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

分類: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连横 著
出 版 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64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95830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雅堂夫子既作《台湾通史》,将付剞劂,墩读而喜之。已而叹日: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始墩来归之时,夫子方弱冠,闭户读书,不与外事。既而出任报务,伸纸吮毫,纵横议论。又以其余力网罗旧籍,旁证新书,欲撰《台湾通史》,以诏之世,顾时犹未遑也。越数年,去之厦门,游南峤,鼓吹摈满,濒于危者数矣。事挫而归,归而再任报务,复欲以其余力撰《通史》。每有所得,辄投之箧,而时又未遑也。中华民国既建之年,夫子矍然起,慨然行,以家事相属,长揖而去。遂历禹域,入燕京,出万里长城,徘徊塞上。倦游而归,归而复任报务,茶余饭后,每顾而语日:“吾平生有两大事,其一已成而《通史》未就,吾其何以对我台湾?”于是发箧出书,积稿盈尺,遂整齐之,每至夜阑始息。如是三年而书成,又二年而后付梓。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台自开辟以来,三百余载,无人能为此书,而今日三百余万人,又无人肯为此书。而夫子乃毅然为之,抱其艰贞,不辞劳瘁,一若冥冥在上有神鉴临之者,而今亦可以自慰矣。然而夫子之念未已也,经纶道术,焕发文章,墩当日侍其旁,以读他时之新著。
目录
徐炳昶先生序
章太炎先生序
徐仲可先生序
林南强先生序
自序
凡例
卷一 开辟纪
卷二 建国纪
卷三 经营纪
卷四 独立纪
卷五 疆域志
卷六 职官志
卷七 户役志
卷八 田赋志
卷九 度支志
卷十 典礼志
卷十一 教育志
卷十二 刑法志
卷十三 军备志
卷十四 外交志
卷十五 抚垦志
卷十六 城池志
卷十七 关征志
卷十八 榷卖志
卷十九 邮传志
卷二十 粮运志
卷二十一 乡治志
卷二十二 宗教志
卷二十三 风俗志
卷二十四 艺文志
卷二十五 商务志
卷二十六 工艺志
卷二十七 农业志
卷二十八 虞衡志
卷二十九 列传一
卷三十 列传二
卷三十一 列传三
卷三十二 列传四
卷三十三 列传五
卷三十四 列传六
卷三十五 列传七
卷三十六 列传八
后序
连雅堂先生家传
书摘插图
卷一 开辟纪
台湾固东番之地,越在南纪,中倚层峦,四面环海,荒古以来,不通人世,土番魋结,千百成群,裸体束腰,射飞逐走,犹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远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而文献无征,捂绅之士固难言者。按史秦始皇命徐福求海上三神山,去而不返。又日: “自齐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能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乃使人齐童男女,人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日未能至,望见之焉。”或日,蓬莱、方丈为日本、琉球,而台湾则瀛洲也。语虽凿空,言颇近理。盖以是时航术未精,又少探险海外,飘渺虚无,疑为仙境,陋矣。台湾与日本、琉球鼎立东海,地理气候大略相同,山川美秀,长春之花,不黄之草,非方士所谓仙境也欤?徐福有来台湾,今虽无可确证,而五百男女之散处日本、琉球者,后嗣不绝。然则秦时男女或有往来台湾者,未可知也。或日,澎湖则古之方壶,而台湾为岱员,于音实似。《列子汤问》:“夏革日: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维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日归虚。……其中有五山焉:一日岱舆,二日员峤,三日方壶,四日瀛洲,五日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怒,流于西极,失群圣之所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夫澎湖与台湾密迩,巨浸隔之,黑流所经,风涛喷薄,瞬息万状,实维无底之谷,故名落漈。又有万水朝东之险,而言“风辄引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