附体,故随所之而见物,此名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