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志1958-1997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农作物,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编
出 版 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580000版次: 1页数: 373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36988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志编写的目的是总结建所40年来的历史,为后来者观鉴利用,主要要求是: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记叙麻类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史为重点,兼顾以往;以科学研究为主,兼顾其他;尽可能地使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体现专业研究所的特点。
2.本志时间断限:自1958年上级批准筹备建所起,至1997年底止,记叙筹建和初具规模阶段、“文革”和体制下放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科研为中心开创新局面阶段各时期的发展脉络,宜详则详,宜略则略,不强求形式的完整与划一;以记叙为主,真实地记录全所各项工作的发展过程,原则上述而不评。
3.本志共十篇,下分章、节、目三个层次。全志内容横列到篇(个别到了章),编年与叙事结合,以求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使形式为内容服务,两者紧密结合。
4.彩色插页为本志重点反映的具代表性内容和“闪光点”,概述为全志之宏观要点,大事记为全志之“经”,阅此三者,即可知全志的主要内容和全所建立、发展的梗概及脉络,故放在志书卷首。
5.除外国人名、组织和地名等兼用中外两种文字外,所有文字表述都采用汉语语体文,用标准简化汉字书写,文字尽可能做到简炼、明确、流畅;数字以库存档案数字为准,档案无记载的以调查数字为据,除引文序词和专用名词外,一律以《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则。
6.文中涉及的有关单位机构变更、地名变更问题,尊重历史,以当时的具体情况为准;涉及知识产权和成果完成名序等问题,坚持以档案为准,反复进行了核实,力求准确无误。
目录
第一编概述
第一章历史沿革
第二章方向任务与重点研究领域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负责人更迭
第四章职工队伍
第二篇大事记
第五章大事记1958~1997年)
第三篇科学研究
第六章科研综述
第七章麻类作物品种资源研究
第八章麻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第九章麻类作物栽培研究
第十章麻类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研究
第十一章麻类脱胶工程技术研究
第十二章麻类作物生产机具研究
第十三章麻类宏观研究
第十四章学术组织与专业刊物
第四篇科技成果
第十五章科技成果
第十六章科技著作与论文
第五篇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
第十七章科研管理
第十八章科技开发
第六篇基本建设与行政后勤管理
第十九章基本建设与房屋设施
第二十章行政管理制度
……
第七篇人事管理与人才培养
第八篇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九篇党工青妇与思想教育
第十篇人物传记、名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篇大事记
第五章大事记1958~1997年)
1958年
9月22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以(科)字第278号文批复同意建立麻类研究所。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通知,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任命王耕为中国农业科学类研究所副所长。12月25日,以王耕为组长的建所筹备小组正式成立,会同部、院工作组选定湖南省沅江县马公铺为所址,同时议定了建所设计任务书。
1959年
2月1日,经农业部和省、地、县(人委、行署)同意,以湖南省农科所麻作组技术力量为基础,在沅江县三眼塘人民公社马公铺大队正式成立农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麻类科学研究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并将马公铺大队的93hmz(1409亩)土地和642人划归本所,作为试验基地,按全民所有制经营管理。
2月,办公室、人保科建立。设立了麻类作物选种、栽培、机具三个研究室。
2月28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以第001号文任命王耕为湖南麻类科学研究所所长。
3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农院办秘(安)字第151号文通知,同意挂“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牌子。
3月,中共沅江县委组织部批复建立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支部,王耕、吴景汉分别为党支部正、副书记。
3月,湖南省农业厅经作局与麻类研究所合编的《苎麻的种子繁殖方法》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5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农院办秘(民)字第10号文颁发“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印章。
9月,单身宿舍楼(当时作图书资料室和办公室)、8栋平房宿舍和厨房、仓库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