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徐建刚,严爱云,郭继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0808178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结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对上海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从改革与开放方面切入,集中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上海相关领域的实践历程与历史经验,既体现上海党史研究的延续性,又体现研究的创新性。
目录
总论
引言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上海面临的挑战
一、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上海经济体制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
一、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
二、改革农副产品统购统销体制
第三节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改革国有企业
二、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三、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第二章 逐步推进对外开放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起步
一、改革外贸经营体制
二、加强对内对外开放的行政管理
三、开展吸收利用外资的探索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 制定实施进一步开放的发展战略
二、改善对外开放的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放的多种探索
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第三节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一、稳步发展对外贸易
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
三、探索多渠道利用外资
四、创建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开展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
第三章 开发开放浦东
第一节 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一、制定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
二、党中央明确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定位
三、高起点规划浦东开发开放的格局
四、推进浦东的基础开发
第二节 浦东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
一、率先转变政府职能
二、率先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
三、率先发展社会事业
第三节 缔造浦东开放的辉煌成就
一、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二、对外开放领先一步
三、重点小区快出效益
四、浦东浦西联动发展
五、“三个服务”成效显著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第一节 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一、推进国有企业配套改革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第二节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一、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
三、构建政府分级管理模式
第三节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一、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框架
二、发展现代资本市场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二、改革医疗保险制度
三、改革住房制度
四、建立社会救助体系
第五章 实施“大经贸”战略
第一节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一、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三、形成多元外贸市场
第二节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一、改善利用外资环境
二、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形式
三、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第三节 稳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一、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二、探索海外非贸易性投资
第六章 做好“服务全国”大文章
第一节 扎实开展对口支援
一、帮扶重点对口地区
二、完成中央交办任务
三、捐赠救助受灾地区
第二节 跨地区交流与合作
一、确立合作交流的企业主体地位
二、加强与长三角、长江流域的联动
三、服务国家区域开发战略
第三节 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
一、完善投资发展环境
二、搭建各类服务平台
第七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
一、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
二、实施政府政务公开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第二节 规范市场体系运行秩序
一、提升现代市场体系能级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第三节 深化改革国有经济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
第四节 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三、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第八章 改革社会领域和公共部门
第一节 培育和推动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 建立现代公共部门体系
一、形成公共部门管理的新模式
二、推进公用事业的综合改革
第九章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第一节 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第二节 进一步增强VI岸功能
第三节 推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
一、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二、加快金融业创新与发展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具有伟大的历史转折意义。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序幕,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逐步向城市推进。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新阶段。在党中央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决策的指引下,上海的经济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到深、从局部到全面,有领导、有步骤地逐步展开,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伟大的历史转折与上海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在政治上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也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起点。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