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解读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华长慧著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1字数:版次: 1页数: 26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I S B N : 978710719452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宁波教育局华长慧的论著,长共分七篇。前六篇是对宁波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看法和思考,每章各自围绕一个理念,汇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各杂志、报纸上的相关研究性文章,并附录了部分新闻媒体的报道作为对照。最后一篇则收录了几则随笔,是一个教育之官的感言,乃为人、为事之真情实感。
作者简介
华长慧,浙江慈溪人,曾先后担任高校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等职务,现任宁波市教育局局长。出版专著《爱国主义与社会改革》,主编《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点击教学创新》等书籍,在《求是》《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高等教育研究》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目录
序 张力
第一篇 宁波教育发展之路
创新:宁波教育发展之路
实施“一号工程” 加快高教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元模式
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
学科教学的创新
点燃智慧的火花
附
把创新楔入教育的内核
借力构筑高地——宁波发展高等教育纪事
宁波取经记
创新:宁波高教活力之源
头脑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
宁波:一套丛书打造一支队伍——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让中小学生学会创新
第二篇 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
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
再谈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对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思考
三谈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对促进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考
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附
宁波着力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
宁波大学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
宁波:农民上大学,政府来“埋单”
宁海成教职教助农增收
职教一年引领三万农户致富
第三篇 教育需要精心经营
宁波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高教园区建设与管理的“宁波模式”
关于教育经营访谈——一位学者与一位教育改革实践者的对话
附
宁波创出“大学城”建设新模式
宁波高教园区整合资源办大教育
东海边崛起“大学城”——宁波高教园区(南区)建设和管理纪实
几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宁波鄞州区积极探索新型教育体制
第四篇 教育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第五篇 学校要有自己的个性
第六篇 重新审视教育评价
第七篇 当教育局长的感言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 宁波教育发展之路
高中阶段入学率从68%提高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8%提高到32%,硕士点实现零的突破并进而发展到27个,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学校从40所增加到171所,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城市和职业教育先进集体,11个县(市)、区中已有9个跻身于省教育强县的行列……1998年以来,宁波教育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在这条发展之路的碑石上,镌刻着两个道劲的大字:创新。
创新:宁波教育发展之路
创新,是民族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正是得益于创新,宁波教育摆脱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拘囿,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创新办学体制,激活民办教育
宁波的民营经济活跃,实力雄厚,“三分天下有其二”。借助这一优势,宁波突破教育体制性障碍,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大胆改革办学体制,用源源不断的民资“活水”,浇灌教育的“广袤田野”。
——允许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免征城建配套费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政策;
——允许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
与其投资额相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予以返还,全额用于办学;
——允许民办学校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待遇;
——允许出资人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允许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并经批准可跨区域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