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大学生指南,
作者: 上官凤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273000版次: 1页数: 199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401913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前提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根据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而编写的教材。教材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大学生求职、择业和就业”为主线,按章节设计,阐述了就业指导的理论、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制度、就业的准备、择业的策略及方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程序及法律问题、创业指导等内容,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同时,教材重点突出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并通过一些成功的求职案例,对扩招背景下高职生的择业、女生求职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也可作为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就业指导的目的、任务与意义
第二节 就业指导的历史和现状
思考题
第二章 就业制度与政策
第一节 就业形势
第二节 就业制度
思考题
第三章 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调试
第一节 择业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思考题
第四章 择业的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职业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择业观与择业原则
第三节 扩招背景下高职生的择业对策
思考题
第五章 就业的知识能力储备
第一节 就业的知识储备
第二节 就业的能力储备
思考题
第六章 求职择业的方法技巧
第一节 自荐
第二节 面试
第三节 笔试
第四节 女大学生求职
思考题
第七章 就业程序及法律问题
第一节 就业程序
第二节 就业的法律问题
思考题
第八章 职业及职业生涯
第一节 职业
第二节 职业设计
思考题
第九章 创业指导
第一节 创业的内涵及意义
第二节 创业的程序及过程
思考题
第十章 走向成功
第一节 转换角色
第二节 成功之路
思考题
附录一:大学生就业案例选编
附录二:《劳动合同法》知多少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就业指导的目的、任务与意义
一、就业指导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就业
要知道就业指导的基本含义,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就业。
所谓就业,就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内,在一定的社会岗位上从事着合法的劳动,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就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凡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属于已经就业。就业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二是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三是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一个人如果同时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被认为是实现了就业。在实际生活中,还必须对就业的条件作出具体规定,如:法定劳动年龄的界限、从事社会劳动的时间长度和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标准等。国际劳工统计协会规定,各国可根据国情确定劳动年龄的上下限、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工资的最低限度。
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①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②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③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下述情况不属于就业范畴:①童工;②不以获得收入或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
根据就业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就业应该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和规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具备的条件,按照一定的程序谋得职业,参加工作,从事经济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无报酬的公益劳动、从事无报酬的家务劳动等都不属于就业。
就业依托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存在于社会分工之中,在不同性质的岗位上,人们就业的目标、内容、方式、场所、报酬及待遇等各方面都有差异。就业是全社会所有具备劳动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一般人理解为找工作、挣钱,它占据了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关系到人的理想、价值能否实现,生活质量高低,心理与情感满足与否,甚至家庭是否幸福等众多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