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墨子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郑文杰 著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12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50553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墨子出生时,小邾国已成为鲁国的属地。当时的鲁国,君臣骄奢淫逸,宴乐终日,花天酒地。平民百姓“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也就是说在饥饿时得不到可以果腹的粮食,天寒时没有可以御寒的冬衣,筋疲力尽时也没有可能休息。整个社会“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已经到了强者劫掠弱者,人多势众的欺负势单力薄的,奸诈的人欺骗憨厚的人,显贵的人傲视低贱的人这样一种“礼崩乐坏”的地步。而王室子孙连年争斗,齐、越等国都对鲁国虎视眈眈,多次攻城掠地。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王权在动荡中一步步走向衰落,官办的学校逐渐难以为继,随之而起的是私人办学的兴盛。在这种“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背景下,小生产者有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可能,也就有了上升为士的机会。墨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位出身低贱、为小生产者立言的平民圣人。他的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非命”为主要内容的救国主张、他和弟子在科学、逻辑学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他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高尚人格,使他和他所创立的墨学成为那一变革时代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目录
一、群雄并起,乱世奇葩——墨学产生的文化渊源与社会背景
二、弃儒立墨,行义不倦——墨子的生平事迹与止战游说
三、薪尽火传,后来居上——墨家后学的派别及活动
四、包罗万象,独树一帜——墨家的主要著作
五、探求真知,异彩纷呈——《墨经》的主要成就
六、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家的经济思想
七、兼相爱,交相利——墨家的伦理思想
八、非攻救守,积极防御——墨家的军事思想
九、尊天事鬼,神道设教——墨家的宗教学说
十、强教强学,言传身教墨家的教育思想
十一、唯物师祖,精思巧辩——墨家的“三表法”
十二、任人唯贤,倡导统一——墨家的政治思想
十三、由盛而衰,否极泰来——墨学的衰亡与复兴
十四、绵延千年,精神不灭——墨学的影响
书摘插图
二、弃儒立墨,行义不倦——墨子的生平事迹与止战游说
墨子,名翟,传说中墨子的母亲分娩前曾梦到有凤凰入室,醒来生下墨子,故而给他取名翟。
但后世却多有异说。元代伊世珍在《琅嬛记》中引用《贾子说林》,称墨子并非姓墨,而是姓翟名乌;清代周亮工在《因树屋书影》一书中亦持此论。而民国学者钱穆则认为,墨子之所以叫墨子,是因为他曾受过墨刑。此外,有人说墨子是因为终日奔波而使皮肤变得黝黑,才被称作“墨”。也有人认为“墨”是木匠艺人用来打线的绳墨,而墨子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匠,因为他有着出色的绳墨技巧而被人称之为“墨”。
之所以连最基本的姓氏都有如此纷繁的说法,都是因为史料的阙佚。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均有较长传记,唯独对墨子语焉不详,仅在《孟子荀卿列传》末尾以推测的语气写道:“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这区区二十四个字,根本无法描绘出墨子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全貌。关于墨子的籍贯,更是众说纷纭,历来学者所见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宋人说。《史记》中载“墨翟,宋大夫也”,说墨子是宋国的大夫,有人据此认为墨子就是宋国人,即今河南商丘人。如东晋葛洪在《神仙传》中说:“墨子者名翟,宋人也。”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不仅说墨子是宋人,而且还考证了墨氏的由来:“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
二、楚人说。《淮南子汜论》有言:“总邹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清代毕沅在《墨子注序》中将“鲁”解释为楚国的鲁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武亿的《跋墨子》也持同样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