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
分類: 图书,法律,宪法、行政法,
作者: 韩大元 编著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2页数: 52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70656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运用制宪权自主地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50年以前我们的制宪者们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思想与理论制定了宪法,宪法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954年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历史与价值联系是什么,如何评价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理论思考,我于1999年开始收集有关1954年宪法的资料,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
韩大元,1960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比较宪法学、中国宪法学研究。代表作:《亚洲立宪主义研究》(独著)、《东亚法治的理念与历史》(独著)、《宪法学基础理论》(独著)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主要社会活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旧中国宪法史的简要回顾
二、旧中国宪法史的遗产与传统
三、宪法史研究的基本范畴与方法
第二章 制宪权与1954年宪法的正当性
一、制宪权的概念与起源
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
三、制宪权的正当性与性质
四、制宪权的功能与界限
五、制宪机关与制宪程序
六、制定1954年宪法的正当基础
第三章 1954年宪法的制定背景
一、制宪的社会环境
二、斯大林的制宪建议与中共中央的制宪决定
三、1954年宪法的制定目的
四、制宪的国际环境
第四章 1954年宪法的起草
一、中共中央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制宪建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立
三、中共中央成立宪法起草小组
四、宪法起草工作被推迟
五、宪法起草工作计划的提出
六、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
七、中共中央宪法草案(初稿)的出台
第五章 1954年宪法草案的审议(上)
一、全国政协宪法草案座谈会的讨论
二、地方单位与军事单位对宪法草案的讨论
三、宪法起草座谈会各组召集人联席会议的讨论(纪要)
四、宪法起草座谈会各组召集人联席会议的修改意见
第六章 1954年宪法草案的审议(下)
一、宪法起草委员会审议宪法草案
二、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关于宪法起草经过的报告
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宪法草案
四、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
第七章 1954年宪法的诞生
一、全国普选工作
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
三、宪法起草委员会继续修订宪法草案
四、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
五、1954年宪法的表决与通过
六、宪法的公布与宪政的期待
第八章 1954年宪法文本的结构与体系
一、宪法的基本结构
二、宪法序言
三、宪法总纲
四、国家机构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六、国号与国家标志
第九章 1954年宪法的实施与保障机制
一、宪法保障的一般理论
二、1954年宪法的保障体制
三、1954年宪法的实施过程
四、1954年宪法的局限性
第十章 1954年宪法对新中国宪政的影响
一、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二、1954年宪法与1975年宪法
三、1954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
五、1954年宪法对新中国宪政的影响
六、1954年宪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附录Ⅰ1954年宪法大事记
附录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
附录Ⅲ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宪法草案
附录Ⅳ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宪法
附录Ⅴ1954年宪法英文翻译文本与若干宪法翻译文本的比较
附录Ⅵ关于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的采访与回忆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中国立宪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有过宝贵的经验,也有过沉痛的教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悲壮;有过连续的发展,也有过断裂的曲折。正如现行宪法体系中流淌着1954年宪法的血液一样,1954年宪法中也包含着旧中国宪政的些许声音。正如不了解1954年宪法,就难以理解我们现行的宪法;不熟悉旧中国的宪法史,也难以感悟1954年宪法的来之不易。传统和经验,活生生地映射于1954年宪法,活生生地体现在我们的身边。昨日的历史已经成为今天的经验,今天的追求亦将成为明日的历史。
一、旧中国宪法史的简要回顾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近代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过程,其根本宗旨在于“救亡图存”。这一过程大致包含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主要限于器物文明层面。当时,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