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高级法律顾问丛书-劳务派遣法律实务操作指引
分類: 图书,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作者: 王桦宇,万江著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9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3079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全面梳理劳务派遣发展永络,细致解读劳务派遣立法规定,深刻洞察劳务派遣规制趋势,务实分析劳务派遣应对策略,解读最新立法条文,点评常见典型案例,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指引日常实务操作。
内容简介
劳动派遣虽然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复杂的劳动力市场背景给其增添了很多特殊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法制建设背景下,如何适当地规制劳动派遣关系其实更多地取决于立法者和执法者如何正确判断市场经济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无论是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派遣劳动者等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主体,还是对于劳动法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可能都需要关注如下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劳务派遣不能也不可以离开劳动关系非典型化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大趋势,那种认为劳务派遣是低质量用工模式的说法值得存疑;二是劳务派遣的良性发展和立法实践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脱离了中国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而空谈迅速变革劳动法制也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奢想和意念。
本书的目的是站在法律实务的角度,在了解和掌握现有劳动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比较和参考各国家、地区和中国内地各地方劳务派遣的法律操作模式,结合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和管理实际,通过法律概念识别、立法理论前瞻、疑难问题探讨、热点案例精析、法律规范比对等有效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手法,透过具体的法理分析和干练的实务探讨,以期对企业用工模式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人事操作做出在新法律背景下合法的、合理的并具有相对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指导策略、实务意见和操作建议。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劳务派遣的发展背景与现状(第一章)、劳务派遣与相关用工方式(第二章)、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第三章)、劳务派遣的运行规则(第四章)、劳务派遣与劳动者保护(第五章)、劳务派遣的法律对策(第六章)、劳务派遣操作文本(第七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务派遣法律实务进行了操作上的讲解和述明。
作者简介
王桦宇,劳动法与劳资关系管理专家,高级咨询师、资深培训师。上海画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总经理。劳动法在线laborlawnet.com创始人、首席专家,《劳资关系》总编。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优秀生。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干事,《人力资源》特约专栏供稿人。参加世界银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等各级政府和机构委托企业及商事立法研究课题多项。为松下、爱普生、佳能、富士胶片、飞利浦、华硕等数十家知名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过常年劳资顾问和内训服务,数万名人力资源经理与企业管理者聆听过其劳动法和劳资关系管理课程。
代表作:《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5月版)
《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解读与应对策略》(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电子邮箱:huayu.wang@laborlawnet.com
simon.wang@laborlawnet.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huayu
目录
第一章劳务派遣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非正规就业、劳务派遣与劳资关系
第二节中国内地企业劳务派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派遣
第二章劳务派遣与相关用工方式
第一节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
第二节劳务派遣与企业借调
第三节劳务派遣与人事代理
第四节劳务派遣与承揽
第五节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外包
第三章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务派遣三方关系
第二节劳务派遣雇主责任
第三节劳务派遣中的合同
第四节劳务派遣法律责任
第四章劳务派遣的运行规则
第一节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
第二节劳务派遣的范围与期限
第三节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与使用
第四节劳务派遣中的解除规则与退回机制
第五节跨地区劳务派遣、自派遣与再派遣
第五章劳务派遣与劳动者保护
第一节劳务派遣与公平就业
第二节劳务派遣与劳动基准保护
第三节劳务派遣与劳动安全保护
第四节劳务派遣与集体劳动权
第六章劳务派遣的法律对策
第一节劳务派遣单位的策略转换
第二节用工企业的应对之道
第三节被派遣劳动者及工会的维权思路
附录一:劳务派遣操作文本
附录二: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探寻利益博弈背后的法理逻辑——开启劳务派遣实务操作的潘多拉盒(代跋)
媒体评论
高校知名法学教授、人力资源行业精英、知名招聘网站高管、500强外企法律顾问、知名国企人事部长等联袂推荐:
作者的这本书通过理论分析、法条解读和案例精解相结合的阐释方法,给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提供了具有实战性和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与实务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延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劳务派遣都是人力资源业界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包括劳务派遣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务,在中国内地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作者的这本书,对劳务派遣立法作了详细分析和细致讨论,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了法律层面上和面向实务的参考和建议。
——2008年亚洲人力资源博览会总策划、英格玛(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志
在新劳动法律背景下,劳务派遣不仅仅是一个人力资源用工模式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法律法规对非正规就业的立法理念和规制原则。通过本书,读者们可以理解劳务派遣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与规范过程,并得到一些实务上的启示。
——中华英才网副总裁张廷文
本书作者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多年为各类企业服务的经验积累,有针对性地对劳务派遣的相关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无论是对于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还是对于被派遣劳动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意义。
——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舒海
作为本书作者的客户企业,我们坚信:本书无论是对当前劳务派遣企业开展劳务派遣业务和规范日常运营,还是对用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和进行日常用工管理,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MBA、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长兼审计法律部长洪流
书摘插图
第一章劳务派遣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劳务派遣与劳资关系
站在管理学和法学的不同角度,不难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存在逻辑上的诸多区别。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是如何管理受雇者,通过内部政策与方针达到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而劳资关系关心的则是劳动关系特别是集体劳动关系的课题。前者探讨的重点事项是如何在企业内执行选择、招募、考评、奖惩与训练等功能,后者关注的重点则是工会、集体谈判及劳动争议的处理。传统劳资关系的探讨基本上偏重于总体性或制度性的研究,分析到底企业组织外部的哪些因素会影响雇佣关系的结果,如何处理雇主与受雇者关系的法律架构,以及在文化上、政治上与社会政策上的因应变化等。然而以非典型雇佣、非正规化就业等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变迁却带给企业组织内部程序与结构上的直接压力,并进而导致传统劳动关系及企业组织体系改造的过程。企业内部的程序与机构上的改变不免关联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方针的变化,也进而影响到劳资关系的结果。
一、当代新的工作形态的变革
20世纪劳资关系的发展,基本上是一段从19世纪末期小型的手工技艺为主的工厂,转换到20世纪大型官僚阶层式控制(Hierarchical)的企业的历程。传统官僚阶层式控制的企业组织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过明示性的人事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使行政控制和运营管理;二是鼓励企业长期性的雇佣,甚至是终身雇佣制;三是企业组织体系内部建立升迁的畅通渠道;四是企业重视员工在行业内专属的知识;五是企业雇佣关系以在职劳动者为主。在这样的模式下,劳动者被牢牢地掌控在企业内部,企业同时还运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来替代内部的阶层体系与变迁,以确保并控制其劳动力。人事管理规章则是一套正式的规则与程序,决定劳动者应该如何受薪、奖惩、训练等,来约束和管控劳动者的行为。长期性的雇佣关系不仅强化了员工与企业之间彼此的认同,同时也建立起了企业内部的升迁制度、训练机会、技术升级,使劳动者愿意把职业变成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