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英汉对照)——吴子、司马法、尉缭子

分類: 图书,外语 ,英语读物,英汉对照,
作者: 王式金,黄朴民,任力校,潘嘉玢译
出 版 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字数:版次: 1页数: 355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1377210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都是“武经七书”之一,其中《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司马法》一书阐释了战争基本理论和治军原则,是先秦重要的“军法”类兵书;《尉缭子》内容丰富,尤以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的论述和记载占主导地位,同时又杂取诸家之说论兵,在先秦兵书中独显特色。
内容简介
《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作者为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本书主要阐述治国经武方略,探讨战争起因和类型,强调灵活战法,提出军事训练原则,阐明将帅的重要性及严明刑赏的意义。
《司马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本书阐释了战争基本理论和治军原则,记载有先秦军制、军令、军礼等珍贵内容,是先秦重要的“军法”类兵书。《孙子兵法》等后世兵书多受其影响。
《尉缭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本书以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认为正确的政治策略和经济措施是军事胜利的先决条件;“道胜”、“威胜”、“力胜”是战争的取胜方式;强调依法治军;探讨了军事训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目录
吴子
图国第一
料敌第二
治兵第三
论将第四
应变第五
励士第六
司马法
仁本第一
天子之义第二
定爵第三
严位第四
用众第五
尉缭子
天官第一
兵谈第二
制谈第三
战威第四
攻权第五
守权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议第八
将理第九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战权第十二
重型令第十三
伍制令第十四
分塞令第十五
束武令第十六
经卒令第十七
勒卒令第十八
将令第十九
踵军令第二十
兵教上第二十一
兵教下第二十二
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令下第二十四
书摘插图
吴子
料敌第二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今译】
魏武侯对吴起说:“现在秦国威胁着我国的西面,楚国像衣带一样地横阻在我国的南面,赵国正对着我国的北面,齐国逼近我国的东面,燕国绝断我国的后面,韩国据守在我国的当面。在六国军队的四面包围下,形势对我国极为不利,我为此担忧,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说:“安定国家的办法,预先戒备最为重要。现在君主已经戒备起来,大概可以远离战祸了。我请求谈一谈六国各方面的情况:齐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集中但不坚固;秦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分散但能各自为战;楚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严整但不能持久作战;燕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利于坚守但不善于机动作战:韩国和赵国军队的阵势,兵力部署整齐划一但不实用于作战。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