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里的温柔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林和生 著
出 版 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9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75236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没有人能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
——卡夫卡
内容简介
卡夫卡下意识追求文学的自由天地,希望借此摆脱犹太苦难命运的诅咒他未能如愿、他的人生,以及他的创作,都在散发"地狱天使"和"恐惧化身"的浓烈气息。
婚恋,这世俗人生最后的攀附,也无法假以他暗中企望的救援,反而使之陷于可怕的情感冲突、心理分裂与生存绝望。
卡夫卡在不到42岁的华年死于肺结核。最后几年时光,他与病痛、死亡(恐惧)、文学以及几位恋人纠缠不清。然而,就在这几年问,他终于渐渐有了勇气,直面自己的犹太宿命,并以饱受磨难的生命,以及天才的艺术形式,血肉模糊地体认和思辨这一宿命,其峰回路转,催人泪下。
目录
“大师精神影像”丛书总序:世界的守夜人
序
和谐世界的人质——犹太人卡夫卡
第一部永远的童年
第一章往事
第一节穿过历史的迷宫
第二节永世漂泊的犹太人
第三节卡夫卡们的世界
第四节洛维家族
第五节“最亲爱的父亲”
第六节母爱的缺席
第二章存在性不安
第一节 “人学综合”与“卡夫卡问题”
第二节要是你在儿时给我爱
第三节死亡恐惧
第四节犹太人——“死人的孩子”
第五节“最瘦的人”
第六节一份综合报道
第三章原罪
第一节恐惧的化身
第二节再回眸: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
第三节“俄狄浦斯情结”、“阉割恐惧”和“神化工程”
第四节移情:破碎的英雄诗
第五节上帝之爱的缺失
第六节罪感:未展开的生命
第四章永远的童年
第一节在“肮脏”和“疾病”的世界上
第二节 “恐惧一渴望”:在恐惧中渴望的孩子
第三节分裂的自我
第四节一个比较:坚定的童贞和永远的童年
第五章面对世界:以孩子的名义
第一节切肤之痛的需要
第二节真假自由
第三节“第一名活标本”
第四节三位一体的牺牲者
第二部向死而生
第六章青春时代
第一节文学和思想的洗礼
第二节布伦塔诺沙龙
第三节“读书与讲演之家”和克莱斯特
第四节友谊——通向世界的窗口
第五节青春的沦陷
第六节走向艺术
第七节生活和转折
第七章菲莉斯鲍尔
第一节“骑士爱情歌手”的歌
第二节文学的突破
第三节婚姻综合症
第四节“审判”:第二次创作高潮
第五节伤口
第八章向死而生
第一节死亡与新生
第二节尤丽叶:第三次订婚
第三节密伦娜
第四节饥饿艺术家
第五节暮色中的城堡
第六节多拉与歌手之死
后记
新版后记:大地震以及苦难天使的歌唱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往事
第一节 穿过历史的迷宫
布拉格是一座悲剧性的城市。这一点从建筑上就能看出:中世纪和近代的各种形式几乎毫无过渡形式就互相交错在一起。这样,一排排房屋就具有某种浮动的、梦幻的色彩。布拉格是一座表现派城市。房屋、街道、宫殿、教堂、博物馆、剧院、桥梁、工厂、塔楼、简陋的出租楼房,这一切都是一种深沉的内部运动的石化了的痕迹。布拉格的城徽图案里有一只铁拳,一只砸烂使人窒息的城墙和铁栅栏的铁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城市的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背后潜藏着一种强烈的生活意志,它要打碎旧的形式,不断地巩固新的生活,但是恰好在这里已经潜伏着毁灭的种子。暴力导致新的暴力。越来越发达的技术将粉碎那只铁拳。现在已经可以闻到一股废墟味道。
的确,布拉格并非只是一个隐喻。它是历史上奥地科(以及后来奥匈帝国)行省波希米亚的首府。
从历史上说,奥地利可以看作“哈布斯堡王室”的同义诃。作为一个国家,奥地利有着极为复杂纷繁的演变和发展史。
在中世纪,欧洲本土的版图碎裂为成百上千块细小部分,宛如“一条政治上杂乱拼缝的坐褥”。形形色色的公国、伯国、侯国、主教国家以及城邦,各自拥有颁布法律、征收赋税、铸造钱币的权力,与此同时。又另有一群自成独立经济单位的庄园和市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